邱焕星
- 作品数:35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鲁迅与女师大风潮被引量:7
- 2016年
- 关于学潮的评价,一向是左右对立、针锋相对:自由主义者认为学潮是错的,因为破坏了既有秩序;激进主义者则认为学潮是对的,原因同样是破坏了既有秩序。不难看出,二者立场虽然迥异,但认识逻辑其实相同,都存在着倒果为因的倾向:一方看到了革命之恶果,以此逆推出恶因,所以学潮中充满了阴谋和“私怨”;另一方看到历史最终选择了革命,以此逆推出合理性,所以学潮的发动者只存在正义和“公仇”。
- 邱焕星
- 关键词:风潮自由主义者激进主义认识逻辑学潮发动者
- “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
- 2010年
- 作为一个不断重构的历史概念,"中国现代文学"指涉了文学观念、文学样态和学科命名多个层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几度变化,形成了凸显和遮蔽反复纠缠的现象,这是不同时期学科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其实概念演变的背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国家的背景和何谓"现代"的追问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从文学角度和长时段来看,这种对"现代"立场的坚守其合法性是有限的。
- 邱焕星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新民主主义
- 国民革命大潮中的“火老鸦”——鲁迅与厦大学潮重探被引量:3
- 2013年
- 1927年初的厦大学潮,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校内学潮。由于鲁迅不断"鼓动空气",引发了青年学生思想的激进化,在接到中山大学的聘书之后,为了从厦大脱身,鲁迅有意利用学生对校政的不满,散布自己被迫离开的消息,引发了学生的"挽留运动",而国共两党适时跟进,再次掀起"改革厦大运动",最终以厦大实行党化教育而告终。鲁迅也由此获得了"火老鸦"的称号,成为革命党争相拉拢的"青年叛徒的领袖",但是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有扶持也有利用,有革命性也有破坏性,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认识。
- 邱焕星
- 错位的批判:鲁迅与“青年必读书”论争被引量:8
- 2011年
- "青年必读书"论争延续了晚清以来的"国"与"学"的敏感话题,由于涉及中西文化以及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鲁迅的角度看,"少看中国书"是他对1920年代前期整个文化界因胡适的引领而渐趋"国故"的针对性批判,他扬弃了1923年吴稚晖提出的"不看中国书"的观点,但是时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秉持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一代,对鲁迅的世界主义立场展开了激烈批判,但鲁迅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他仍旧将批判者归入"复古"的行列。论争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阵营的分化,同时激发了鲁迅重启五四"思想革命"的愿望,但鲁迅和青年一代在理念上的错位,预示着五四式思想启蒙在革命时代的必然没落。
- 邱焕星
- 关键词:青年一代读书民族主义思想中西文化民族发展
- 史学不是年轻人的事业——历史的复调与《叫魂》的启示
- 2016年
- 2014年4月1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做了一期名为"阅读茅海建"的专刊,文章概述了茅海建近年来治学的历程和经验,其中特别提到了他在《近代的尺度》中的一个观点,并配以醒目的大标题——"史学不是年轻人的事业"。这段话是这样的:史学确实不是年轻人的事业,不管你用何种方法,
- 邱焕星
- 关键词:年轻人《叫魂》史学复调
- 国民革命时期的鲁迅
- 1924年底冯玉祥北京政变之后,“国民革命”在北方大规模展开,一方面创造了文化活动的有利环境,带来了《语丝》、《京报副刊》、《现代评论》等刊物的创刊,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和青年开始接受新的政党政治和意识形态,日渐革命化。但是...
- 邱焕星
- 鲁迅与顾颉刚关系重探被引量:9
- 2012年
- 鲁迅和顾颉刚本来同属《语丝》群体,但由于顾颉刚私下告诉陈西滢鲁迅抄袭盐谷温而交恶,此事事出有因但又查无实据,鲁迅因此对顾极为不满。而顾颉刚此后由于反对女师大风潮和加入国家主义派组织救国团,逐渐疏离《语丝》而倒向《现代评论》和《晨报》。南下之后,双方因厦大人事安排和中大聘书被毁问题公开决裂,最终以"反民党"诉讼问题而彻底僵化。从《语丝》同人,到"胡适之陈源之流",到"研究系",再到"反民党",鲁迅对顾颉刚评价在短期内的三次变化看似突兀,实则言有所指,并非纯粹诬陷。双方关系的恶化,反映了五四之后新文化阵营的分化,这种最初基于文化理念和派系冲突的分化,最终因为对1920年代新式政党和新式革命的不同态度,而演变为革命与反革命之争。
- 邱焕星
- 关键词:《语丝》《现代评论》国家主义《晨报》人事安排诉讼问题
-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
-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发生和演变与中国的现代历史密不可分,晚清以来“中国”开始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过程,“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救亡意识,使我们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和现代意识,在线性一元史观...
- 邱焕星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知识考古语境
- 文献传递
-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新文学”本位观质疑——以学衡派的定位为例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在1930年代证明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编纂《文学论争集》时,通过否定"旧文学"来强化其"新文学"立场,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也因此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这种遮蔽和重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 邱焕星
-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学衡派新文学二元对立
- 学术史合法性的元理论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念下的传统学术史研究,局限于内部的研究史梳理,而强调研究主体性的范式理论,提供了学术史合法性的元理论支撑。学术史的研究的重心应该从客体转向主体,以学术共同体为中心进行知识社会学的考察,其体系包括认识论、社会互动性和变迁史三大部分。
- 邱焕星
- 关键词:学术史学术共同体知识社会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