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欣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现象学
  • 8篇同感
  • 3篇舍勒
  • 3篇人格
  • 2篇主义
  • 2篇宗教
  • 1篇断言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永恒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认识论
  • 1篇神秘主义
  • 1篇神学
  • 1篇生命
  • 1篇生心
  • 1篇实在论
  • 1篇世界观
  • 1篇视域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郁欣
  • 1篇张任之
  • 1篇王文扬

传媒

  • 2篇现代哲学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哲学
  • 2篇中国现象学与...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们如何通达他人的意识?——发生心理学的进路与现象学的进路被引量:2
2015年
"他心知"问题在二十世纪初就已成为哲学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在当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有关异己意识之把握的发生理论"。在这些发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模仿理论、类比推论理论和联想同感理论。但在现象学家们看来,这些发生理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象学所要做的恰恰是试图以一种"同感现象学"来取代这些发生理论。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他心知"问题的研究,在此新的视域下,现象学进路之得失需要得到反省。
郁欣
关键词:同感发生心理学现象学
精神科学视域下的同感现象学——施泰因的《论同感问题》
2014年
施泰因于1913年夏季学期开始到哥廷根跟随胡塞尔学习,1916年夏天在胡塞尔的指导下完成题为《同感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象学的考察》(Das Einfühlungsproblem in seiner historischen Entwicklung und in phnomenologischer Betrachtung)博士论文。这是她学术生涯的开始。
郁欣
关键词:哥廷根问题域李凯尔特本原性
施泰因论“个体”的现象学构造
2015年
在施泰因早期的同感现象学中,有关"个体"的现象学构造构成其现象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所谓"个体"的现象学构造,意味着在现象学的意向性的相关性中对"个体一般"或"个体自我一般"的现象学意义的阐明。施泰因将个体一般或个体自我、它的躯体以及心灵、作为自然发生的心理之物,以及因果的联系乃至一个交互主体地构造起来的实在世界等都归属于"自然",一门"自然之现象学"则展示了这些客体是如何在意识中被构造的,它为自然科学的发生提供了澄清性的阐明。而正是在宽泛意义上的"同感"行为中,个体以及外部世界得以构造,这样的"同感"构成了人们"观""自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
郁欣
关键词:同感
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是先验的吗?
2015年
由于对《观念Ⅰ》时期胡塞尔根本立场的不完全理解,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式的,这意味着对同感现象学的本质分析将集中于现象学还原以后的纯粹意识领域;另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或意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实在论现象学式的,或者是一种"现象学的实在论"。施泰因从根本上拒绝将构造问题与"观念论"的立场相联,最终,她所发展的就既不是传统的实在论,也不是传统的观念论,而是一种特殊的、温和的先验观念论。
郁欣
关键词:现象学同感观念论实在论
施泰因的人格现象学被引量:3
2015年
"人格"问题是现象学的重要课题。在胡塞尔、舍勒以及狄尔泰的共同影响下,在自然与精神或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相互关系的整体视域下,施泰因发展了一门人格现象学。人格就是一种在其行为进行中形成着独特的世界观,并且服从于"动机引发"的理性法则的精神主体。人格是在感受体验中被构造起来的,而异己人格则是在我们"同感地理解"中自身构造起来的,同时,对异己人格的"同感地理解"最终也构成了本己人格自身构造的条件。
郁欣
关键词:现象学人格同感
施泰因论自我的个体化
2015年
现象学家们大都在"自我"这个主题上倾注过心力。在施泰因早期现象学中,有关"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或者"自我"的"个体化"问题构成其现象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的出发点是纯粹自我,但惟有通过"心理物理"之"身体","自我"的"个体化"才得以保证。这种被构造起来的"个体一般"在现象学意义上就是心理物理之统一。
郁欣
关键词:自我个体化现象学
伦理的人格主义和人格的统一被引量:1
2017年
舍勒后期关于形而上学和哲学人类学的遗稿引起舍勒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对其的褒扬与批判之声并起。对舍勒后期思想的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其有力证据:人格性概念的阐明是伦理人格主义有效性和力度的保证;后期研究模糊了上帝的人格性,从而模糊了道德动机的基础;后期研究中阐发的形而上学,神学理论,以及微观世界的哲学人类学,都模糊了人的可能的统一,从而威胁到伦理人格主义;现象学研究好过舍勒在后期形而上学和哲学人类学中所瞄准的宗教人本主义。由此,舍勒后期的形而上学去除了一些确立他的伦理学的有效性所必需的哲学结构的关键因素。
欧根.凯利郁欣
关键词:舍勒人格伦理学现象学神学
同感的双重面向--论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的基本旨趣被引量:1
2017年
探究自然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和基本出发点。跟随狄尔泰,施泰因明确区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并且竭力为精神科学找寻基础。而在追问精神科学的基础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上,施泰因受到现象学家胡塞尔和舍勒的决定性影响而偏离了狄尔泰。在施泰因那里,同感,不仅具有自然的面向,而且还具有精神的面向;同感现象学,在宽泛的意义上,不仅可以服务于自然科学,而且最终也为精神科学提供基础。这一点恰恰构成了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旨趣。
郁欣
关键词:现象学同感
胡塞尔与马克思的思想交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的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现象学以探究意识本质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则以社会历史批判为己任;一方以先验唯心主义为哲学旨归,另一方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因此,情况似乎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却表明,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试图在二者之间进行综合的努力,既存在于马克思那里,也存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而且为一种富有成效的对话提供了可能。
郁欣
关键词:胡塞尔
舍勒从宗教行为对上帝实存的论证
2013年
尽管有关舍勒宗教哲学的文献不断增多,其中最有趣的一个部分,即舍勒基于宗教行为对上帝实存的论证,引起的更多是争论而不是明晰。确实,纵览最近有关舍勒的论证的文献,可以看出评论者们对这一论证不是什么远比它是什么要清楚得多。2这一事态部分地是由这个论证本身与众不同的特性引起的。与其说这一论证以它对(无限或有限的)存在结构或对道德的要求为前提,不如说它基于一种特殊人格行为的特性。对上帝实存之论证的基础而言。
约翰·R·怀特郁欣张任之
关键词:舍勒宗教行为先天综合判断超越论梅洛·庞蒂乔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