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肠
  • 3篇小肠结肠炎
  • 3篇结肠
  • 3篇坏死
  • 3篇坏死性小肠结...
  • 3篇肠炎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坏死性...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PCR-DG...
  • 2篇产儿
  • 2篇肠道
  • 1篇多样性
  • 1篇益生菌
  • 1篇球菌
  • 1篇喂养不耐受
  • 1篇耐受
  • 1篇菌群
  • 1篇克雷伯菌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郑树芳
  • 3篇余加林
  • 3篇艾青
  • 2篇徐艳珍
  • 1篇贺雨
  • 1篇唐小丽
  • 1篇李禄全
  • 1篇李阳
  • 1篇王政力
  • 1篇冯晋兴
  • 1篇杨静丽
  • 1篇艾青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大便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1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和15例喂养耐受早产儿(对照组)生后第一天,出现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恢复后大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大肠埃希菌的拷贝数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2.62±0.22、5.47±1.28、3.04±0.70,对照组分别为2.56±0.19、2.82±0.4、2.80±0.39;肺炎克雷伯菌的拷贝数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4.37±0.22、6.56±0.27、4.17±0.27,对照组分别为4.35±0.22、4.19±0.14、4.15±0.25;粪肠球菌的拷贝数(copies/g)分别为79.17±93.46、42.84±47.57、101.68±43.78,对照组分别为70.16±78.41、740.05±657.71、104.57±38.39。出现喂养不耐受时,两组的3种细菌拷贝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之前和恢复后两组细菌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数量显著增高,可能参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粪肠球菌降低,可能起保护作用。
徐艳珍余加林艾青艾青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PCR-DGGE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落结构及其动态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落的结构和动态性变化。方法从NEC疾病组(n=16例)及对照组(n=16例)的新生儿连续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提取肠道细菌总DNA,用357F-GC/518R引物扩增16SrDNA的V3可变区,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结果 NEC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菌落的Shannon指数相对较高(P<0.05),分布不均,波动明显,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细菌菌落多样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NEC组的Shannon指数在发病初期明显增多,随着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Shannon指数从大于或等于50降至小于或等于30以下然后波动回升至35左右),DGGE胶回收测序显示新生儿肠道优势菌群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NEC组与对照组细菌种类没有明显的区别,存在数量上的差异,显示了DGGE技术的优越性。结论 NEC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NEC发病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郑树芳徐艳珍艾青余加林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DGGE肠杆菌科
PCR-DGGE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落结构其动态性研究
目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neonatal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急腹症,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休克为表现,X线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本病在国内的病...
郑树芳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细菌发病机制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研究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采用16S rDNA PCR产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NEC的早产儿为NEC组,并分为Ⅰ、Ⅱ和Ⅲ期亚组,每个亚组各7例;以2家医院同期住院的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选择与NEC 3个亚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者作为对照Ⅰ、Ⅱ和Ⅲ亚组,每个亚组亦各7例。在NEC组和对照组入院后1、3、5、7和9 d时点采集粪便标本,进行DNA扩增和DGGE,对条带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丰富度S和Shannon指数,通过T-A克隆测序,分析NEC组和对照组肠道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结果①入院后1 d时点NEC组Ⅰ、Ⅱ和Ⅲ期亚组Shannon指数分别为(2.01±0.73)、(1.93±0.27)和(1.54±0.36),均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亚组[分别为(2.65±0.26)、(2.74±0.16)和(2.56±0.22),P<0.05],且NEC组Ⅲ期亚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NEC组Ⅰ期和Ⅱ期亚组(P<0.05)。②NEC组和对照组各10例获得全部5个时点的粪便标本,对照组Shannon指数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NEC组Shannon指数随入院时间的延迟呈升高趋势,于入院9 d时点接近对照组水平。③DGGE胶回收测序结果显示,NEC组与对照组所包含的细菌类别总体差别不大,但NEC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属的比例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而克雷伯菌属和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肠道菌落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尤其是益生菌的减少,致使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优势,可能是NE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李阳余加林艾青冯晋兴郑树芳唐小丽杨静丽贺雨王政力李禄全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益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