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建安

作品数:31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絮凝
  • 7篇絮凝剂
  • 7篇生物表面活性...
  • 5篇生物絮凝
  • 5篇生物絮凝剂
  • 5篇微生物絮凝
  • 5篇微生物絮凝剂
  • 3篇絮凝活性
  • 2篇单胞菌
  • 2篇选育
  • 2篇芽胞
  • 2篇芽胞杆菌
  • 2篇厌氧
  • 2篇厌氧氨氧化
  • 2篇厌氧氨氧化反...
  • 2篇诱变
  • 2篇诱变选育
  • 2篇生物滤池
  • 2篇鼠李糖脂
  • 2篇水处理

机构

  • 30篇自然资源部天...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天...

作者

  • 31篇郝建安
  • 30篇王静
  • 29篇张雨山
  • 20篇张晓青
  • 17篇杨波
  • 16篇姜天翔
  • 16篇张爱君
  • 12篇张秀芝
  • 11篇杜瑾
  • 10篇司晓光
  • 4篇成玉
  • 3篇任华峰
  • 3篇王建艳
  • 2篇王树勋
  • 1篇高强
  • 1篇郭鸿博
  • 1篇苗英霞
  • 1篇曾兴宇
  • 1篇张国辉
  • 1篇邱金泉

传媒

  • 5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化学工业与工...
  • 3篇海洋技术
  • 3篇盐业与化工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SiO_2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海水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纳米SiO2与FeCl3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低浊微污染海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纳米SiO2强化混凝处理海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浊微污染海水,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微污染海水的絮凝除污效果、改善絮体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试验条件下,出水浊度、UV254、CODMn和TP去除率较单独投加FeCl3(20 mg/L)分别提高3.9%、6.1%、9.5%和7.3%。
张秀芝王静张雨山郭鸿博郝建安
关键词:纳米SIO2三氯化铁强化混凝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红球菌SY095降解正十六烷及细胞表面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红球菌SY095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正十六烷的溶解性、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的效率、菌体生长及菌体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测定添加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体系中菌体生物量、细胞表面疏水性、正十六烷含量的变化。结果: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底物正十六烷具有很强的增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正十六烷的表观溶解度;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正十六烷的生物降解具有促进作用,添加量为100 mg/L时,96 h正十六烷去除率达93.32%;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明显促进红球菌SY095生长,添加量为300 mg/L时,菌株32 h生物量为未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的2.7倍;生物表面活性剂还能引起红球菌SY095菌体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大,添加量为25 mg/L时,菌株对数生长期BATH值达66.94%,高于未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的42.99%。结论: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菌体的表面疏水性,促进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生物降解。
张晓青郝建安任华峰司晓光王静张雨山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生物降解
一种用于海水处理的微生物絮凝剂ETYBF被引量:1
2013年
自渤海湾分离到一株对海水有高絮凝活性的菌株,鉴定并命名为黑曲霉ETYB-13。该菌株发酵上清液经乙醇沉淀与冷冻真空干燥。获得微生物絮凝剂ETYBF。该菌株的絮凝活性曲线证实,在培养48-72h之间,是收集絮凝荆的最佳时间。化学定性实验显示,ETYBF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也确定ETYBF主要成分为多糖。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ETYBF是一种混合物,且分子量在10^5Da以上。稳定性实验证实,ETYBF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与pH变化的影响。
郝建安杨波姜天翔张秀芝张晓青张爱君王静张雨山
关键词:多糖
对我国海水冲厕立法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香港海水冲厕立法的成熟经验,针对我国内地海水冲厕技术推广的局限性,探讨我国内地海水冲厕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措施。认为海水冲厕技术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需海水冲厕立法层面的推动和规范。
苗英霞王树勋郝建安姜天翔王静张雨山
关键词:节水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新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由于其来源于微生物,具有高效且低毒的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表面活性剂,逐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研究的热点,并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尝试。该文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入手,阐述近几年来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郝建安张晓青杨波司晓光姜天翔杜瑾张爱君任华峰王静
厌氧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从厌氧氨氧化发现的历史开始,依次阐述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厌氧氨氧化在全球氮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并介绍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工程化应用,最终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研究与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展望了厌氧氨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认为在微观方面,应尽快完成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基因组测序与建立模式菌株,深化分子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研究;在宏观方面,探索自身最佳运行工艺,并与其他工艺结合,开发厌氧氨氧化集成工艺,克服本身缺点,尽快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工业化推广应用。
王静郝建安张爱君杨波姜天翔张雨山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
2016年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Rhodococcus sp.SY095菌株进行诱变,通过排油圈法与表面张力测定筛选到2株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突变株220-7与300-3。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220-7与300-3发酵液的最佳表面张力分别降至32.8mN·m^(-1)与28.6mN·m^(-1),发酵液最佳表面活性分别提高14.4%和25.3%;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这2株突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郝建安张晓青姜天翔杨波司晓光杜瑾张爱君张雨山王静
关键词:RHODOCOCCUS生物表面活性剂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活性被引量:13
2015年
从渤海入海口的滩涂采集泥沙,采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梯度稀释法与划线平板法作为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出1株可降解石油的菌株SI-JHS。经过16S r DNA测序及Biolog 95种碳源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 sp.)。通过改变p H值、温度、盐度和石油含量等实验对SI-JHS进行石油降解试验。研究表明,菌株SI-JHS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盐度3.5%,p H值7.0,温度35℃,在该条件下,SI-JHS对石油降解率可达75.71%。
张爱君郝建安杨波张晓青姜天翔杜瑾张雨山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影响因素
一株分离自海水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鉴定及其发酵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分离白海水的芽孢杆菌dhs.330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和产物特性,采用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p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产物鉴定及抑菌圈法考察产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mojavensis菌株16SrDNA的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0mN·m-1降低至27mN·m-1。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甘油、酵母膏和尿素;pH值为6.5~7.0、温度为30-35℃条件下,菌体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最为有利。发酵产物为脂肽-糖脂混合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海洋污损微生物Bacilluspumilusdhs04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菌株dhs-330是能合成脂肽一糖脂混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海洋污损微生物防除潜力的优选菌株。
杜瑾郝建安张晓青王建艳张爱君王静
关键词:质谱鉴定
9株海洋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合成鼠李糖脂的比较分析
2016年
目的:从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多株具有鼠李糖脂合成能力的菌株。方法:以9株分离自不同海洋环境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并比较其发酵合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产量和产物成分的差异,扩增并比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结果:9株菌的发酵产物均具有表面活性,其中菌株1A01151发酵液的表面活性最强,表面张力值可降低至28 m N/m;9株菌的基因组中均含有鼠李糖脂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rhl AB和rhl C,都具有合成单、双鼠李糖脂的能力;菌株1A01151和1A00364的发酵产量最高(2.69 g/L),产物经LC-MS/MS检测,所合成的鼠李糖脂同系物组分不同,双糖双脂的含量最高(1A01151:75.96%;1A00364:61.01%)。结论: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具有鼠李糖脂高产潜力的菌株,可用于合成性能不同、组成多样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杜瑾张爱君郝建安张晓青杨波司晓光王静张雨山
关键词: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铜绿假单胞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