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敏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玉米
  • 5篇基因
  • 5篇斑病
  • 5篇大斑病
  • 4篇相关基因
  • 4篇抗大
  • 4篇抗大斑病
  • 3篇玉米大斑病
  • 3篇片段
  • 3篇相关基因片段
  • 3篇抗病
  • 3篇基因片段
  • 2篇抗病基因
  • 2篇克隆
  • 2篇MRNA差异...
  • 1篇调节剂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内源激素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保定学院
  • 1篇保定师范专科...

作者

  • 7篇郝敏
  • 5篇韩建民
  • 4篇董金皋
  • 4篇谷守芹
  • 2篇张莹
  • 2篇曹柳青
  • 1篇卢志国
  • 1篇贾晓梅

传媒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广西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NA末端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cDNA末端扩增技术是一种以PCR反应为基础,快速获得已知cDNA序列3′端和5′端的方法,是克隆全长cDNA序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RACE原理出发,对RACE技术3个关键步骤(反转录、TdT加尾、PCR扩增)的优化和改良措施进行了透彻分析,并详细阐述RACE的最新研究进展———“电子”cDNA克隆。
郝敏谷守芹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RACE全长CDNA序列PCR反转录
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
2008年
以玉米自交系B37Ht1与玉米大斑病菌0号小种和1号小种构成非亲和性互作和亲和性互作体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技术研究了互作过程中玉米叶片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非亲和性互作中特有的表达片段7条,较亲和性互作及对照表达明显增强的片段21条,表达明显减弱的18条。对非亲和性互作中特有的表达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们与已知抗病基因没有同源性。
郝敏谷守芹张莹董金皋韩建民
关键词:玉米玉米大斑病MRNA差异显示
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的分离
2008年
目的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有效地比较组织或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37Ht1与玉米大斑病菌0号及1号小种构成非亲和性互作与亲和性互作体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后玉米叶片早期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寻找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表达片段.结果提取玉米总RNA;经引物筛选,获得8条随机引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获得差异片段62条.结论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能够获得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
郝敏韩建民曹柳青
关键词:抗病基因玉米大斑病MRNA差异显示
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 Suggs (无性态: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 Suggs...
郝敏谷守芹张莹董金皋韩建民
文献传递
内源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枣果实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曹柳青郝敏贾晓梅
关键词:植物内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生长生长发育过程果实衰老
玉米与大斑病菌构成的不同互作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叶部主要病害,培育和种植玉米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分离、克隆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明确其编码蛋白的身份和功能,对于揭示玉米抗大斑病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基因工程育...
郝敏
关键词:玉米玉米大斑病抗病相关基因基因克隆抗病品种
文献传递
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克隆研究
韩建民谷守芹卢志国郝敏董金皋范永山等
该项目建立了以玉米叶片为材料的mRNA差异表达研究体系;采用同源序列候选基因法首次证明玉米抗大斑病Ht基因不属于NBS-LRR类的抗病基因;对玉米自交系B37、B37Ht1、B37Ht2与玉米大斑病菌0号、1号生理小种构...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抗病基因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