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针刺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吞咽...
  • 2篇急性
  • 2篇功能性
  • 2篇功能性磁共振
  • 2篇磁共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顿抑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针

机构

  • 5篇深圳市第五人...

作者

  • 5篇郭瑾
  • 5篇朱治山
  • 3篇蔡晓斌
  • 2篇张明之
  • 2篇孙漓
  • 1篇陈建文
  • 1篇王辉兰
  • 1篇樊伟强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穴位电针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穴位电针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周内)随机分为单纯动指组和电针加动指组,分别进行fMRI检查,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静止期和活动期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观察2组激活脑功能区的位置及大小。结果电针加动指组的对侧SM1区激活例数较单纯动指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加动指组对侧PMA区激活例数较单纯动指组显著增高,脑功能区激活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穴位电针刺激能更广泛激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多相关脑功能区。
蔡晓斌朱治山郭瑾樊伟强张明之
关键词:电针穴位缺血性卒中功能性磁共振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和对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变化及其对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HAMA和HAMD评分,以健康人和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为对照,比较三组的评分差别;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HAMA和HAMD评分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吞咽康复疗效的差别。结果:健康人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HAMA、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对照组患者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HAMA、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8例焦虑/抑郁组患者吞咽康复有效15例(53.5%)、显效4例(14.3%)、总有效率67.8%,非焦虑/抑郁组32例患者的吞咽康复吞咽康复有效17例(53.1%)、显效10例(31.3%)、总有效率8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较普遍,且该情绪影响吞咽功能康复的疗效;HAMA和HAMD可用于判断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焦虑抑郁情况,指导治疗。
孙漓朱治山郭瑾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舌咽联合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对比分析舌咽刺激法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30)患者应用舌咽联合刺激法(即联合应用舌咽冷刺激、经皮电刺激、针灸法)进行康复,针灸组(n=20)仅应用针灸法康复,对照组(n=26)不进行吞咽康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舌咽检查评估吞咽功能,对比分析舌咽联合刺激法的康复疗效。结果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显效率试验组为86.7%、30.0%,针灸组为65.0%、15.0%,对照组为50.0%、7.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口腔期、咽期和喉期吞咽障碍者分别占9.2%(7/76)、72.4%(55/76)和18.4%(14/76),口腔期、咽期康复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优于喉期吞咽障碍者(42.9%、85.7%,25.5%、87.3%vs 7.1%、42.9%,P<0.05或P<0.01)。结论舌咽联合刺激法康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一的舌咽部刺激疗法。
孙漓朱治山郭瑾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纤酶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给予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探讨降纤酶个体化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患者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30例,对照组30例。降纤酶治疗组根据治疗前血浆FIB水平>4g/L,2~4g/L,1.3~2g/L分别给予首剂降纤酶15U,10U,5U,给药后每12h监测一次血浆FIB水平,当血浆FIB水平>1.3g/L时再次给予降纤酶5U,维持患者血浆FIB水平在0.7~1.3g/L之间达7d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在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7d降纤酶组血浆PT、APTT延长,Fg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治疗14d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临床疗效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独立+轻度依赖)比例降纤酶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治疗期间降纤酶组无颅内外出血,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快速平稳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个体化降纤酶治疗安全有效。
蔡晓斌朱治山张明之郭瑾王辉兰
关键词:降纤酶急性脑梗死个体化
针刺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脑卒中是人类第三大死亡病因,针刺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取得了神奇疗效.但其治疗机制一直未完全清楚,这严重影响了针刺的推广和应用。如何用现代科技阐明其机制一直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功能性磁共振(fMR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影像技术,可以对大脑高级功能变化进行可视性研究.为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机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用fMRI来研究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陈建文朱治山郭瑾蔡晓斌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针刺治疗急性期死亡病因经络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