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雯川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检测指导中晚期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 MDR1 (G26677T/A)、 GSTP1 (Ile105Val A/G)、 CDA (A79C)三个基因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6例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通过检测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 MDR1 (G26677T/A)、 GSTP1 (Ile105Val A/G)、 CDA (A79C)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根据体外检测结果对实验组患者选用敏感度高的药物进行化疗,对照组统一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同时两组均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实验组中药物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DR1 (G26677T/A)、 GSTP1 (Ile105Val A/G)、 CDA (A79C)基因的表达情况与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疗效有密切联系,有可能成为指导中晚期宫颈癌选择化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 雍家慧陈象逊罗薇薇杨明威钱雯川张冬娟吕银杨林
- 关键词:宫颈癌基因检测GSTP1CDA
- 血小板增多与胃癌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多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统计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比较血小板增多组和血小板不增多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156例胃癌患者初诊时血小板增多32例(20.5%),Ⅰ、Ⅱ、Ⅲ、Ⅳ期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依次为4.8%、21.7%、24.4%、30.4%,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8,P=0.003).血小板增多组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和34.4%,明显低于血小板未增多组的81.5%(χ^2=6.984,P=0.008)和63.7%(χ^2 =8.968,P=0.003).结论 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血小板增多的比率越大.血小板增多患者预后较差.
- 钱雯川王凡
-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胃肿瘤肿瘤分期预后
- PD-1/PD-L1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新热点,其中PD-1/PD-L1免疫治疗在很多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关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靶向PD-1/PD-L1药物主要有Nivolumab、Pembrom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
- 钱雯川王凡
- 关键词:免疫疗法程序性死亡受体-1
-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选择进展期胃癌术后合适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07-01-2009-01-3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胃癌患者66例,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分为术后同步放化疗组(33例)和单纯化疗组(33例),观察分析患者1、3、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87.9%和48.5%,单纯化疗组分别为90.9%、60.6%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15;同步放化疗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8%、66.7%和48.5%,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9.7%、45.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法、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为15.2%(5/33),单纯化疗组为9.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0,P=0.767。≥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为18.2%(6/33),单纯化疗组为12.1%(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P=0.960。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不良反应能耐受。
- 陶新节杨林陈象逊钱雯川
- 关键词:胃肿瘤同步放化疗单纯化疗疗效
- 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VMAT计划PTV70的适形性指数(CI)95%高于IMRT计划(0.91±0.02 vs.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04)。VMAT计划PTV54的均质性指数(HI)95%优于IMRT(0.09±0.04 vs.0.2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P=0.038)。VMAT的脊髓D1%低于IMRT(37.62±4.34 vs.40.9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45)。VMAT的左腮腺剂量为(21.28±8.13)Gy,右腮腺剂量为(22.39±7.42)Gy,比IMRT[(22.73±11.42)Gy和(24.25±7.91)Gy]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3,P=0.322;t=1.134,P=0.315)。与IMRT相比,VMAT可大幅降低机器跳数(521±112 vs.2129±564),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12±0.39)min vs.(9.18±2.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57,P<0.001;t=18.213,P<0.001)。结论VMAT技术的剂量分布优于IMRT,危及器官受量降低,并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 钱雯川王凡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
- 血小板与肿瘤转移
- 2010年
- 血小板可与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小板一瘤栓,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活化的血小板还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生长,诱导肿瘤新血管生成。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对阐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机制,建立抗肿瘤转移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 钱雯川王凡
- 关键词:肿瘤转移血小板肿瘤循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