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受体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维生素D受体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多态性分布
  • 3篇基因
  • 3篇妇女
  • 2篇受体基因多态...
  • 2篇维生素D受体...
  • 2篇维生素D受体...
  • 2篇维吾尔族
  • 2篇基因多态性分...
  • 2篇基因分
  • 2篇基因分布
  • 2篇骨密度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一机多用
  • 1篇医院管理

机构

  • 6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阿丽娅
  • 5篇冷兴文
  • 5篇李红
  • 4篇高宇红
  • 4篇刘建伟
  • 4篇陶国枢
  • 4篇张红红
  • 4篇陈瑞英
  • 3篇蒋银花
  • 1篇彭子奇
  • 1篇焦进杰
  • 1篇陈瑞英
  • 1篇张艳玲
  • 1篇李新力

传媒

  • 3篇解放军保健医...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我国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和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30例维吾尔族妇女进行VDR基因分型。并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的检测。结果 VDR基因检出bb、Bb、BB,基因型分别为60%、33.3%、6.7%。bb、Bb、BB基因型的BMD分别降低为61%(11/18)、50%(5/10)、50%(1/2)。结论 就调查例数而言:中国维吾尔族妇女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b基因型最多,其次为Bb型,BB型仅占6.7%。BMD检测显示BMD降低以bb型较显著、Bb型次之。
阿丽娅冷兴文陈瑞英李红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骨密度基因多态性维吾尔族妇女
对门诊实施一机多用的探讨
2003年
焦进杰李新力阿丽娅张艳玲彭子奇
关键词:门诊一机多用医院管理
我国蒙古族与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为研究我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79例健康汉族人及105例蒙古族健康人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 中国蒙古族105例,bb型54例(51.42%),Bb型45例(42.85%),BB型6例(5.71%);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 中国蒙古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
陈瑞英冷兴文阿丽娅李红蒋银花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关键词:蒙古族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布
我国维吾尔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研究我国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为从VDR基因水平研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5例维吾尔族、179例汉族健康妇女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 维吾尔族55例中bb型40例(72.72%),Bb型12例(21.81%),BB型3例(5.45%),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 中国维吾尔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阿丽娅陈瑞英冷兴文李红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关键词:维吾尔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布
乌鲁木齐地区维、哈、蒙族健康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阿丽娅冷兴文陈瑞英李红蒋银花
探讨了不同种族之间VDR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民族骨质疏松基因的差异。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三个民族健康妇女做VDR基因检测,获得并确定各民族VDR基因类型、频率分布构成比。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区维吾尔族,哈萨克...
关键词: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骨质疏松多态性分布
乌鲁木齐地区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密度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冷兴文陈瑞英阿丽娅李红蒋银花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关键词:骨密度维生素D受体绝经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