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芬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南海区10年间区镇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南海区区、镇两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连续性监测,了解其消毒工作效果,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于1995~2004年对南海区区、镇两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监测样品12502份,合格11908份,总合格率为95.25%;各年度消毒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8年合格率最低;区、镇两级医疗机构消毒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类消毒监测结果不同,室内空气合格率相对较差。[结论]南海区区、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随着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及医护人员卫生消毒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空气消毒效果还需加强。
- 陈妙芬钟诚梁洁雅
- 关键词:消毒质量
- 2006~2009年佛山市南海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南海区2006~2009年麻疹流行病特征,提出麻疹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南海区2006~2009年共报告麻疹1 1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46/10万。发病年龄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病例中学龄前儿童占61.64%,成人占27.62%。麻疹发病季节以4~9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南海区麻疹控制工作难度加大,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加强免疫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 陈妙芬曾鸿梁洁雅吕海韵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控制策略
- 南海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不同剂次疫苗效力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接种不同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效力,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10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年龄在12岁以下并居住在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1072例病例纳入研究,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65.62%(58.08%~72.42%),接种1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64.48%(55.86%~71.42%),接种2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77.78%(50.18%~90.09%)。结论接种1剂次疫苗与接种2剂次疫苗的效果无差异,提示接种1剂次疫苗也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 梁洁雅曾鸿陈妙芬吕海韵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对照
- 佛山市南海区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随机选取佛山市南海区2015年1月-2015年12月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300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病例组,并以1∶1配对方式择同期300例非手足口病(和/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手足口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带养类型、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无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儿童生病频率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1.196)、手足口病接触史(OR=2.130)、有吮咬手指的习惯(OR=1.252)、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OR=1.986)是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散居、手足口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是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 陈妙芬钟曼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佛山市南海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至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和PPS法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32个村(居)1440名15~69岁常住居民,使用“佛山市居民健康素养与烟草流行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南海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以65~69岁年龄组为参照,35~4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3.826,95%CI 1.194~12.263);以大专及以上学历组为参照,其他学历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组OR=0.074(95%CI 0.032~0.173),初中学历组OR=0.058(95%CI 0.035~0.096),高中或职高或中专学历组OR=0.385(95%CI 0.276~0.537);以“其他”职业为参照,企业或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6.243,95%CI 1.689~23.070)。结论应加大对老龄人、低文化程度者、学生等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陈妙芬陈维炬何铭杰梁晓璐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100例新生儿血麻疹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预防麻疹措施、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96.00%,保护率为54.00%,几何抗体平均浓度(GMC)为1 162.16 m IU/ml。新生儿的性别、产重、产次等因素对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水平无影响(P>0.05)。妊娠母亲有麻疹发病史组的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保护率及GMC均高于有接种疫苗史组及无接种疫苗且无麻疹发病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复种,以提高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从而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 曹丽侯红斌张瑞倚陈妙芬方琼段利娜林宝妮
- 关键词:育龄妇女新生儿麻疹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病例病案,访视病例家属及其他相关知情人,并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患儿邱某某,男性,1岁2个月,于2011年7月11日开始发病,因发热、皮疹就诊并住院治疗,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发病前无与同类患者接触史;家庭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一般;实验室检测证实,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不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经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该病例确诊为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脑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的关键是采取以加强病原学检测、敏感药物使用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
- 曾鸿陈妙芬吕海韵梁洁雅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防控策略
- 基于乙肝重复报卡问题建立全民健康大数据的探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乙肝重复报卡的情况以及对乙肝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探讨建立全民健康大数据以准确评估传染病疫情发展趋势。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中2010-2017年佛山市南海区乙肝报告卡进行核对甄别,计算南海区年度内和年度间乙肝重卡率以及校正发病率。结果 2010-2017年南海区乙肝年度内累计重复报告2 697张,年度内累计重卡率为3.76%;剔除年度内重复报卡后,乙肝年度间累计重复报告9 623张,年度间累计重卡率为11.33%;2010-2017年各年份乙肝总重卡率介于7.39%~22.93%,累计重卡率为14.66%;剔除重卡的影响,乙肝校正发病率平均降低14.66%。结论重复报卡对乙肝疫情的准确判断有一定影响。应建立全民健康大数据,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水平,正确研判疫情发展趋势;逐步推行患者就诊实名制,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增加实时查询历史报告卡和跨年度报告卡查重功能。
- 钟曼华陈妙芬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 佛山市南海区2004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居民死亡原因及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卫生问题,为解决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促进医疗保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2004年的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佛山市南海区居民死亡率为5.17‰,居民期望寿命为73.13。居民死亡原因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根据南海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死因分析结果,必须采取相应的科学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我区居民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陈妙芬钟诚梁子良梁洁雅
- 佛山市南海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水平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免疫规划儿童的免疫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佛山市南海区1~7岁年龄组共420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0名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3.33%,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6.43%、95.95%和97.38%,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60.71%,白喉抗体阳性率为78.57%,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85.48%,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3%。结论本次检测人群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和麻疹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稳固有效的免疫屏障;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基本达到可控制疫情流行的标准;乙肝(抗-HBs)、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偏低,显示其免疫屏障不牢固,存在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
- 曾鸿黄志雄张桂玲陈妙芬吕海韵梁洁雅
- 关键词:免疫规划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