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经覃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背斜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层位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相
  • 1篇地震相分析
  • 1篇断层
  • 1篇断层相关褶皱
  • 1篇盐岩
  • 1篇震相
  • 1篇震相分析
  • 1篇中北部
  • 1篇上奥陶统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储层
  • 1篇碳酸盐岩储层...
  • 1篇中上奥陶统
  • 1篇褶皱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作者

  • 5篇陈经覃
  • 3篇李小刚
  • 2篇洪才均
  • 2篇武金龙
  • 2篇李庆忠
  • 1篇周存俭
  • 1篇先伟
  • 1篇房晓璐
  • 1篇郭秋霞
  • 1篇刘凯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天然气技术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构造演化特征
2009年
对Garmsar区块各时期、各层段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得出:晚渐新世一中新世Qom组沉积末发生的一幕挤压构造活动在Garmsar地区相对比较微弱,盆地内部有微弱的褶皱形变,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整一接触关系。晚中新世Garmsar地区的构造活动不是很强烈,该段沉积期间发生的挤压构造运动已经开始控制Kuh-i-Gatchab构造的沉积,即断层及褶皱构造已经形成雏形。第四系以后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尤其Alborz造山带地层抬升幅度较大,此Kuh-i-Gatchab背斜基本定型。
刘伟陈经覃武金龙
根据露头资料模拟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层位——以Garmsar区块Kuh-e-Gugird背斜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野外测量的露头资料,结合邻区钻测井数据,制作模拟地震合成记录,对穿过Garmsar区块Kuh-e-Gugird背斜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层位标定,从而建立地质与地震之间的纽带。通过反复实践,并将所得结果与邻区利用常规方法,即测井资料获得的合成记录标定的情况进行对比与验证,结果表明,二者能较好地吻合起来,该方法对缺少钻测井资料的新区地震资料解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郭秋霞李小刚陈经覃周存俭
关键词:层位标定
塔里木塘古巴斯坳陷及中上奥陶统地震相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塘古巴斯坳陷研究程度较低,开展该区域的地质研究必须依靠现有的地震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塘古巴斯坳陷及邻区中晚奥陶世的地质背景,可以将该区域中上奥陶统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根据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频率、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中上奥陶统地震反射剖面上可以识别出6种地震相,并编制了S1层序的地震相图。根据沉积构造背景及钻井资料,将地震相分布转化为岩性分布。
洪才均李小刚房晓璐先伟陈经覃
关键词:中上奥陶统地震相
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Tappeh Pitti背斜构造特征研究
2010年
Tappeh Pitti背斜为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内地表最完整的背斜构造。通过对Tappeh Pitti背斜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及其形成演化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认为Tappeh Pitti背斜具有深浅不协调的特点,即在浅层表现为一鸡蛋型完整背斜而在深层却表现为一向西倾伏的鼻状构造;Tappeh Pitti背斜定型于第四纪,其成因与上红组M2段内层面滑脱断层有关。
陈经覃李庆忠李小刚洪才均
关键词:鼻状构造断层相关褶皱
伊朗盆地中北部GARMSAR区块库姆组(Qom)E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2010年
依据Garmsar区块Te-1井岩心资料及露头资料,结合测井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对Garmsar区块Qom组E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om组E段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灰色浅滩相泥灰岩、生物屑灰岩、泥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泥岩及具溶孔的生物屑含云灰岩。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和生物体腔孔为主。物性总体表现出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Qom组E段主要发育Ⅱ类、Ⅲ类储层。
武金龙李庆忠陈经覃刘凯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储层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