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霏
-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变应性疾病中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
- 目的观察哮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h,EOS) 运动中的作用,探讨 AQP1是否可以作为 EOS 趋化活性的标志。方法挑选健康豚鼠24只,雄性,体重200...
- 雷霏董震
- 文献传递
- 水通道蛋白亚型1-5在鼠鼻粘膜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water channel protein;Aquaporin AQP)不同亚型在大鼠鼻粘膜组织中的分布及各亚型的组定位。探讨其组织水代谢障碍所致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取20只成年Wistar大鼠,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即刻取鼻粘膜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鼻粘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2、3、4、5的分布情况。结果AQP1、4为1∶1000,AQP3为1∶300,AQP5为1∶400的抗体浓度可以观察到它们在鼻粘膜组织不同部位稳定、清晰的染色反应。但AQP2使用1∶50也未观察到染色,AQP1在基底膜反应清晰,AQP3在腺体内导管及胞浆被标记,AQP4在被覆上皮细胞膜、血管内皮表达清晰,AQP5在纤毛,浆液细胞胞浆广泛表达。结论水通道蛋白13、、45、广泛分布在鼻粘膜不同部位,当某种水通道蛋白亚型表达出现异常时,可能会成为导致组织发生水代谢异常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朱建国崔航赵丹雷霏赵小冬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鼻粘膜免疫组化
- 变应性哮喘伴鼻息肉患者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变应性哮喘伴鼻息肉患者水通道蛋白1(AQP1)在嗜酸性粒细胞(EOS)运动中的作用,验证AQP1是否可以作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变应性哮喘伴鼻息肉的手术患者。提取外周血中EOS,并涂片;再取手术切除的鼻息肉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外周血EOS及鼻息肉组织中EOS内AQP1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外周血EOS内AQ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中EOS内AQP1蛋白表达水平,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在EOS迁移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可间接反映EOS所处的状态,AQP1有望作为EOS迁移趋化活性的标志。
- 雷霏徐洪君杨春华董震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鼻息肉哮喘
- 鼻粘膜中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水通道蛋白(squaporins,AQPs)是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自红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被克隆以来,有关水通道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克隆出的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有10种,其在人体内的组织分布、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水通道蛋白的概况、在鼻粘膜中的分布、病理生理学意义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雷霏赵小冬
- 关键词:鼻粘膜水通道蛋白鼻疾病
- 水通道蛋白1在哮喘豚鼠嗜酸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豚鼠哮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运动中的作用,探讨AQP1是否可以作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方法选取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建立哮喘模型,分别提取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OS,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从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检测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表达AQP1的情况。结果AQP1在哮喘豚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EOS内均有表达,外周血中AQP1 mRNA(平均灰度值92.904±3.290,x^-±s,下同)和蛋白(荧光强度425.081±17.474)的表达强度均高于灌洗液中AQP1 mRNA(109.200±5.756)和蛋白(279.926±11.293)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19和27.020,P值均〈0.05)。结论变应性疾病状态下,EOS可能通过合成更多的AQP1来加速其向炎性靶器官的运动,AQP1有望成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之一。
- 雷霏朱冬冬王心蕊关桂梅姜云鹏董震
- 关键词:哮喘水通道蛋白1嗜酸细胞
-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对豚鼠鼻黏膜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观察长期处于MPI状态下鼻黏膜的改变,初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30只,随机分为MPI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首先以含卵清蛋白(ovo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以低浓度OVA长期鼻腔激发,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MPI模型。通过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asson’s trichrome,MT),分别检测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数量以及基底膜内胶原的含量;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法标记TGF—β1和MMP-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因子在鼻黏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0,P〈0.05);基底膜明显增厚,胶原含量增多(t=4.542,P〈0.05)。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MMP-9只在纤毛上皮细胞内有轻微的表达。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两种因子均有表达。TGF—β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MMP-9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中,其在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25.218,P〈0.05)。结论长期处于变应性鼻炎MPI状态下,豚鼠鼻黏膜内出现了具有组织重塑特征的改变,TGF—β1和MMP-9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刚。
- 雷霏崔亚南姜云鹏孔红朱冬冬董震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转化生长因子B明胶酶B
-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中TGF-β_1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并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在鼻黏膜内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变应性鼻炎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有明显表达,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结论TGF-β1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组织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雷霏许晶徐洪君董震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转化生长因子Β1
- 鼻黏液与鼻部炎症被引量:9
- 2007年
- 气道黏液能黏附吸入的尘粒和微生物等,进而通过纤毛转运系统清除,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气道黏液纤毛清除(mucociliary clearance,MCC)功能由黏液和纤毛两部分构成。生理条件下,气道表面分泌的黏液量较少,维持着正常黏液的黏弹性和MCC功能。气道炎症等病理状态下,黏液流变学性质发生改变,即不但黏液分泌量增多,
- 雷霏董震
- 关键词:气道黏液黏液纤毛流变学性质转运系统防御机制
- 大鼠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对鼓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SC)对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初步探讨脂肪干细胞用于鼓膜损伤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培养及鉴定ASC和鼓膜成纤维细胞.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方法检测ASC对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SC对鼓膜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评估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大鼠ASC表面标志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CD44、CD29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鼓膜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鉴定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细胞增殖测量结果显示,与ASC共培养的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加快,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3).细胞迁移测量结果显示,在ASC条件培养基作用下,鼓膜成纤维细胞于1、2.5和4 h在Matrigel胶内位置距底部聚碳酸酯膜孔的平均距离比对照组均明显缩小,即迁移速度明显加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 h穿越至聚碳酸酯膜下表面的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将有利于鼓膜纤维层的修复.
- 雷霏孙建军刘阳姜丹泉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鼓膜细胞
- 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并初步探讨其病理机制及意义。方法6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A~D共4组,每组15只。A组为阳性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即MPI组,C组为阴性对照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首先以含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对A、B、C3组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分别用1%和0.01%的卵清蛋白溶液或生理盐水长期鼻腔激发。D组始终以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观察豚鼠鼻腔激发后症状(喷嚏)变化并检测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程度及上皮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MPI模型组在以1%卵清蛋白溶液激发时,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D组(P〈0.05),而与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用0.01%卵清蛋白溶液鼻腔激发后,变应性鼻炎症状基本消失,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黏膜内仍有少量EOS浸润,EOS计数明显多于D组(P〈0.05),并可见上皮细胞轻度表达ICAM-1,而D组无ICAM-1表达。结论通过长期低浓度卵清蛋白鼻腔激发,可成功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MPI模型,将为深入探讨变应性鼻炎病理机制和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实验参考。
- 雷霏朱冬冬孔红崔亚南姜云鹏董震
- 关键词:嗜酸细胞胞间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