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高婕

高婕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旅游
  • 2篇文化变迁
  • 2篇旅游场
  • 2篇旅游场域
  • 2篇服饰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异化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解读
  • 1篇硕士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区
  • 1篇农村社区发展
  • 1篇助理
  • 1篇文化研究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旅游
  • 1篇消费主义
  • 1篇苗寨
  • 1篇苗族

机构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高婕
  • 1篇李欣欣

传媒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民族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民族旅游开展背景下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以黔东南苗寨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民族旅游是一种游客以进入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中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生活、感知民族文化为主要活动的旅游形式,民族文化是其核心吸引物。对于少数民族村寨而言,开展民族旅游一方面会促使其传统民族文化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通过个案研究,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认同及价值观三个方面展现民族旅游促发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图景,并探讨这种变化的特点。
高婕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变迁
大众消费时代广告本质的批判社会学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根源之一是大众消费主义的兴起。广告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一架不可或缺的消费刺激"引擎",逐渐演化为一种突出的大众文化现象。随着文化的世俗化和消费品化的演进,一种享乐主义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消费和欲望的满足是其核心。在需求向欲求的转变中,广告提供了一个合理化过程、一系列"由幻觉组成的集市",其中充斥的是对欲望的肯定和对反抗的收编。似乎存在着两种逻辑,一种是事实逻辑,一种是广告逻辑。在广告中,现代文化与经济实现了结合,只是这里的文化已经沦为一种媚俗的碎片式的平庸文化,一种缺乏连续性的断裂的文化。而广告无论如何制造自己"文化化"的表象,也无法剥离其消费主义与意识形态化的本质。
高婕
关键词:广告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外乡村旅游开展较早,在许多国家已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相比于国外乡村旅游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我国目前在两方面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已有经验,将对我国乡村旅游实践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高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社区发展
民族关键符号在旅游场域中功能的异化--以民族服饰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现代旅游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流动。就目的地而言,旅游引发的是当地社会与文化的结构性变迁。一些文化符号,如民族服饰,在旅游资源整合中,被用于构造本地化的旅游文化"景观",营造某种突出异文化吸引力的"地方感"。然而,被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文化符号,其原有的意义与功能也在旅游场域中悄然改变。本文讨论作为民族关键符号的民族服饰在旅游中功能的"异化":一方面,某些过去没有的功能"突生",表现在民族服饰的资源化、符号化、媒介化、商品化、工具化、舞台化六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些原有功能则逐渐被"减抑",表现在民族服饰的去魅化、去内涵化、去情感化、去个性化四个方面,最后讨论促发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高婕
关键词:硕士
论旅游场域中民族服饰功能之变迁——以苗族服饰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讨论民族服饰在现代旅游场域中功能的"增量"与"减量"。研究发现,"增量"主要表现在资源化、符号化、媒介化、商品化、工具化、舞台化六个方面,"减量"主要表现为去魅化、去内涵化、去情感化、去个性化四个方面。文章提出,旅游中文化变迁的实质是在新的发展语境下,民族文化持续不断的再生产的过程。变迁的结果既源于目的地与旅游外来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博弈,更是东道主在旅游场域中,对自身文化进行某种适应性调整或策略性应用的结果,改变的发生源于双方的"合谋"。
高婕李欣欣
关键词:旅游文化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