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9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回顾分析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97例骨转移癌患者,32例采用^60Co照射。65例采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范围包括病变及其周围2~2.5cm边界,椎体转移包括转移部位及上、下各1个正常椎体。81例采用常规照射,35~40Cy/18~20次,4周完成,16例采用大分割照射30Gy/10次/2周。结果年龄、x线表现类型是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方法、性别对疗效无影响。结论放疗止痛作用见效快,并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包宗玲项飞魏洁
-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
- 宫颈癌两种后装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比较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A点相同剂量单通道及三通道施源器治疗时B点、膀胱、直肠剂量理论上的不同,旨在找到最适宜临床治疗宫颈癌的后装方法。方法设定A点剂量为750cGy,应用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对单通道和三通道治疗宫颈癌B点、膀胱、直肠的剂量进行计算。结果单通道和三通道施源器治疗计划中B点为A点的剂量分别为26.25%(196.850±3.328),27.15%(203.612±5.074)(P=0.01);R1分别为A点的32.30%(242.245±18.874),29.96%(224.670±13.763)(P=0.023);R2分别为A点的27.11%(203.328±11.695),25.87%(194.055±9.704)(P=0.023);R3分别为A点的22.09%(165.663±7.989),21.36%(160.233±7.123)(P=0.034);R4分别为A点的18.61%(139.610±5.245),17.23%(129.188±5.196)(P=0.001);BL分别为A点的36.45%(247.898±22.715),28.37%(212.773±24.352)(P=0.001)。结论宫颈癌三通道治疗较单通道治疗对B点贡献大,直肠、膀胱剂量较小。因此三通道治疗宫颈癌较单通道更适宜。
- 吕银汪红艳唐虹杨林魏洁王凡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导致治疗失败的因素。方法将本科诊治的8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放射组43例,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60Gy,总疗程6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46例,前2/3病程放射方法同常规组,4周内照射40Gy,然后缩野进行加速分割照射,每日2次,每次1.5Gy,间隔6h,照射24Gy,总剂量64Gy,疗程6周。所有病例均采用60Co远距离外照射。结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43.4%、32.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6.5%、20.9%、13.9%(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组患者中随访期死亡17例。结论食管癌患者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局控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 包宗玲魏洁项飞丁仁平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超分割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对5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为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爱维治;对照组28例为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抗生素。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率为74.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2.8%,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爱维治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更为合理的方法。
- 魏洁项飞吕星旺丁任平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爱维治
- 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对比研究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治疗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对32例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模拟定位及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计划1为CT模拟定位下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计划2为虚拟综合治疗计划(VCTP):即先常规后程适形治疗计划;计划3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治疗计划。均给予常规分割,处方剂量6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在靶区剂量上,VCTP的剂量高于3DCRT,3DCRT比CTP剂量高。部分数据差异有显著性。而3DCRT和VCTP计划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在正常组织受量上,3DCRT优于VCTP和CTP。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减少肺照射剂量同时给予肿瘤靶区更多的剂量照射,进而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 魏洁王凡杨林唐虹
- 关键词:放射疗法适形
- 放疗加PF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放疗加PF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2例,同期放化疗组(化放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总剂量60~70Gy。化放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顺铂20mg/m2,5-FU500mg/m2,每周2次,共3~4周期。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P<0.05),化放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但仅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小剂量PF方案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小。
- 魏洁项飞吕星旺丁任平
- 关键词:食管肿瘤化学疗法同期放化疗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
- 魏洁杜兴龙丁仁平包宗玲项飞吕星旺吕凤娟王军李尚军
- 该项目采用回顾性分析对4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与30例对照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在近期疗效方面:大分割组放疗后1个月客观有效率为75%,1年生存率为72.9%,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大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和Ⅲb期)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DT:48—52.5Gy/12—15次),放疗后1月复查胸部CT分析客观有效率(CR+PR)和局部控制率(CR+PR+SD)。中位随访20月后,观察1年、3年生存率和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30例行常规分割剂量(DT:60Gy/30次)的对照分析。结果放疗后1个月观察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分别为75.0%(36/48)和46.7%(14/30)(P〉0.05)。局部控制率(CR+PR+SO)分别为:89.6%(43/48)和83.3%(25/30)(P〉0.05)。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2.9%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27.1%,16.7%(P〉0.05)。1~2级放射性肺炎和1~3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5.8%和47.9%,无3—4级晚期放射性肺炎和3级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结论大分割适形放疗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毒副作用未明显增加,是否能提高远期疗效和合理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尚需讲一步榛讨.
- 魏洁杜兴龙吕星旺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大分割放疗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伽玛刀与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的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三种不同的放疗方法,比较剂量学特点、以及危及器官的受量,评估其优缺点。方法选择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应用伽玛刀(γ刀)、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制定计划,计算计划靶区(PTV)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及危及器官受照面积。结果3D-cRT与IMRT的PTV在适形度和均匀性上优于γ刀,三套计划在食管及脊髓Dmax方面无差异,在心脏受量方面,IMRT降低了v40的有效体积。γ刀显著降低MLD、V20、V30的有效体积,但其肺部的V5大于3D-CRT和IMRT。结论γ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但计划的均匀性和适形度差,且对于放疗精度、靶区勾画要求较高。
- 王军杜兴龙项飞吕星旺李尚军魏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伽玛刀危及器官
-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 包宗玲魏洁项飞丁仁平
-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