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金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162H指数:9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大学生
  • 4篇影响因素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健康
  • 3篇LOGIST...
  • 3篇LOGIST...
  • 2篇工伤
  • 2篇干预
  • 2篇干预效果
  • 2篇不良健康行为
  • 2篇残疾
  • 1篇大学生抑郁
  • 1篇大学生抑郁情...
  • 1篇大学生自杀
  • 1篇性健康
  • 1篇学生自杀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机构

  • 17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残疾人...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17篇代金芳
  • 15篇王声湧
  • 15篇董晓梅
  • 13篇王畅
  • 8篇董杉
  • 6篇赵国香
  • 4篇彭淋
  • 3篇池桂波
  • 3篇李文浩
  • 2篇王峰娟
  • 2篇荆春霞
  • 1篇罗亦娟
  • 1篇钟倩红
  • 1篇王畅
  • 1篇刘国宁
  • 1篇张思恒
  • 1篇曾红
  • 1篇李晓珍
  • 1篇李洋
  • 1篇王声涌

传媒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循证医学
  • 1篇残疾人研究
  • 1篇第五届全国伤...
  • 1篇残疾预防国际...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短期培训后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设置"自杀守门员",培训防治自杀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评价其效果。方法采取贴海报的方式招募志愿者,24名在校大学生自愿参加本次培训。采用自编的守门员培训效果问卷,培训前后分别对"自杀守门员"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守门员在自杀行为的预警信号、自杀误解、评估技能和对自杀知识的评价4个方面的得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最显著的为自杀预警信号,得分均值由4.88提高到8.29,提高幅度为69.88%;其次是对自杀知识的评价,得分由2.23提高到3.52,提高幅度为57.85%;对自杀误解知识的得分由5.96提高到8.63,提高幅度为44.80%;提高幅度最低的是评估技能,由5.46提高到7.21,提高幅度为32.05%。培训前守门员对获得自杀详细计划的知晓率较低(16.7%),培训后"自杀守门员"对自杀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询问自杀意念的能力和交流技巧以及技巧的掌握均有所提高。结论通过短期培训,可以提高守门员自杀相关知识,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守门员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赵国香荆春霞王声湧刘国宁杨光罗亦娟付芹芹代金芳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教育
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评价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探索高校开展团体训练的有效形式。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选取40名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认知应对团体训练,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归因方式问卷(AS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为测量工具,在团体训练实施前、后1周对被试者进行测量,并在6个月后再次进行SDS回访测量。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抑郁得分有明显改善,前测(60.54±8.34)分,后测(49.64±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03);对照组前测得分(48.82±13.04)分,后测得分(51.63±11.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552)。②实验组干预后应对方式有改善,积极应对得分前测(1.63±0.48)分,后测(2.08±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01),对照组前后两次应对方式的测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干预前后词频自评与自信心评价均有较大改善。④6个月后回访显示干预效果保持良好。⑤实验组干预前后抑郁程度分布情况发生改变,干预后抑郁程度均有所降低。结论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比较理想,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模式,建议积极开展。
董杉董晓梅代金芳王畅吴家栋曾红王声湧
关键词:团体处理抑郁干预性研究
我国因工伤导致残疾的现况及预防策略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我国因工伤导致残疾的现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针对工伤导致残疾的原因提出因伤致残的预防策略。方法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提取其中因工伤导致残疾的全部数据,应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全国因二二伤导致残疾的现患率为218/10万,占总体残疾人的3.40%。残疾类别以肢体残疾比例最高(59.63%),其次是听力残疾(39.12%)和智力残疾(1.25%);残疾等级以四级和三级为主,分别占55.53%、31.88%;男性的工伤致残现患率高于女性(分别为349.61/10万与81.93/10万,x^2=2083.95,P<0.001),城镇人口的现患率高于农村人口(分别为274.43/10万与188.88/10万,x^2=189.88,P<0.001);因工伤致残者以15~54岁青壮年所占的比例最高(占76.97%);河北的工伤导致残疾现患率最高(340.80/10万),云南和海南最低(110~111/10万)。结论我国因工伤导致的残疾状况不容忽视,工伤致残者在全部因伤害导致残疾者中占21.02%。工伤主要导致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男性、15~54岁年龄组、城镇人口是工伤致残的主要高危人群,不同地区工伤导致残疾的情况不尽相同,亟需针对工伤致残的原因进一步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代金芳王声湧董杉王畅赵国香董晓梅
关键词:工伤残疾
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了解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现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提取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地区间比较.结果 全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为99.68/万,占总体残疾人的15.59%.残疾类别以肢体残疾最高(65.59%),其次是听力残疾(23.35%)、智力残疾(4.86%)、视力残疾(4.71%)和言语残疾(1.49%).残疾等级以四级、三级为主,分别占到55.14%和25.83%.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在不同年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 106.14,P<0.001),年龄越高,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128.35/万和70.23/万;x2=2161.74,P<0.001).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因伤害导致总残疾的现患率分为5类,其中第5类地区(四川)与第4类地区(湖南、重庆、贵州、宁夏)因伤害导致的残疾问题突出.结论 我国因伤害导致残疾人群发生率约为1000/10万.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类别中以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为主.高龄、男性的因伤害导致残疾危险增高,不同地区因伤害导致残疾情况不同.
代金芳王声湧王畅赵国香董晓梅
关键词:残疾聚类分析
我国的工伤与残疾预防
伤害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估计,大约1/4的残疾是由于伤害造成的。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国因伤害致残比例占到全部残疾人的15.5...
代金芳王声涌赵国香王畅王峰娟董晓梅
关键词:公共卫生
文献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0-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研究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性传播途径"、"静脉吸毒传播途径"和"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2%率差(Ratio difference,RD)[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4~0.29],15%RD(95%CI:0.09~0.21)和22%RD(95%CI:0.16~0.29);"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率"和"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提高了21%RD(95%CI:0.14~0.28),18%RD(95%CI:0.09~0.28)。积极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效果最好。结论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进行的艾滋病健康干预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彭淋董晓梅董杉张思恒李洋王声湧王畅代金芳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流动人口META分析
广东省18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离职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方便抽样方式抽取广东省18家医院415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8份。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的短式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用于评估离职意愿、工作压力和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结果有离职意愿的为93人(22.79%);三甲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离职意愿明显低于二甲及以下医院(2=15.56,P=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因素以及工作压力大和心理症状多是离职意愿的危险因素,工作满意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18家医院急诊科22.79%的医护人员不愿意继续在急诊科工作。应采取措施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压力和增强心理健康,降低急诊科人员的离职意愿率。
王畅王声湧代金芳董杉李文浩董晓梅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
大学生社交回避、苦恼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 937名广州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为(76.92±13.70)分,二、三、四年级大学生社交回避、苦恼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F=3.579;F=10.162,均P<0.05),三年级社交回避、苦恼得分最高,分别为(39.94±5.77)、(39.84±6.52)分;港澳台生社交苦恼及总得分最高,分别为(39.34±8.11)、(78.85±14.49)分,高于国内生、境外生(F=5.999,F=4.184,均P<0.05);月生活费越低的大学生社交回避越严重(F=2.852,P<0.05),月生活费>1 500元的学生社交回避得分最低,为(37.63±7.26)分;内向学生社交回避、苦恼明显高于外向生(t=12.385,t=11.292,均P<0.0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分别为(41.36±6.64)、(40.54±7.39)分;父母教养方式主要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经历生活负性事件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均较未经历过的学生严重,父母亲文化程度为中学、技校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较高;分类树结果显示,性格和父亲文化程度是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主要影响因素,内向且父亲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职技校或中专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得分最高。结论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年级、月生活费、生源地、性格、父母亲教养方式及文化程度、生活负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代金芳董杉王声湧王畅池桂波董晓梅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回避影响因素
广东省伤害致残现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现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在广东省的广州、清远、肇庆和惠州4个地区中,对抽取的社区或村居委会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共调查1530名残疾人,其中因伤害致残415名。由经过培训的工作者用自编的广东省残疾人现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因伤害致残者采用伤害致残问卷进行面访,分别从性别、城乡、地区、残疾前职业、致残年龄和致残伤害类型等角度调查广东省因伤害致残的状况。采用X^2检验进行不同特征人群伤害致残原因的差异比较,并用分类树方法探讨伤害致残的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伤害致残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跌倒或坠落、工伤、医疗事故、失火或烧烫伤,分别占32.53%(135/415)、21.45%(89/415)、12.77%(53/415)、8.43%(35/415)和5.06%(21/415)。伤残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295名,女性117名,性别缺失3名),因失火或烧烫伤致残者女性比率为8.55%(10/117),高于男性(3.05%,9/295)(x。=6.302,P=0.012)。因交通事故致残者农村居民比率为38.89%(84/216),城市居民为25.63%(51/199)()(X^243.850,P〈0.001);因跌倒或坠落致残者农村居民比率为25.46%(55/216),城市居民为8.55%(34/199)(X^2=8.257,P=0.004)。因伤致残的伤害类型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分布有差异,53.08%(69/130)的交通事故与51.92%(27/52)的丁伤致残发生在25~44岁年龄组,85.71%(30/35)的医疗事故与76.20%(16/21)的烧烫伤致残发生在0~14岁年龄组,65~岁年龄组最易发生伤害致残的类型是跌倒或坠落(62.50%,5/8)。跌倒或坠落致残在清远(29.09%,16/55)与惠州(28.23%,37/131)的比率明显高于广州(13.3
代金芳董晓梅宋卓平江明旭王畅王声湧
关键词:残疾人统计学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探讨施暴和受暴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广州市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高校,对其中的2200名大学生实施校园暴力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03份。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校园暴力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校园暴力中施暴和受暴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l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69.9%(1471/2103),男、女生校园暴力发生率分别为75.6%(830/1098)、63.8%(641/1005)(X^2=34.82,P〈0.05)。校园暴力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63.6%(1338/2103)、55.3%(1163/2103),男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70.9%(778/1098)、60.0%(659/1098),女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55.7%(560/1005)、50.1%(504/1005)(X^2施暴=51.93,X^2受暴=20.68,P值均〈0.01)。精神暴力发生率最高,为68.0%(1430/2103),其次为性暴力,发生率为34.2%(719/2103),躯体暴力最低,为16.5%(348/21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60)、文科专业(OR=1.82)、非独生子女(OR=1.31)、生活费不足(基本够用OR=1.35,不够用OR=1.54)、玩电脑游戏(OR=1.70)、玩滑板等特技(OR=2.03)、喜欢暴力节日(一般OR=1.30,喜欢OR=1.44)、母亲有赌博行为(OR=4.29)、父亲放纵型教养方式(OR=1.60)、高中之前有时遭他人欺负(OR=1.61)、对学校现行环境和制度不满(没什么特别感觉OR=1.67,有部分不满OR=1.89)、小学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有1种时OR=1.35,有2种及以上时OR=1.90)(P值均〈0.05)是校园暴力施暴的危险因素。男生(OR=1.23)、少数民族(OR=1.71)、非独生子女(OR=1.39)、自身有不良行为习惯(OR=
王畅董晓梅代金芳池桂波王声湧董杉彭淋
关键词:暴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