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青
- 作品数:91 被引量:4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政治学解读
- 2021年
- 人民美好生活不仅要求人民共建共治共享,也需要良法善治加以保障,因此,从法政治学角度揭示其意涵、分析其价值、探讨其路径的意义毋庸置疑。人民是美好生活的主体,追求美好生活是人民的基本权利,物质富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外在表征,自由平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底蕴;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国的行动指南,是人民主体地位的集中反映,是制约国家权力的重要依据,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要求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前提,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人民共享为基本目标,以推进民主法治为根本保障。
- 何士青
- 关键词:权利义务民主法治法政治学
- 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被引量:14
- 2003年
- 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政治文明离不开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呼唤法治,因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人性有其弱点,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腐败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又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今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必须转换党的执政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创造理性政治文化。
- 何士青
- 关键词:政治文明法治建设人权保障民主社会主义建设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立法生态化
- 2009年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 何士青
- 关键词:生态化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主义解读被引量:5
- 2023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的题中之意,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本文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从法治主义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解读,揭示其所蕴含的法理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共享发展、良法善治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要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实现发展共享、推进良法善治等方面综合发力。
- 何士青何士青
- 关键词:民族团结文化认同良法善治
-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 2003年
- 在新时期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和加强依法执政 ,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意义、执政现状、依法执政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 何士青罗光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公民监督权党内监督
-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被引量:12
- 2009年
- 就法学视角而言,民生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体系以及切实施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 何士青
- 关键词: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
- 论科技异化法律治理中的政府责任被引量:1
- 2012年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危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异化现象。当今中国正奋斗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科技异化法律治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政府切实履行其责任。为此,需要加强政府责任制度建设,构筑完善的政府责任制度体系。
- 何士青
- 关键词:科技异化法律治理政府责任
- 隐蔽区隔:基于网络司法舆情的考辩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意义]近几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司法舆情案件频繁发生,民众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与日俱增。通过研究我国网络司法舆情案件分析司法舆情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对策建议对消极因素进行加强。[方法/过程]从2018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司法舆情案件"昆山龙哥"案司法舆情现状出发,具体从司法舆情案件的网络推手、价值评估、风险分析和革新路径等4个方面加以阐释。[结果/结论]研究分析发现自媒体是一个新兴事物,加上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规定,网络司法舆情案件易成为舆论暴力、干预司法独立,影响普法宣传的工具。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的主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事件当事人、司法机关等,现代的社会治理,逻辑顺序是法(治)、理(性)、情(感),而不是情理法,因此,加强针对网络司法舆情相关主体的法律规制,教育民众理性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是促进网络司法舆情顺利发展的方向路径。检察机关、理论专家等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可以加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度,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 何士青赵佳敏
- 关键词:自媒体
- 法与人:从对立到和谐被引量:7
- 2005年
- 人是法的逻辑起点,法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因而法与人应该是相协调的,法应该以人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法异化了,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法与人相对立。法的异化扭曲了法的本质,背离了法的本意,制约着人的发展。法回归于人,法与人和谐统一,既是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法学世界观为法回归于人奠定了理论根基,社会主义制度为法回归于人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在法的人本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要实现法与人的和谐统一,还必须做出多方面努力。
- 何士青
- 论法治与公民幸福被引量:11
- 2012年
- 公民幸福是公民基于需要满足而产生的美好感受,它以富足、安全、自由、公平为构成要件。公民幸福既有赖于公民的劳动创造,也有赖于法治保障。法治导源于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保障公民幸福的良方。在中国,对幸福的追求使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公民幸福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完善的价值指南。
- 何士青
- 关键词:法治社会主义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