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玺玉 作品数:102 被引量:241 H指数:9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7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糖原累积病Ⅰa型1例及其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C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中父、母、姐姐的G6PC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患者G6PC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的第743碱基发生杂和突变,由G转变为A,导致G6Pase蛋白第22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222R),家系中父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而母亲携带与患者相同突变。结论首次在国内报道G6PC基因的G222R突变,丰富了糖原累积病Ⅰa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王艳 吴虹林 杜振兰 刘欣 李昊 何玺玉 王春枝关键词:基因突变 先天性中枢性通气不良综合征三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介绍3例先天性中枢性通气不良综合征(CCH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的发病机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方法 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反复撤离呼吸机失败的3例患儿临床资料,分别在觉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血气分析,利用基因序列测定和基因片段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确定PHOX2B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3例患儿清醒时有充足通气,但睡眠状态下肺泡通气不足伴频率正常的浅呼吸,血气分析均为高碳酸血症,睡眠时CO2分压持续高于60 mm Hg(1 mm Hg=0.133 kPa),符合CCHS的临床表现.PHOX2B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例1PHOX2B第3外显子增加6个丙氨酸,例2和例3增加5个丙氨酸.结论 清醒时通气正常,睡眠时呼吸浅慢合并高碳酸血症是CCHS的主要临床表现,需要辅助呼吸支持.PHOX2B基因第3外显子中编码丙氨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是3例患儿的分子发病原因. 王影 何玺玉 杨尧 陈晓春关键词:高碳酸血 体外非接触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体外非接触共培养模型,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方法分三组,每组6例。对照组:小鼠MSCs单独培养组;实验组A:正常肺组织单细胞悬液+MSCs;实验组B:损伤肺组织单细胞悬液+MSCs。共同培养8 d,激光共聚焦和RT-PCR检测共培养体系下室中的SP-C和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A都只检测到AQP5;而实验组B可同时检测到AQP5和SP-C。实验组B的AQP5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与实验组A比较,其AQP5 mRNA的表达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体外非接触诱导小鼠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的实验模型。 王艳 杨志军 何玺玉 封志纯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激光共聚焦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17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和/或生长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患儿潜在的致病性基因组不平衡,及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探讨高密度微阵列... 何玺玉 陈晓春 吴虹林关键词:全基因组扫描 染色体病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 被引量:2 2013年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2 200kb,由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Sanger测序、多重-PCR、Southern-blotting到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单个扩增/内部引物测序技术(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陈晓春 何玺玉关键词: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简述 被引量:1 2008年 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极大促进了人类对疾病发病机制新的认识,推动了临床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分子遗传学(clinica lmolecular genetics)作为医学遗传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为临床遗传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快捷、准确的分子诊断方法,不断丰富着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何玺玉 封志纯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重组DNA 核酸分析 Prader-willi综合征印记基因异常表达机理研究 目的:本文对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确诊的12例Prader-willi综合征进一步进行印记基因异常表达研究,明确PWS遗传机理,为比较基因型与表型、长期干预及再发风险评估提供帮助。方法:12例研究对象来自2008.1-2011... 何玺玉 杨尧 刘欣 王艳 王春枝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 儿童患者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智力低下(ID)和(或)生长发育迟缓(DD)患儿潜在的致病性基因组不平衡,及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探讨高密度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rray-CGH技术对16例ID/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检出的基因组不平衡异位进行验证。结果 16例患儿高分辨G显带核型分析均无异常。6例(38%)患儿存在基因拷贝数异常(CNVs),其中3例CNVs为正常多态性改变;1例CNVs涉及4p16.3区域微缺失,考虑为Wolf-Hirschhorn综合征;1例CNVs涉及7q11.23区域微缺失,考虑为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另1例CNVs临床意义不明确,包含2个重复突变,该突变与智力低下、脑发育迟缓、特殊面容、隐睾、牙列不齐等有关,证实该CNVs具有临床意义。结论通过array-CGH技术对不明原因ID/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可为部分患儿明确病因诊断。该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的疾病研究手段,在ID/DD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何玺玉 陈晓春 李然 李培 陆爱梅关键词: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儿童 不明原因智力低下/脑发育迟滞的拷贝数变异研究 高晶 杨尧 吴虹林 何玺玉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基因)突变类型及变异大小,探讨DMD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方法对临床诊断为DMD的28例患儿采用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MLPA)进行DMD基因检测,然后随机选择MLPA检测阳性的5例和阴性的1例采用DMD全基因捕获探针进一步行全基因组新一代测序(NGS),最后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对所得结果验证。结果采用MLPA技术对28例患儿进行检测,发现22例阳性结果,包括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16例,重复突变4例,同时合并缺失和重复突变2例;随机选择MLPA检测阳性的5例和阴性的1例采用NGS技术检测,发现3例外显子缺失突变(exon51del,chrX:31779857—31795289;exon53del,chrX:31685440-31747548;exork51-55del,chrX:31632504—31827732),及2例外显子重复突变(exon45dup,chrX:31970766—32023816;exon55dup,chrX:31540860—31649750),与MLPA结果一致,且精确定位了断裂点区域和片段大小,同时发现MLPA检测阴性的1例为点突变(exon54,chrX:31676176,C.7948delG,P.D2650IfsX12),该点突变经PCR扩增和Sanger测序验证,所得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结论DMD基因突变类型多样,包括外显子缺失和(或)重复、点突变等,应用MLPA技术能有效检出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以及杂合突变,应用NGS技术不仅能检出缺失和重复突变,并精确判断断裂点位置及大小,还能准确检出微小缺失和点突变,为临床DMD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学帮助。 陈晓春 杨尧 何玺玉 王春枝 王艳 刘欣 吴虹林关键词:肌营养不良 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