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心肌
  • 4篇肌样细胞
  • 4篇分化
  • 3篇心肌样细胞
  • 3篇细胞分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抑制蛋白
  • 2篇诱导大鼠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抑制
  • 2篇肿瘤抑制蛋白
  • 2篇肿瘤抑制蛋白...
  • 2篇向心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侯婧
  • 8篇刘博武
  • 8篇吕安林
  • 6篇黄炜
  • 5篇侯兆蕾
  • 5篇达晶
  • 5篇侯红
  • 3篇李垚
  • 3篇燕学波
  • 2篇杨娜
  • 2篇艾世宜
  • 1篇王海昌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53抑制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P53特异性抑制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CON)和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及诱导后心肌样细胞分化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cTnI、CX-4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诱导后cTnI、P53、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形成集落,传代诱导后细胞体积变大,呈长梭形,排列趋一致。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率为(89.98±1.29)%,CD45阳性表达率为(2.14±0.22)%。心肌样细胞鉴定结果显示:诱导后1周,空白对照组未见cTnI和CX-43免疫荧光表达,PFT-α组少量表达cTnI和CX-43;诱导后4周时,可见空白对照组少量表达cTnI和CX-43,PFT-α组强表达cTnI和CX-43。WesternBlot检测诱导1周时PFT-α组cTnI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诱导后4周,PFT-α组cTnI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cTnI表达量4周与1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1周时,PFT-α组几乎不表达P53蛋白,PFT-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4周时,PFT-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FT-α组诱导4周时P53、P21表达量与1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细胞分化率结果显示,诱导4周时,PFT-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阻断P53-P21蛋白通路,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燕学波吕安林刘博武黄炜侯婧李垚
关键词: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miR-17-5p在不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测miR-17-5p在年轻的和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细胞衰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MSCs并培养至第10代。取第4代(P4)BMMSCs和第10代(P10)BMMSCs的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法进行染色。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4及P10 BMMSCs中miR-17-5p基因的表达,并用2(-ΔΔct)法定量分析。结果:①形态学改变:P4~P10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P4的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漩涡状生长,P10的细胞失去典型的梭形外观,细胞体积增大而不规则,形状扁平破碎,细胞间隙增大,出现凋亡。②β-gal染色结果:P10的细胞肥大、染呈蓝色(呈阳性),P4的细胞染色后未着色(呈阴性)。③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P4细胞miR-17-5p基因的表达量是P10细胞的6.5倍(P<0.01)。结论:衰老BMMSCs中miR-17-5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miR-17-5p可能参与了细胞的衰老过程。
达晶吕安林侯兆蕾侯红艾世宜侯婧刘博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实时定量PCR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
2011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第一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以此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介入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对一些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心脏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明显缓解了症状,
侯婧吕安林燕学波刘博武黄炜李垚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营养因子心肌细胞分化MSCS
四种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功能学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血管紧张素Ⅱ、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P53特异性抑制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5-氮杂胞苷组、血管紧张素Ⅱ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和P53特异性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定抗原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4周后Cx43、肌钙蛋白Ⅰ表达情况,fluo3/AM钙离子探针激光共聚焦检测诱导4周后钙瞬变能力。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1%,90.4%和1.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诱导组均有肌钙蛋白Ⅰ的表达,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0.05)。Cx43蛋白在各组之间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较各实验组明显较少(P<0.05),P53特异性抑制剂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组较其余各组表达少(P<0.05)。钙瞬变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荧光强度血管紧张素Ⅱ>P53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胞苷>骨形态发生蛋白2>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不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各实验组均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而不同诱导剂发挥作用的通路不同,从而对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的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刘博武吕安林黄炜侯婧侯兆蕾侯红达晶杨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剂分化心肌样细胞
冠心病PCI术中/后风险和预后评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由于创伤小、疗效可靠、死亡率低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病因学治疗,并获得了非常好的近、远期预后[1]。随着介入治疗例数增加、手术难度提高和普及程度的拓广,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术中和术后风险及近、远期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一、术中风险影响因素(一)全身因素全身一般状况与手术中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危险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2]。
吕安林王海昌黄炜达晶侯兆蕾刘博武杨娜侯红侯婧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预后心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抗血小板药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P53抑制剂PFT-α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P53抑制剂PFT-α体外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MSCs,取第4代BMMSCs分四组诱导:(1)空白对照组,仅用完全培养基诱导;(2)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BMP-2,终浓度10μg/L);(3)P53抑制剂组(PFT-α,终浓度20μmol/L);(4)BMP-2联合PFT-α组(BMP-2+PFT-α,终浓度分别为10μg/L与20μmol/L)。24h后换为普通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心肌样细胞中心肌特异标志物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流式计数法计算诱导后心肌样细胞诱导率。结果原代BMMSCs10d形成集落,呈星形或梭形。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诱导4周后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趋于一致性,出现肌岛样结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诱导4周后BM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I。流式计数法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BMP-2组、PFT-α、BMP-2联合PFT-α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分别为(1.4±0.3)%、(17.1±1.2)%、(28.2±1.0)%、(39.9±1.7)%,BMP-2联合PFT-α组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率高于BMP-2组与PFT-α组(P<0.01)。结论 BMP-2联合PFT-α可在体外诱导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率明显高于单纯BMP-2或单纯PFT-α诱导。
侯兆蕾吕安林达晶侯红艾世宜侯婧刘博武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细胞分化心肌样细胞
P53-P21蛋白通路对5-氮杂胞苷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5-氮杂胞苷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有效化学试剂。目的:观察 P53 特异性抑制剂 PFT-α阻断 P53-P21 蛋白通路对 5-氮杂胞苷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 SD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 3 代细胞分为 4 组,即正常对照组、5-氮杂胞苷组、PFT-α组、PFT-α+5-氮杂胞苷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MTT 法测定诱导后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诱导后P53、P2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 周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呈长梭形,排列趋一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 CD44,CD45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98±1.29)%,(2.14±0.22)%。MTT 结果显示,当 PFT-α浓度≤20 μmol/L 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当其浓度达到 40 μmol/L 时,PFT-α则可明显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培养第 5,7 天时,与其他 3 组比较,5-氮杂胞苷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氮杂胞苷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 3 组(P<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各组均有 P53、P21 蛋白的表达,以 5-氮杂胞苷组表达量明显增多。提示通过 P53 特异性抑制剂 PFT-α阻断 P53-P21 蛋白通路,能显著减少 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促进 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燕学波吕安林刘博武侯婧黄炜李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535-氮杂胞苷
骨形态蛋白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MSCs,取第4代BMMSCs进行诱导:骨形态蛋白2组(BMP-2,终浓度为10μg/L),空白对照组。诱导24h后更换常规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诱导后BMMSCs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诱导2周和4周后Cx43以及cTnI的表达量,流式细胞计数法计算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率。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2周形成集落,呈梭形或星形。传代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呈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并出现肌岛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后BMMSCs表达cTnI。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诱导后Cx43以及cTnI均明显增多,4周组明显高于2周组。流式细胞计数法显示:BMP-2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为(17.9±0.8)%。结论骨形态蛋白2可在体外诱导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率高。
侯婧吕安林刘博武黄炜达晶侯红侯兆蕾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心肌样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