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玲林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幔
  • 2篇橄榄岩
  • 1篇底侵
  • 1篇底侵作用
  • 1篇地球内部
  • 1篇地幔柱
  • 1篇地幔橄榄岩
  • 1篇东南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侵入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石学研究
  • 1篇岩体
  • 1篇英安岩
  • 1篇元古代
  • 1篇运动学涡度
  • 1篇杂岩
  • 1篇杂岩体
  • 1篇早侏罗世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储玲林
  • 3篇桑隆康
  • 3篇路凤香
  • 2篇廖群安
  • 2篇曾佐勋
  • 2篇郑建平
  • 2篇张瑞生
  • 1篇严溶
  • 1篇张超
  • 1篇袁晏明
  • 1篇张志海
  • 1篇李志勇
  • 1篇金淑燕
  • 1篇卢炼
  • 1篇李德威
  • 1篇余淳梅
  • 1篇汤华云
  • 1篇金振民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地球内部主要层圈相互作用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动力学体系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热、物质运动机制。通过对地核、核幔边界、过渡带、岩石圈一软流圈地幔、地幔柱理论、壳幔边界和地壳内热、物质的交换和圈层流变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的热与物质的交换机制以及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岩浆部分熔融作用等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壳幔作用过程表现为一种阶段式、递进式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壳幔相互作用不仅是大陆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与深部地幔的交代及上地壳变形、造山带、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耦合过程。基于壳幔热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对上地幔及更深层次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限定。
张瑞生路凤香郑建平储玲林
关键词:壳幔作用核幔边界地幔柱底侵作用拆沉作用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环带特征的解译被引量:2
2006年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在熔蚀面。采用相图和晶体环带样式理论分析得出,核部的反环带指示岩浆中无水矿物结晶使岩浆房中的PH2O增大,熔蚀面代表了PH2O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导致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5个振荡环带反映岩浆房上覆固岩破裂后在岩浆房中心和边缘之间岩浆发生过强对流并最终喷出地表。具环带结构的角闪石的结晶压力(核部(5.8±0.5)×10^8Pa。边部(4.8±0.5)×10^8Pa)说明,岩浆房的深度为17.5±1.8km,岩浆房开放前流体超压达到过1×10^8Pa左右。推断,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早期地壳岩石圈上部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处于张应力状态。
储玲林张瑞生廖群安桑隆康
关键词:早侏罗世英安岩斜长石环带结构
西藏高喜马拉雅定结和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古元古花岗质片麻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7年
在西藏高喜马拉雅(HHM)定结地区和北喜马拉雅(NHM)的拉轨岗日一带,发现有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分别侵入于聂拉穆群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和拉轨岗日群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中.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主体岩性相当于过铝质的二长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反映为上述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2个不同产地的花岗质片麻岩中所含的锆石在结晶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非常相似,大部分锆石为柱状的自形-半自形透明晶体,发育有很窄的振荡生长环带,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少部分锆石中含有粒度大小不等的残留锆石核,其幔部仍主要为具振荡生长环带的岩浆锆石.用SHRIMP方法对锆石进行了U-Pb定年,获得HHM和NHM花岗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11.6±2.9)和(1811.7±7.2)Ma,与广泛分布于小喜马拉雅,年龄介于1815~2120Ma之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基本一致但略偏新.两个不同产地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核部的残留锆石的年龄>(2493.9±7.0),(2095.8±8.8),(1874±29)Ma,显示了古元古时的其他可能重要热事件时间和聂拉木群、拉轨岗日群原岩的下限年龄(新于(1874±29)Ma).这些结果说明,喜马拉雅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相同的印度结晶基底,而不支持HHM和NHM是泛非造山事件的增生地体的说法,同时高喜马拉雅具与小喜马拉雅相同或较年轻的基底也与当今较流行的喜马拉雅造山模式,如低黏度的中地壳挤出模式和造山通道模式不吻合.
廖群安李德威袁晏明储玲林卢炼
关键词:高喜马拉雅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
湖北铁山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形成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湖北铁山麻雀脑地区石香肠构造的香肠体颈部发育有不同形态的鱼嘴构造。通过对该地区鱼嘴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该地区鱼嘴状石香肠构造的形成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围岩热接触变质;(2)角岩脆性断裂;(3)热液充填裂隙;(4)楔裂;(5)撑开。在此基础上,测得了该地段原岩的变质热峰为400°С左右,热液活动的温度为100~200°С,从而获得该构造形成的温度条件。在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形成的过程中,角岩经历了由脆性向韧性的转化;大理岩在宏观上显韧性,微观上处于脆-韧性转换状态。流体的渗入降低了岩石的坚硬性,有利于鱼嘴构造的形成。
储玲林曾佐勋
关键词:岩浆侵入热液流体
鄂东南铁山不对称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基质层中的应变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惯量椭圆法对鄂东南铁山不对称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基质层中不同位置的方解石进行二维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以及相关参数的等值线分布图表明:不对称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基质层中的应变分布是不均匀的。基质层中,靠近断开的能干层处的剪切变形中纯剪切占优势,伸长方向趋向于平行剪切方向;而靠近连续的能干层处的剪切变形中简单剪切占优势,伸长方向趋向于垂直剪切方向。
储玲林李志勇曾佐勋
关键词:运动学涡度
大别山南山岭石榴橄榄岩成因的岩石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大别山罗田穹隆东南侧的南山岭石榴橄榄岩岩体面积小(173×133m^2),由贵橄榄石(75%)。透辉石(10%)和镁铝石榴石(15%)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并与大别山的碧溪岭、毛屋、饶拔寨、芝麻坊岩体以及其他地区的基性岩浆杂岩体(如红格岩体、元宝山岩体、柴北缘岩体)、残留地幔块体(五大连池、鹤壁、山旺)等不同成因的超镁铁岩进行对比后认为,该岩体属于火成成因,是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一部分。表现在:橄榄岩呈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未见定向排列,镜下呈现典型的火成结构;FeO^T含量高(21.36%),Mg~#(0.77)低,Mg+Ni/Fe+Mn(3.06)<7,V(175.5×10^(-6))含量高于地幔块体成因的橄榄岩;REE总量偏低,LREE弱富集,(La/Yb)_N=3.1,低于饶拔寨、芝麻坊等残留地幔块体成因的橄榄岩。南山岭橄榄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Ba、U、Pb、Zr、Eu的正异常和Nb的负异常,石榴橄榄岩全岩以及透辉石单矿物都具有高^(87)Sr/86 Sr(0.7088,0.7086)和低ε_(Nd)(t)(-6.55~-6.01)的特征,尽管南山岭与碧溪岭岩体距离很近而且都属于火成成因,但岩石的结构构造、变质变形的印记、REE配分形式和同位素特征都有区别,表明二者的源区及演化经历不同,相比之下,南山岭岩浆源区地壳组分的作用更为明显。在ε_(Nd)(t)-(^(87)Sr/^(86)Sr)_t图解中南山岭橄榄岩的投点十分靠近大别山北麓120~130Ma侵位的祝家铺辉石岩-辉长岩岩体群的投点分布范围,暗示可能有与罗田穹窿西北侧祝家铺岩体群的岩浆活动相对应。
路凤香金振民桑隆康储玲林金淑燕
关键词:石榴橄榄岩
大别榴辉岩:造山带内深成基性岩浆作用的证据
<正> 在200余年的榴辉岩研究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假设、理论和争论;特别是关于它的产状与成因。榴辉岩有3类:1)地幔榴辉岩:与超基性岩共生于橄榄岩中,或作为金伯利岩岩管捕虏体;2)蛇绿岩榴辉岩:与蓝片岩共生;3)片麻岩...
桑隆康储玲林张超严溶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地幔橄榄岩证据被引量:17
2007年
本文对比了华北东部不同时代、不同位置捕虏体/地质体橄榄岩的地幔属性,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过渡型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不易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巨大减薄和新生饱满地幔Cpx中LREE亏损现象,即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克拉通地幔向演化历史简单的"大洋型"岩石圈的转换。华北东部克拉通破坏作用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 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郑建平路凤香余淳梅汤华云张志海储玲林
关键词:橄榄岩克拉通破坏物理化学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