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列醇
  • 2篇子宫
  • 2篇米索
  • 2篇米索前列
  • 2篇米索前列醇
  • 1篇依沙吖啶
  • 1篇异位症
  • 1篇引产
  • 1篇妊娠
  • 1篇妊娠引产
  • 1篇乳膏
  • 1篇乳酸依沙吖啶
  • 1篇配伍米索
  • 1篇配伍米索前列...
  • 1篇取环
  • 1篇取环术
  • 1篇中期妊娠
  • 1篇中期妊娠引产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机构

  • 3篇重庆市第九人...

作者

  • 3篇凌丽
  • 2篇盛庭立
  • 1篇周信平
  • 1篇张蕾
  • 1篇熊正爱
  • 1篇谢煜
  • 1篇杨弟芳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39例,B组患者28例。两组均先服用米非司酮150 mg(分5次服用),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阴道后穹窿上药,以后每4∽6小时根据宫缩情况上药0.2 mg。B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经腹壁羊膜腔内注药。比较两种方法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情况、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引产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和用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1±2.6)h、(4.4±2.1)h和(9.5±4.0)h,均较B组(19.6±5.4)h、(7.0±2.2)h和(26.7±7.3)h短(t=13.098,t=5.039,t=11.348,均P〈0.01)。A、B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配伍乳酸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均安全有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产程更短。
凌丽杨弟芳谢煜盛庭立
关键词: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5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1/7。其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目前,EMs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经血逆流的普遍存在和EMs的相对少见,使学者们考虑到EMs的发病可能与腹腔内环境的不同有关。多年来通过对EMs患者腹腔内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变化的研究证实,EMs可能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有关。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整合素αvβ3、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蛋白等多种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EMs的定位及黏附,而各种因免疫机制异常而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出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又进一步加重了免疫机制的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EMs的增殖、发展。有研究认为EMs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EMs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凌丽熊正爱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免疫系统疾病
雌三醇乳膏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102例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雌三醇乳膏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13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雌三醇乳膏配伍米索组(观察组)102例和米索组(对照组)111例。观察组术前7 d予以雌三醇乳膏0.5 g/d,睡前阴道上药,第8天术前2 h经阴道放入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对照组仅用米索前列醇片400μg,于术前2 h经阴道上药。观察两组术中宫颈软化情况、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环成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宫颈软化、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取环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雌三醇乳膏配伍米索前列醇片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盛庭立张蕾周信平凌丽
关键词:雌三醇乳膏米索前列醇绝经妇女取环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