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

作品数:10 被引量:1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PM
  • 2篇电压
  • 2篇电压分布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法
  • 2篇屏蔽环
  • 2篇绝缘
  • 2篇绝缘子
  • 2篇PM2
  • 1篇电平
  • 1篇电压分布计算
  • 1篇多电平
  • 1篇多电平换流器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器
  • 1篇影像拼接
  • 1篇源解析
  • 1篇知识发现
  • 1篇人为源
  • 1篇数据挖掘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地价评...
  • 1篇国网湖北省电...

作者

  • 10篇刘佳
  • 4篇成海容
  • 4篇王祖武
  • 4篇张帆
  • 3篇陈宏玲
  • 2篇阮江军
  • 2篇吕效谱
  • 2篇黄道春
  • 1篇王海军
  • 1篇皇甫成
  • 1篇邓羽
  • 1篇陈红坤
  • 1篇罗辉
  • 1篇杨晓楠
  • 1篇石晶
  • 1篇王志成
  • 1篇胡文燕
  • 1篇刘庆清
  • 1篇冯家良

传媒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压电器
  • 1篇广东土地科学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秋季灰霾PM_(1.0)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武汉市灰霾期间亚微米级细粒子(PM1.0)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于2012年9月10日至10月30日期间,利用KS-303采样器,在武汉市郊区进行PM1.0常规/灰霾采样。使用离子色谱分析仪对采集的13个样品的10种水溶性离子(F–、Cl–、NO–3、NO–2、SO2–4、Na+、NH+4、K+、Mg2+和Ca2+)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平均浓度101μg/m3,比非灰霾期高出81%左右;总水溶性离子(TWSI)平均浓度49.5μg/m3,比非灰霾期高出61%左右;SO2–4在灰霾期与非灰霾期浓度均最高,分别达到22.9μg/m3和14.8μg/m3,其次是NO–3和NH+4,灰霾期间K+和Cl–百分含量有较明显升高;秋季PM1.0呈酸性且酸性强弱与PM1.0浓度有很好的正相关性;PM1.0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人为源,建筑扬尘和风沙尘也对其有一定贡献。
吕效谱成海容王祖武张帆刘佳
关键词:PM1水溶性离子离子平衡人为源
武汉大气PM_(2.5)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来源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16种稀土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球粒陨石标准化、富集因子模型等方法对其分布模式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PM2.5中各稀土元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其分布符合奥多—哈尔金斯定律,并呈轻稀土富集型的分布模式,但PM2.5中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比土壤高,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比重要高于PM2.5。武汉PM2.5中的稀土元素部分源于土壤或扬尘,部分则来自人为源,其中Sc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而Pr、Nd、Sm、Dy、Ho、Er、Yb、Y等8种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或扬尘,La、Ce、Eu、Gd、Tb等5种元素则部分来源于土壤或扬尘,部分来源于人为源。
张帆成海容王祖武陈宏玲刘佳吕效谱
关键词:稀土元素
武汉大气PM_(2.5)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为研究武汉大气PM2.5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11种典型微量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因子分析、富集特征等方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大气PM2.5中的微量元素污染在夏季较为严重,秋季次之,冬季较轻.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大气PM2.5中的Zn、Ni、Cr的浓度值显著偏高,而Mn、Cu、Se、Pb、As、Ti的浓度值则较低,Cd排放不明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Zn、Mn、Cu、Pb、Cd、Se很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因子分析表明,微量元素污染主要来源于钢铁冶金、合金制作和工业燃油3个方面.富集因子分析表明,Ti、Se、Cd、Ni、Pb、Zn、Cr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而Cu和As则部分来源于人为污染,部分来源于土壤.
张帆成海容王祖武陈宏玲刘佳
关键词:PM2微量元素污染特征
合成绝缘子串电压分布计算和屏蔽环位置优化被引量:19
2006年
将有限元法用于500 kV线路合成绝缘子串上电压分布计算,计算结果用于屏蔽环位置的优化。建立考虑屏蔽环、分裂导线、横担的三维静电场模型,探讨并选取模型合适的外边界长度。计算并对比两个屏蔽环多个位置组合的电压分布,选取最优的位置组合。
黄道春阮江军刘佳
关键词:合成绝缘子有限元法电压分布屏蔽环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对策研究
2010年
通过对某县城乡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本文指出该县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其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对策和建议。
刘庆清刘佳
关键词:城乡用地集约利用
武汉市城区大气PM_(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被引量:99
2012年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利用大流量PM2.5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并对其碳组分进行测定。武汉市城区大气中PM2.5、OC和EC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7±48.7)、(19.4±10.5)和(2.9±1.48)μg·m-3。其PM2.5的浓度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等偏高水平,而OC、EC的浓度则属中等偏下水平,但均高于国外城市。武汉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秋季>冬季>夏季的趋势,是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综合影响的结果。OC浓度和EC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69),表明二者存在来源联系。OC/EC的比值为6.7,指示武汉市大气中OC和EC的来源受汽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共同影响。SOA的平均质量浓度值为12.5μg·m-3约占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9.8%,表明SOA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具有重要贡献。结合PM2.5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分别为机动车源(27.1%)、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26.8%)、工厂排放(26.4%)和生物质燃烧(19.6%)。
成海容王祖武冯家良陈宏玲张帆刘佳
关键词:PM2OCEC源解析
城市新型热红外遥感器评估与建筑碳排放初步估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上升,中国建筑能耗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能耗要比2015年下降25%的减排目标,建筑节能受到极大的重视,对于建筑能耗的合理估算也成为实现碳减...
刘佳
关键词:影像拼接
文献传递
基于模糊C均值的空间聚类方法研究
2009年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模糊C均值的空间聚类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对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中的分类分级研究.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设定聚类数目和模糊度常数,并初始化各个聚类中心,每一个数据点按照一定的模糊隶属度隶属于某一聚类中心;然后,逐步进行循环迭代,改变目标函数值以及各个隶属度,并决定新一级聚类中心;最后,当目标函数收敛或者数据点的隶属度保持恒定时,就得到了输入数据的最终聚类中心,从而完成了模糊聚类划分.该文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并以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海军邓羽刘佳
关键词:空间聚类模糊C均值空间数据挖掘知识发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启停控制策略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平稳快速地启停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提出了可应用于有源或无源网络的MMC启停控制策略。启动控制策略和停机控制策略均可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个阶段,其中可控阶段可进一步分为直流电压可控和功率可控阶段。在不可控阶段,修正了启动过程的限流电阻参数,提出了停机过程的放电电阻选取原则。在直流电压可控阶段,采用子模块电容电压、投切数与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计算出启动时的直流电压跌落值和停机时的能量反馈比。在功率可控阶段,根据MMC应用于有源和无源网络控制策略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启停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杨晓楠陈红坤石晶胡文燕王志成刘佳罗辉
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启动控制
330kV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和屏蔽环位置的优化被引量:21
2007年
为计算330kV线路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和优化屏蔽环的位置,建立了考虑屏蔽环、分裂导线、杆塔、联板、悬垂线夹和其它连接金具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讨论了带和不带屏蔽环、带和不带联板的绝缘子串电压分布以及屏蔽环位置变化对电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线和杆塔侧绝缘子承受较高电压,屏蔽环可有效改善其附近绝缘子上承受的电压,理论上有一最优位置;导线侧金具对电压分布影响较大,计算模型中应考虑。
黄道春阮江军刘佳皇甫成
关键词:绝缘子有限元法电压分布屏蔽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