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发强

刘发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切除
  • 14篇肝切除
  • 12篇切除术
  • 12篇肝切除术
  • 11篇细胞
  • 10篇肝细胞
  • 7篇预后
  • 7篇肝癌
  • 6篇肿瘤
  • 5篇术后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癌
  • 4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
  • 3篇肝肿瘤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蛋白
  • 2篇营养支持
  • 2篇原发性

机构

  • 13篇北京协和医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0篇刘发强
  • 17篇王黎明
  • 17篇荣维淇
  • 17篇吴健雄
  • 14篇安松林
  • 14篇吴凡
  • 13篇冯莉
  • 10篇余微波
  • 6篇田斐
  • 4篇田斐
  • 3篇吴凡
  • 2篇毕超
  • 2篇毕超
  • 1篇徐泉
  • 1篇田艳涛
  • 1篇苗成利
  • 1篇刘立国
  • 1篇徐泉

传媒

  • 6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抗癌之窗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肠...

年份

  • 10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胎蛋白阴性和甲胎蛋白阳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R0切除后生存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阴性(AFP〈20.g/ml)和AFP阳性(AFP≥20ng/ml)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51例R0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血清AFP水平分组,其中AFP阴性组142例,AFP阳性组1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结果AFP阳性组患者的性别、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肝被膜受侵情况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AFP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阴性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82.4%和61.0%,AFP阳性组患者分别为87.2%、61.1%和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肿瘤直径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直径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AFP阴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直径是影响AFP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FP阳性肝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
安松林荣维淇王黎明吴凡余微波冯莉刘发强田斐毕超吴健雄
关键词:肝切除术甲胎蛋白
半肝缺血预处理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半肝缺血预处理(HIP)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HIP组(20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HHV)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HIP组术中出血量(自然对数)、术后输血病例数、术后输血量分别为5.7±0.7、3例和(333.3±115.5)ml,均明显少于HHV组的6.1±0.6、18例及(1 433.3±9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8;x2=5.27,P=0.022;t=4.86,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肠道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5、7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IP组均高于HHV组(均P<0.05).HIP组术后一周内有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HV组仅1例(P=0.001).结论 半肝缺血预处理法可能提高肝硬化肝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术后肝功能及早恢复.
冯莉王黎明荣维淇吴凡苗成利安松林刘发强田斐吴健雄
关键词:肝硬化肝切除术缺血预处理
肝细胞癌的早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相关分子生物学因素研究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肝细胞癌术后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早期临床结局与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评价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Nutrition,EEN)联合肠外营养支持(Tot...
刘发强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肝细胞癌术后营养支持成本-效果分析远期预后
肝胆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法选择的数据挖掘决策分析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并根据重要自变量制定数学决策模型,探讨肝胆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为其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和标准.方法 结合我专业组数据库,按入组标准(①年龄<80岁;②符合营养支持标准(NRS2...
刘发强王黎明荣维淇吴凡吴健雄
肝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腺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细胞腺瘤一般无明显症状,邵分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1例合并乙肝,l例合并乙肝及丙肝,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3.75%(7/16)。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10~160个月,l例术后13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健康存活,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肝细胞腺瘤好发于年轻女性,超重可能与发病有关,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规影像学方法确诊率较低,CT、MRI增强扫描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肝细胞腺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可复发,需定期复查。
安松林王黎明荣维淇吴凡余微波刘发强冯莉田斐吴健雄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肝切除术临床病理预后
添加特殊营养物质的TPN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添加特殊营养物质(包括ω-3脂肪乳、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需营养支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添加ω-3脂肪乳及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组60例(研究组);单...
刘发强王黎明荣维淇吴凡吴健雄
肝脏肿瘤切除术中三种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3种解剖性血流阻断法任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2011年1月下2012年10月,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方法,将中旧医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肝脏专业组行开腹于术的180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3组:半肝血流阻断(HHV组)、门静脉主下阻断(MPV组)、保留半肝门静脉的肝门阻断(HPP组),每组各60例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3组病例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背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272)。接受输血者术中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HV组:(5.0±1.5)U,MPV组:(3.5±1.4)U,HPP组:(2.5±0.9)U,P=0.004]。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73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HV组:(60±12)h,MPV组:(69±9)h,HPP组:(64±8)h,P=0.0001。术后第1灭、第3天ALT及AST水平MPV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术后总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P控制出10L较好,MPV肝损伤较轻,HHV肠道功能恢复较快,但均无绝对优势。
王黎明荣维淇吴健雄刘立国吴凡徐泉余微波安松林刘发强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
小肝癌划分阈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划分小肝癌大小定义的阈值选择.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222例小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根据肝癌大小分为<2 cm组、2~3 cm组与>3~5 cm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及53.3%.肿瘤≤3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0.1%及72.1%,肿瘤>3 ~5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9.9%及6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4,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肝癌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被膜及肝癌直径(≤3 cm组与>3 ~5 cm组)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以2、3、5 cm为小肝癌的阈值划分中,以3 cm更具临床指导意义.该阈值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患者长期生存独立预测因素.
荣维淇吴凡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刘发强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
不同性别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男女性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转归、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按照年龄、慢性肝炎、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卫星结节及切缘情况等配对条件,对40例女性术后肝癌患者与同期手术的男性肝癌患者行1:1配对,比较男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男女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方法和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7天男女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男女性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7%、47.4%和29.7%,男性患者分别为63.8%、30.0%和25.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女性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2%、81.5%和55.4%,男性患者分别为97.4%、55.2%和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肝损害有较低的易感性。
余微波荣维淇王黎明吴凡徐泉安松林刘发强冯莉吴健雄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性别因素
切缘和肿瘤数目对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切缘和肿瘤数目对可手术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03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1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切缘(≥1cm和〈1cm)、不同肿瘤数目(单发及多发)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和5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1cm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切缘≥1cm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单发肿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多发肿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切缘以及肿瘤数目均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小肝癌1cm切缘可能已经安全,扩大切缘并非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强化综合治疗理念,能够降低多发肿瘤对肝癌患者生存的不利影响。
荣维淇余微波吴凡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刘发强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切缘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