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涯
- 作品数:58 被引量:5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夏季南极普里兹湾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Ⅳ:有机碳的垂直迁移与转化被引量:1
- 2003年
- 根据CHINARE 1 5航次调查数据对普里兹湾DOC与POC相互转化以及垂直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 ,在上层水体中用于DOC、POC降解的氧分别占表现耗氧量的 6 .0 %和 6 .2 % ,1 0 0m以下水体中虽然DOC的降解与表层相比有所加强 ,但仍不是非常大的规模 ,这也证明普里兹湾难降解的DOC含量较高。在 2 5m以内DOC与POC的正相关性说明在表层生成的POC部分转化为DOC 。
- 扈传昱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
- 关键词:有机碳DOCPOC碳循环
- 一种深海磁性触发开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海磁性触发开关,包括触点开关、外壳、绝缘介质、封口组件和磁铁,所述触点开关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磁铁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绝缘介质填充于外壳内,封口组件将外壳密封。通过触点开关与磁铁之间的相对位置来...
- 钱鑫炎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武光海朱纯杨俊毅
- 文献传递
- 秋季黄海和东海海域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被引量:5
- 2006年
- 倪建宇张美刘小涯林以安
- 关键词:沉降颗粒物地球化学组成沉降通量
- 浙江近岸典型港湾的营养盐行为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象山港(2010年4月)、三门湾(2010年3月)及乐清湾(2009年4月)平水期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港湾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发现象山港具有3个港湾中最高浓度的PO43-和NO2-,分别为1.87和1.22μmol/dm3,三门湾则具有最高的NO3-浓度(61.0μmol/dm3)。三门湾的NO3-/PO43-比值高达43.0,其次是乐清湾(32.4)和象山港(27.5),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3个养殖港湾SiO32-浓度均与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行为,这与硅酸盐的天然来源和港内较弱的生物吸收有关。乐清湾NO3-与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象山港和三门湾NO3-在混合稀释过程则表现为不保守,此外三门湾和乐清湾PO43-均表现为不保守行为,这主要由于NO3-和PO43-多样的人为来源和复杂的转移机制。另外,NO3-/SiO32-比值随盐度的变化表明象山港和三门湾在咸水端则均有较明显的硝酸盐输入,显然来源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水产养殖对海域氮和磷的负荷具有较显著的贡献。
- 蔡小霞潘建明于培松刘小涯孙维萍
- 关键词:营养盐象山港
- 长江、老黄河口及东海陆架沉积有机质物源指标及有机碳的沉积环境被引量:29
- 2005年
- 利用2002年9月'东方红2号'调查船调查中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定量研究了长江、老黄河口以及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姥鲛烷和植烷)两种天然示踪物,结果表明:(1)各采样站位样品的碳数范围为n-C14~n-C34,主要可分为陆源单峰、双峰和石油污染等3种类型.(2)长江口东南软泥区和浙江沿岸软泥区沉积物样品中高碳正构烷烃n-C27、n-C29和n-C31含量较高,奇碳优势显著,表明其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占优势;相反,'东海冷涡'泥质区和黄海中南陆架区沉积物样品中的低碳正构烷烃n-C17、n-C18和n-C19含量较高,奇偶优势不明显,表明其来源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主.冲绳海槽泥质区沉积物样品中高碳与低碳正构烷烃的含量几乎相当,表明其来源为海洋低等生物和陆地高等植物共同输入,其中陆源物质是从东海陆架经底流搬运而来的.(3)有机质的堆积受控于物质供应和沉积环境两大因素.东海中陆架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总量和有机碳含量为最低,这是由于台湾暖流的顶托,使黄河和长江两大物质扩散系统对该区的物质供应量减少,沉积速率低,潮流冲刷作用强,沉积物保存有机碳的能力较差;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有机碳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江沿岸软泥区(E5站)和冲绳海槽泥质区(P4站);'东海冷涡'泥质区沉积环境最为适宜,但是陆源有机质供应则相对较少.
- 朱纯潘建明卢冰扈传昱刘小涯叶新荣薛斌
- 关键词:长江正构烷烃泥质区固碳
- 南大洋普里兹湾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 张海生潘建明扈传昱刘小涯刘子琳姚龙奎杨丹卢勇陈志强朱根海薛斌于培松
- 该课题首次开展了对夏季南大洋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DOC、POC的含量及分布的调查。获得了我国首批南大洋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有机碳的有关资料。首次开展了对夏季南大洋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POC的迁移砖化以及垂直通量的研究,建立起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南大洋碳生物地球化学
- 南极普里兹湾北部深海沉降颗粒物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8
- 2003年
- 利用1998~200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第15和16航次)在南极普里兹湾北部海域所获得的沉积物捕获器样品的资料,对南极普里兹湾北部海域颗粒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开展了该海域颗粒物通量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m深度,颗粒物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高通量出现在南极夏季的1月份,最低通量出现在4~7月份;通量的变化范围为13.00~334.59mgd-1m-2。捕获器中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生源物质(生物硅、有机质和碳酸钙),占总通量的50.62%~92.06%,而生源组分中又以生物硅为主要成分,其值介于9.30~136.33mgd-1m-2之间,占总通量的40.74%~74.21%。有机质和碳酸钙的通量远小于生物硅,分别平均占总通量的9.06%±4.26%和4.42%±2.14%。颗粒物中各组分通量的变化趋势与总通量明显相似,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主要归因于研究海域海冰的形成与消退。在垂向变化上,1月份1000m深度颗粒物通量高于2000m深度,这表明该海域颗粒物的转化主要发生在上层水体。
- 张海生扈传昱潘建明陈志强陈波刘小涯卢勇
- 关键词:沉降颗粒物通量沉积物捕获器深海
- 一种深海拖曳式在线测量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海拖曳式在线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探测子系统、水下高压仓测控子系统和甲板控制子系统,所述传感器探测子系统对深海数据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水下高压仓测控子系统,所述水下高压仓测控子系统将数据储...
- 张海生潘建明钱鑫炎刘敬彪刘小涯武光海薜斌
- 文献传递
- 赤道东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海底扩散通量被引量:8
- 2005年
- 对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营养盐的剖面分布三个航次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采样深度内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以硝化作用为主。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都存在着极陡的浓度梯度,Fick扩散定理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分别为-886.45~42.62μmol/(m2·d)、-3.04~5.83μmol/(m2·d)和-189.43~21.05μmol/(m2·d),且硅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是从沉积物向底层水体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 倪建宇Michael Maggiulli刘小涯王方国周怀阳
- 关键词:营养盐海底表层沉积物间隙水
- 珠江口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被引量:91
- 2001年
- 采用较为系统的化学提取法 ,对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TP、各形态无机磷及有机磷进行分析 ,重点考虑了分离提取碎屑和自生钙结合磷。结果表明 :在无机磷中以钙结合磷占主要地位 (4 9% ) ,其中又以碎屑磷含量较高 (4 3% ) ,有机磷含量在TP中占有一定比例 (38.8% )。沉积物中TP及其不同形态无机磷在垂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为 :TP、有机磷和Fe 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而碎屑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高 ,自生钙磷变化幅度不大。TP、有机磷和Fe P含量自下而上增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陆源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综合调查区域各种理化条件 ,认为在珠江口仅有铁结合磷与有机磷为潜在的生物可利用P ,自生钙结合磷与原生碎屑结合磷总的来说占沉积物中TP的 49% 。
- 扈传昱潘建明刘小涯
- 关键词:磷赋存形态沉积物珠江口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