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绮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地震
  • 5篇断层
  • 5篇震源
  • 4篇地磁
  • 4篇震前
  • 4篇前兆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兆
  • 3篇地震预报
  • 3篇震源物理
  • 3篇相互作用
  • 2篇地磁转换函数
  • 2篇地震破裂
  • 2篇断层系
  • 2篇剪切波分裂
  • 2篇层系
  • 2篇大理岩
  • 1篇带通
  • 1篇带通滤波
  • 1篇带通滤波法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刘绮亮
  • 12篇李世愚
  • 7篇刘晓红
  • 6篇滕春凯
  • 5篇卢振业
  • 4篇林云芳
  • 4篇赵明
  • 4篇曾小苹
  • 3篇和雪松
  • 3篇张崇阳
  • 2篇武安绪
  • 2篇续春荣
  • 2篇高原
  • 1篇汪江田
  • 1篇谢美娟
  • 1篇赵英萍
  • 1篇郑治真
  • 1篇赵明
  • 1篇郑重
  • 1篇郝晋升

传媒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8年中...
  • 1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1篇2002
  • 6篇2000
  • 1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8
2000年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 ,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 .根据损伤理论 ,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 .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 ,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 ,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 ,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 .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 .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 ,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 .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 ,密度反向变化 ,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 .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 ,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 ,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 ,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 .然而 ,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 ,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晓红刘绮亮和雪松
关键词:震源物理地震前兆
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向的完整岩石则在加载到一定程度下才能观测到剪切波的分裂.随着载荷的增加,多数岩样在临近破坏时都记录到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有一个迅速的抬升,但抬升之前的变化过程不同,不同位置的观测结果也大不相同.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即使载荷保持不变或卸载一加载,岩石中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仍然增加,我们称之为“惯性生长”.在实验中,还少量地记录到一些声发射事件,和人工源的效果一样,也可在接收波形中清楚地分辨出剪切波的分裂.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刘晓红刘绮亮刘绮亮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大理岩
地热前兆预报地震的新方法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利用最大熵谱和带通滤波方法分析处理了北京白家疃井约6年的地热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上有丰富的地热地震前兆信息;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某些周期的振幅异常与200km范围内M_L≥4.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1989年10月18日大同M_s6.1地震前,用本方法处理地热观测资料,发现有明显的中期、短期和临震异常。 文中讨论了井—含水层系统产生响应频率特性的物质条件。
胡敦宽曾小苹赵明李淑芳林云芳刘绮亮
关键词:地热前兆地震预报带通滤波法
用地磁转换函数研究震源区介质的电性变化被引量:7
1995年
以兰州地区视电阻率ρyx曲线与该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中强近震的分析研究为例,从震磁效应的观点出发,发现可用地下电导率值将兰州地区自地表向下分为异常层、过渡层、无异常层和异常层4层,只有异常层中转换函数的模|A|、|B|,磁方位角均值及其均方差上△αP,以及总方差σZ随时间的变化在地震前有明显异常.由此可推测,异常层与地震活动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非均匀性变化有密切关系.此现象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其内涵和规律,还须深入研究.
曾小苹林云芳朱忠杰续春荣赵明张崇阳刘绮亮
关键词:地磁脉动地磁转换函数
上海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及其与近震的关系被引量:1
1995年
计算分析了上海地区佘山台1977年1月-1986年12月和崇明台1983年1月-1989年9月的地磁周期T=9—200min的复转换函数A的模|A|、总方差σz和帕金森矢量或韦氏矢量,并将其在上海地区90—300km范围内4次5—6级近震发生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为15、20和35min的|A|和σz值在震前有明显异常,帕金森矢量或韦氏矢量在震前指向震中,震后回到正常位置。在此基础上,对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地震作了较成功的预报。并提出地磁转换函数还与灾害性天气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提取震磁信息的难度。
曾小苹林云芳汪江田续春荣赵明张崇阳刘绮亮
关键词:地磁转换函数近震地震
1994年玻利维亚地震破裂过程中的摩擦熔融
1998年
1994年玻利维亚地震(M_w=8.3)的震源参数显示最大地震效率η为0.036,最小摩擦应力为550bar。因此,震源过程是耗散的,这与观测到的慢破裂速度相一致。破裂速度仅是局部S波速度的20%。在玻利维亚破裂中产生的非辐射能可以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热能相比,或者还大干它,足以融化31cm厚的地层。一旦破裂开始,熔融就可能发生,使摩擦力减弱并促使断层滑动。
H.KanamoriD.L.AndersonT.H.Heaton刘绮亮
关键词:地震断层地震破裂过程震源
利用地磁日变低点位移确立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方法被引量:12
1997年
利用华北地区近20a来的资料,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统计结果表明,低点位移分界线的分布与震中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为网络状分布。还获得了一些可以区分震中区异常和非震中区异常的信息,并且初步确定了提取这个信息量的方法。
陈绍明解用明赵英萍谢美娟将邦本刘绮亮
关键词:地磁日变化地震前兆地震预报
衡量震磁关系的一种新指标─—关联维被引量:1
1995年
通过时局部地磁场变量的时间序列非线性特性的分析,介绍了以吸引子维数的改变研究震磁关系的思路,探讨了地震与非线性物理过程的关系,指出地磁场是具有低维奇异吸引子的确定性动力系统,地磁曲线中纪含着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的信息。
赵明曾小苹林云芳刘绮亮张崇阳
关键词:地磁场分数维时间序列地震
裂纹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以共线剪切裂纹归并为例被引量:17
1998年
本文以共线剪切裂纹的归并为例,研究裂纹系的动态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张破裂的意义上,小间距共线剪切裂纹的内端部实际上是阻碍结构,通过迂回弯曲的张破裂归并.本文提出一种估计张破裂扩展途径的近似方法,利用张应力破裂判据找出了潜在的破裂扩展途径的第一近似,较好地模拟了共线裂纹的破裂途径,和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可以大大缩短机时,简化计算程序,保证精确度.本研究结出了岩石剪切破裂“隧道效应”(即破裂跳过障碍体,而障碍体本身不破坏)的机理,还给出了脆性介质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碎屑产生的机理.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绮亮武安绪吴祥云
关键词:地震
平面剪切裂纹(断层)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该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典型地震断层系进行了研究.利用边界元算法获得COD数据,将全裂纹面上的COD数据代入公式,拟合出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力场.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该文利用此算法讨论了两种典型的平面双等长裂纹系问题.第一...
刘绮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