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平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田径
  • 6篇跳远
  • 6篇教学
  • 5篇运动员
  • 5篇体育
  • 5篇田径课
  • 5篇田径课程
  • 5篇教学模式
  • 4篇研究型
  • 4篇研究型教学
  • 4篇研究型教学模...
  • 4篇腾起角
  • 3篇起跳
  • 3篇铅球
  • 2篇直角坐标系
  • 2篇实践教学
  • 2篇踏跳
  • 2篇跳远运动
  • 2篇助跑
  • 2篇教育

机构

  • 20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卢平林
  • 2篇阮刚
  • 1篇郭可雷
  • 1篇周强
  • 1篇谷超
  • 1篇刘江南
  • 1篇刘兵
  • 1篇王艳琼
  • 1篇刘楠
  • 1篇李宁

传媒

  • 3篇体育科技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2篇科教导刊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体育师友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研究与教...
  • 1篇文体用品与科...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弯道梯形起跑线确定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00年
卢平林
关键词:起跑田径竞赛规则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全文增补中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2011年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探讨其独特的内涵、方法及实施步骤与条件,在田径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力求为在田径课程教学有效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同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卢平林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田径课程素质教育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田径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田径教学训练能力,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充分利用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资源,设计出各类实践活动,构建起田径课程课内与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旨在进一步完善田径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结构体系。
卢平林
关键词:田径课程教学
新规则扇形落地区简易测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正>1研究目的从2003年1月1日起,田径投掷项目——铅球、链球、铁饼投掷落地区扇形面标志线内沿延长线的夹角由原来的40°角改为34.92°角。鉴于教学、训练及竞赛实践中画线操作的实际情况,为了精确地确定投掷的正直方向...
卢平林
文献传递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研究,结合体育专业教学理论特点,阐述当前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探讨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显示:课内外一体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型、先进教学手段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
卢平林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田径课程教学方法
重视在跳远起跳中发挥垂直速度被引量:7
1990年
现代跳远运动正朝着尽可能快的助跑速度与踏跳合理的结合方向发展,快速助跑与踏跳合理结合,其含意为所参与踏跳的诸因素的搭配要更为合理化。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助跑速度、步频与步幅的节奏、腾起初速度及腾起角等。助跑与踏跳的合理结合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技术。然而跳远的踏跳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踏跳效果的好与坏,不是由一个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多因素的集合。
卢平林
关键词:跳远起跳踏跳助跑速度跳远运动腾起角起跳动作
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拓展的思考
2015年
本文结合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经济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发展角度,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对其原则、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归纳,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原有的田径相关课程体系做出了辩证探讨。
卢平林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
铅球模拟训练与强度实效控制的研究
<正>目的:根据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所显示的最后用力各有关技术数据,对影响推铅球最后用力效应诸因素从整体的角度做进一步研究、探讨,探求各因素的最优组合,设置铅球技术训练的数学理论模型,为评定铅球技术训练水平提供规...
卢平林阮刚
文献传递
铅球技术训练模型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008年
以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为依据,探讨确定空中定点弧形标志的方法,以体现一定投掷距离其各项因素的最优组合。针对我国高水平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现状,在常规的训练场地上创新设置技术训练场地,增设利于训练实施的内容。通过拟定数学理论模型确定控制目标值,并应用于实践训练,增强运动员主体意识及自身反馈能力,利于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迅速做出综合评价,提高训练的实际效果。
卢平林郭可雷阮刚
关键词:铅球坐标系
确定空中弧型标志提高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效应的训练被引量:2
1994年
以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为依据,探讨确定空中定点孤型标志的方法,以体现一定投掷距离其各项因素的最优组合。通过拟定数学理论模型确定控制目标值,并应用于实践训练,增强运动员主体意识,使运动技能与运动素质迅速而有效地合成,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卢平林
关键词:直角坐标系铅球运动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