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作勇
- 作品数:36 被引量:466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地震重定位对马尼拉俯冲板片形态的约束被引量:5
- 2020年
- 将宽频带OBS用于海底天然地震长期观测,在国内尚处于实验阶段.2015年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宽频带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试验.根据回收的1台海底地震仪(OBS04)与国际地震台网的718台陆地地震台站,共记录到7562个P波走时和5002个S波走时数据,利用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对马尼拉俯冲带北部(119°E—123°E,19°N—22°N)在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264个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地震重定位的结果及定位误差分析表明,在海域布设的OBS04台站让地震观测的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为集中,与地质构造吻合良好;浅部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分布密集,与浅部断层发育有关;重定位后的4条震源深度投影剖面,从不同角度较好地约束了俯冲板片上边界的板片形态,板片倾角在浅部0~30 km区间约为10°~22°,随着深度的增加,俯冲板片逐渐变陡,在深度120~180 km处倾角约为41°~58°.该项研究为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板片形态提供了重要约束,而且为今后长期天然地震观测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 任昱赵明辉张佳政张佳政吕作勇丘学林
- 关键词:地震观测
- 珠三角鼎湖—高明—金湾深地震测深剖面地壳构造与速度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及近海区域深部地壳结构,广东省地震局联合多家单位于2015年在珠江口区域实施了大规模三维人工地震测深实验.本文利用珠江口西侧NW向鼎湖—高明—金湾L1测线数据进行处理、解释,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构建了该剖面二维速度模型.结果表明:沿剖面莫霍面深度从NW向SE,从30.0 km逐渐抬升到28.0 km,鼎湖至高明间存在莫霍面隆起;中地壳低速层非均匀连续,NW一侧速度低于SE一侧,且莫霍面隆起区之上为最显著的低速异常区域,中心最低速度为6.05 km·s-1;吴川—四会断裂、广州—恩平断裂可能为深部物质上涌的主要通道之一,两条断裂所围限的从珠江口西侧的鼎湖、高明往北东延伸到珠江口东侧的清远、从化区域为可能的连续莫霍面隆起区.
- 叶秀薇张项吕金水刘宝峰王小娜王力伟吕作勇谭争光熊成
-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
- 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系统被引量:7
- 2022年
- 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是实现我国地震观测系统数据汇集处理工程化、运维管理智能化以及地震监测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新升级研发的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系统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的实时波形数据流服务,其具有丰富的适配器用于汇集地震监测台站或数据中心的实时地震波形或触发信息数据流。新系统支持快流/慢流混合传输和预警数据低延时传输,支持实时数据流智能监控和冗余热备。新系统流服务客户端为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波形数据归档等服务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流服务。新系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大规模、多层级、不同类型地震监测台站和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流传输汇集共享问题,是我国地震监测事业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键。
- 欧阳龙斌黄文辉康英吕作勇吕作勇苏柱金刘军
- 关键词:适配器
-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25
- 2010年
- 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和首都圈地震台网记录的4511次近震和625次远震的P波到时数据,采用纬度和经度方向分别为0.5°×0.5°的网格划分,反演得到了华北北部地区(111°E—120°E,37°N—42°N)深至400km的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随着深度增加横向不均匀性总体呈现减弱趋势.燕山隆起带在60—120km深度内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这与较大的岩石圈厚度有关;山西裂陷盆地、华北平原下方60km深度存在明显低速异常,与软流圈的出现有关.燕山隆起带岩石圈厚度在120km以上,明显比太行山隆起的岩石圈厚度大,与稳定大陆地区的岩石圈厚度一致.太行山山前断裂已切穿莫霍面,贯入岩石圈.研究区上地幔顶部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反映了软流圈上隆的特点.在华北平原及燕山隆起下方200—300km存在高速异常可能与太古代大陆板块岩石圈的残留体有关.
- 吕作勇吴建平
- 关键词:地震台阵地壳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 张渤地震带及其周边地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北部,是全球大陆内部最具典型意义的地震带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7级和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它远离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带,距离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边界1000km以上,GPS观测揭示的现今地表形变远...
- 吴建平明跃红张天中吕作勇王未来房立华
- 超大容量地震数据长期在线服务系统设计被引量:3
- 2013年
- 超大容量地震数据长期在线服务系统是针对数字地震台网海量数据的长期在线服务需求而设计的,软件实现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自动存储、快速数据检索、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阐明软件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介绍软件系统结构和波形数据自动检索方式等。
- 吴永权黄文辉苏柱金刘军吕作勇
- 关键词:超大容量地震数据NETCDF
- 海量多源异构地震监测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系统被引量:3
- 2021年
- 地震监测数据存储和在线共享服务是提高地震监测服务效能的关键之一。新升级研发的地震连续波形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了海量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在线存储和共享服务,能够对实时和非实时波形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续存储,同步建立与波形数据文件一一对应的波形索引文件。通过波形索引实现连续波形数据的快速查询,基于系统设计的交互命令接口提供连续波形数据在线服务。
- 吕作勇黄文辉康英苏柱金刘军欧阳龙斌
- 关键词:地震波形
- 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被引量:119
- 2013年
- 使用三维速度模型,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方法对芦山地震的主震和2464个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240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平均定位误差在E-W,N-S,U-D方向分别为0.30,0.29和0.59km.主震位置为30.291°N,102.983°E,震源深度为17.6km.余震展布长度约35km,宽度约16km,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10~20km之间,浅部地震很少.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断层面向北西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尽管余震震中主要沿双石-大川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两侧分布,但根据震源深度剖面推测的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其东侧的一条盲逆冲断层.重定位结果揭示,余震区存在一条向南东倾斜的余震带,它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推测它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的反冲断层,芦山地震触发了这条反冲断层的活动.
-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蔡妍
- 关键词:余震序列地震定位双差龙门山断裂带
- 不同一维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效果比较——以小江断裂带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小江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使用三维速度模型对59个地震参考事件进行绝对定位。使用Hyposat和Hypoinverse两种地震定位方法以及三种一维速度模型进行了地震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速度结构横向变化较小的区域,当一维速度模型基本合理时,两种定位方法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震中位置。与震中位置相比,震源深度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更大。基于一维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应优先选择人工地震测深的速度模型。对于地震资料丰富的区域,使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确定的速度模型也可以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
- 吕作勇叶春明房立华
-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小江断裂带
- 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的数据处理与震相识别被引量:7
- 2017年
- 以海上气枪和陆地人工爆破作为震源,利用陆地流动地震台站、固定地震台站和海底地震仪(OBS)同步接收信号,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区域进行了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文章详细介绍了此次海陆联测的地震数据采集和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和震相识别。固定、流动地震台站和OBS大部分均能较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包括Pg、Pc P、Pm P、Pn、Sg等深部震相。气枪和人工爆破震源的联合使用以及海陆密集台站的同步接收信号,有效地提高了海陆过渡带的射线覆盖和交叉程度,为获取研究区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精细结构奠定了基础。
- 吕作勇丘学林叶春明孙金龙段永红吕金水
- 关键词:海陆联测气枪震源人工爆破海底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