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赤

作品数:59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肾病
  • 12篇肾损
  • 10篇基因
  • 10篇基因多态性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肾脏
  • 9篇皮素
  • 9篇槲皮素
  • 9篇
  • 8篇蛋白
  • 8篇肾损伤
  • 8篇肾炎
  • 6篇肾脏病
  • 6篇细胞
  • 6篇慢性
  • 5篇肾小管
  • 5篇瘦素
  • 5篇小管
  • 4篇载脂蛋白

机构

  • 58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59篇吴红赤
  • 19篇解汝娟
  • 9篇彭艳
  • 8篇于海涛
  • 7篇杨谦
  • 7篇隋满姝
  • 6篇孟逾冰
  • 6篇那士平
  • 5篇封宝红
  • 5篇邸波
  • 5篇刘晓刚
  • 5篇杨宝峰
  • 4篇贾西贝
  • 4篇赵悦
  • 3篇王守仁
  • 3篇殷恒强
  • 3篇任凤芹
  • 2篇王明奡
  • 2篇凌红
  • 2篇刘睿婵

传媒

  • 9篇临床与病理杂...
  • 7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中国血液净化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热、腰痛、腹痛、血尿
2000年
殷恒强王新华吴红赤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腰痛腹痛血尿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在大鼠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上,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肾脏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探讨bFGF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离体肾脏I/R损伤模型。预先24h应用bFGF,以[Cd109]-血红素饱和法测定肾脏MT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肾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及bFGF治疗组血浆SOD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MD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FGF+缺血组血浆SOD较缺血组略高,MT、MDA较缺血组略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FGF+缺血/再灌注组SOD较缺血/再灌注组非常显著升高,MT、MDA较缺血/再灌注组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MT参与了bFGF对大鼠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保护作用。
吴红赤杨谦杨宝峰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金属硫蛋白
紫癜性肾炎肾小管-间充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肾小管-间充质损伤是HSP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HSPN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张若杰张露露郭璇(综述)吴红赤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与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和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抗炎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8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000例IL-10基因-1082A/G多态位点各种基因型的分布及与微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指标,并分析该基因在保护终末期肾病患者免受微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侵害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终末期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CRP、TNF-α、CH50、C3、IL-10、Alb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Alb水平均低,P均<0.05);正常人及终末期肾病患者IL-10A/G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IL-10A/A基因型的终末期肾病患者CRP、TNF-α、CH5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G/G、G/A型(P均<0.05),IL-10、Alb水平非常显著降低(P<0.01);IL-10A/A基因型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患者(P<0.01);IL-10基因-1082A/A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G/G、G/A型患者(P<0.0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高与血清IL-10水平的降低及血清CRP、Fib的升高一致。结论IL-10A/A基因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发的预测因子;终末期肾病患者是通过IL-10G/G基因调控血清IL-10"高产",下调炎症反应,来保护其免受微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侵害。
吴红赤凌红那士平解汝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动脉硬化终末期肾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尿酸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线体功能在尿酸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N)、尿酸0.1 mmol/L组(U1)、尿酸0.2 mmol/L组(U2)、尿酸0.4 mmol/L组(U3)、尿酸0.6 mmol/L组(U4)。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计算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尿酸干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变化。尿酸干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尿酸干预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U2、U3、U4之间,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P<0.05)。尿酸干预组活性氧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尿酸浓度的增加活性氧的水平逐渐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活性氧的生成显著正相关(r=0.964,r=0.932,P<0.01)。结论: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了尿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过程,为尿酸性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李文吴红赤封宝红赵悦任凤芹韩威
关键词:尿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
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综述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有多种转运蛋白参与其中,笔者综述了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P-糖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葡萄糖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单羧酸转运体、Bilitranslocas七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结论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同时也为提高黄酮类化合物药物疗效、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靶向组织转运提供新契机,为疾病新靶点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赵坤霄吴红赤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特发性膜性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MN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其中IMN占主要部分。目前,IMN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主要依赖于肾病理活检、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变化,由于它们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IMN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很多困难。发现并应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IMN进行无创诊断、疾病变化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MN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血清、尿液中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张露露张若杰郭璇(综述)吴红赤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生物标志物治疗及预后血清尿液
临床及肾脏病理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及病理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明确肾脏损害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N患者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最重,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降低在Ⅳ型多见。(2)血脂、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与肾脏损害明显相关(P<0.01)。(3)肾脏损害指标升高时,免疫复合物C1q、C3、EM沉积均达90%以上;肾脏损害指标与AI、CI及其病理参数明显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均为提示肾脏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最重,并且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与肾脏的病理沉积相关。
韩晓静隋满姝郭小芳刘晓刚吴红赤解汝娟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肾脏损害
慢性肾脏病诊断与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其出现早、进展快,轻度肾功能异常即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自发病起就可能长期暴露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传统危险因素已不能完全解释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部分高龄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高发病率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肾脏损害。故目前认为,慢性肾脏病本身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韩威吴朦朦庄文芳马玉萍冯爱静吴红赤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
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效果。方法  7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用强的松、潘生丁、环磷酰胺以及利尿剂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5 0 0 0U ,1次 /d ,皮下注射 ,使用 8周。结果 治疗 2个月后、1年后治疗组FXa明显降低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尿蛋白、TG、TCHO、LDL均下降 ,HDL、TP、ALB明显回升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清BUN、C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 2 2例出现皮下瘀斑 ,未见其它副作用。治疗 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LMWH配合环磷酰胺及适量激素可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缓解、尿蛋白减少及血清TP、ALB上升 ,从而使病情缓解 ,而且副作用较少。
吴红赤解汝娟包语实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