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传堃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他汀
  • 5篇内皮
  • 5篇伐他汀
  • 4篇血压
  • 4篇血症
  • 4篇皮素
  • 4篇内皮素
  • 4篇高血压
  • 4篇氟伐他汀
  • 3篇心室
  • 3篇血浆
  • 3篇血浆内皮
  • 3篇血浆内皮素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脂血症
  • 3篇碎裂电位
  • 3篇高血压病
  • 3篇高血压病患者
  • 3篇高脂

机构

  • 9篇成都铁路局中...
  • 8篇成都大学

作者

  • 17篇周传堃
  • 15篇葛正庆
  • 10篇鲁跃华
  • 8篇李珂
  • 8篇安闽生
  • 6篇陈爱武
  • 5篇李沂
  • 5篇杜荣生
  • 5篇霍垚
  • 5篇钱少平
  • 4篇李珂
  • 4篇陈琴
  • 2篇雷森
  • 2篇杨建南
  • 1篇韩虎魁
  • 1篇金加发
  • 1篇杜红光
  • 1篇雷震武
  • 1篇梅春雪

传媒

  • 9篇四川医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观察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方法 将 8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 2 0 mg/ d持续 12周 ,n=5 6,继以 40 m g/ d至 2 4周 ,n=47)及辛伐他汀组 ( 10 m g/ d持续 12周 ,n=2 5 )。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胰岛素 (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ISI)、血浆内皮素 ( ET- 1)、一氧化氮 ( NO)及 C-反应蛋白 ( CRP)平均变化幅度。结果 氟伐他汀治疗 12周及 2 4周后、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 ,ET- 1及 FINS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 P=0 .0 0 0~ 0 .0 3 2 ) ,ISI及 NO水平均有明显增高 ( P=0 .0 0 1~ 0 .0 42 )。前述各指标变化幅度组间对比差别均无显著性 ( P>0 .0 5 )。氟伐他汀治疗 12周及 2 4周后 ,CRP水平轻度下降 ( P>0 .0 5 ) ,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 CRP水平轻度上升 ( P>0 .0 5 )。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均能增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改善内皮功能。
鲁跃华陈爱武周传堃李珂葛正庆陈琴霍垚杨建南钱少平
关键词: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调脂内皮功能
氟伐他汀对血脂、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作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的调血脂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 ,分为两组 :氟伐他汀组 ( n=19)口服氟伐他汀 2 0 mg/日 ,及辛伐他汀组 ( n=11)口服辛伐他汀 10 mg/日 ,疗程均为 12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 12周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 TC- HDL - C) /HDL - C及甘油三酯 ( TG)、血浆内皮素 ( ET- 1)、一氧化氮 ( NO)的变化。结果 两组服药 12周后 ,患者血清 TC、L DL - C、( TC- HDL - C) / HDL - C均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 P<0 .0 1,对照组 P<0 .0 5~ 0 .0 1) ;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治疗组 TG下降 2 2 .0 1% ( P<0 .0 5 ) ,HDL - C上升 5 .0 5 %、血浆内皮素下降 4 .98% ( P>0 .0 5 ) ,NO上升 2 4 .19%( P>0 .0 5 )。对照组 TG下降 3 3 .0 9% ( P>0 .0 5 ) ,HDL - C上升 8.2 4 %、血浆内皮素下降 12 .0 5 % ( P<0 .0 5 ) ,NO上升3 8.3 5 % ( P<0 .0 5 )。结论 两组氟伐他汀治疗 12周后 ,调血脂疗效肯定 ,作用基本相似 ,但氟伐他汀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无影响。
李珂陈爱武周传堃葛正庆霍垚鲁跃华钱少平
关键词:氟伐他汀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高脂血症血脂降血脂药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 (IS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及ISR对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对 2 0 8例观察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脂、血尿酸 (UA)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ISI水平将 2 0 8例观察对象 4等分组 ,分析比较 4组之间各危险因素水平差别及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别。结果  4组之间 ,年龄、BMI、WHR、SBP、甘油三酯 (TG)及UA均值随ISI水平逐渐降低而逐渐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值随ISI水平降低而逐渐降低 (P均 <0 0 5 ) ;随ISI水平逐渐降低≥ 2个危险因素个体所占百分比逐渐升高 (P =0 .0 0 0 )。ISR与BMI、TG、HDL 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γ =0 .2 5 5 2~ 0 .45 93 ,P =0 .0 0 0~ 0 .0 47) ,并独立于年龄及性别 ;男性ISR与WHR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并独立于年龄及BMI(γ =0 .2 5 5 2、0 45 93 ,P =0 .0 0 0、0 0 47) ;女性ISR与WHR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及BMI影响 ;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男性WHR对ISR作用最显著 ( β =0 .2 93 ,P =0 .0 0 5 ) ,女性BMI( β =0 .3 0 6,P =0 .0 0 0 )及年龄 ( β =0 .198,P =0 .0 2 8)对ISI作用最显著。ISR与UA、SBP及总胆固醇 (TC)
周传堃鲁跃华安闽生李珂葛正庆陈琴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比较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两种临时起搏术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3 5例心脏停搏或严重心动过缓患者以适当的起搏频率和起搏电流分别行经胸壁心脏起搏和心内膜起搏 ,同时配合其它复苏措施。结果 经胸壁起搏 2 1例 ,其中心室夺获且有有效机械收缩 14例 ,仅有心室夺获但无有效机械收缩 2例 ,无心室夺获 5例。心内膜起搏 14例 ,均有心室夺获且有有效机械收缩。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心内膜起搏技术成熟、可靠、安全 ,但相对耗时较长 ,对设备要求高。经胸壁起搏疗效稍逊于前者 ,但方法简便、快捷、有效、安全 ,值得推广 。
安闽生周传堃鲁跃华梅春雪李珂葛正庆
关键词:心内膜起搏心脏停搏心室夺获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心动过缓患者分为RVOTS起搏观察组(38例)和RVA起搏对照组(30例),起搏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起搏植入后观察组QRS波宽度为0.14±0.04 s,对照组QRS波宽度为0.17±0.03 s,较植入前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QRS波宽度比对照组窄(P<0.01)。随访6个月后2组LVEDD及LVESD均无显著变化;第6月时LVEF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Tei指数在术后随访的第1月、第3月、第6月时对照组均较观察组高(P<0.01);对照组Tei指数第6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OTS起搏对维持心室收缩同步性及保护心室功能有利。
周传堃鲁跃华葛正庆韩虎魁
关键词:心室收缩同步性心室功能
来适可降脂作用及对血浆内皮素影响的观察
200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来适可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二组。治疗组19例,每日口服来适可20mg,对照组11例,每日口眼舒降之10mg,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血脂、血浆内皮素等指标。结果:服药0周与12周相比较,血清总胆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D-C)/HDL—C,治疗组分别下降22.19%、27.52%、23.24%(P<0.001);在对照组分别下降27.74%(P<0.001)、39.88%、44.53%(P<0.05)。结论:每日 20mg来适可治疗12周后,明显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闺、TC-HDL-C/HDL-C。与每日10mg舒降之相比,降脂作用相似,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降低内皮素方面,舒降之优于来适可,来适可有轻度降甘油三脂作用。
李珂葛正庆鲁跃华陈爱武霍垚周传堃钱少平
关键词:来适可高脂血症内皮素降脂作用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对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观察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HUA)45例与正常血尿酸组(NUA)47例,分别检测2组每一个体的血清NO及ET-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UA组NO水平低于NUA组(P<0.01);HUA组ET-1水平高于NUA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升高血清ET-1水平及降低NO水平,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
周传堃鲁跃华葛正庆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内皮功能
乙酰胆碱对房颤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评估乙酰胆碱对房颤犬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暴露左右房,多级电极导管置于左、右心房记录碎裂电位,A组于肺静脉脂肪垫处注射乙酰胆碱,B组于上腔静脉处注射乙酰胆碱。分别于右心耳(A组)、左心耳(B组)给予BURST刺激,诱发房颤观察房颤发作后碎裂电位于两组记录位点有无差异。结果 A组房颤诱发后,左房均可记录到碎裂电位,右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B组房颤诱发后,右房能记录到碎裂电位,左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结论碎裂电位产生与局部乙酰胆碱相关。
安闽生雷森金加发周传堃葛正庆
关键词:碎裂电位乙酰胆碱房颤
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13 7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昼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其中高血压 1级 5 7例 ,2级 5 9例 ,3级 2 1例。结果  2级 45例或全部 3级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消失 (非杓型 ) ,均伴有左室肥厚 (LVH) ,LVMI为 2 69 3±14 9。 1级 5 7例及 2级 8例患者血压水平呈昼高夜低昼夜规律 (杓型 ) ,却未伴有LVH ,LVMI为 13 1 6± 2 5 7。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值明显高于无LVH ,P <0 0 0 1;而两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 。
陈爱武杜红光周传堃
关键词:动态血压高血压左室肥厚
氟伐他汀调血脂及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评价
2001年
李珂鲁跃华陈爱武葛正庆霍垚周传堃钱少平
关键词:氟伐他汀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