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军
- 作品数:3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对左心室肥大时心肌连接蛋白43、结蛋白与肌钙蛋白T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左室肥大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拮抗剂伊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垛普利对心肌连接蛋白43(CX43)、结蛋白与肌钙蛋白T(cTnT)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假手术组、SD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手术组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处理组即伊贝沙坦组(20mg·kg-1·d-1ig)、培垛普利组(2mg·kg-1·d-1ig)、两药联用组(伊贝沙坦组20mg·kg-1·d-1ig+培垛普利组2mg·kg-1·d-1ig),术后次周起干预8周,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心肌细胞横径(TD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CX43、结蛋白与cTnT表达。结果:培垛普利组、伊贝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LVMI和TDM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心肌细胞闰盘区域和侧侧连接的胞膜上均有不规则CX43表达;伊贝沙坦组、培垛普利和其联用组的CX43表达分布较有规律,主要以带状表达于闰盘;手术组心肌CX43、结蛋白、cTnT表达量明显少于伊贝沙坦组、培垛普利组和其联用组(P<0·05)。结论:左室肥大时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有利于心肌CX43、结蛋白与cTnT的表达与分布,能减轻左室心肌肥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骨架结构与缝隙连接的基本正常恢复。
- 毛斐斐朱有法王钰姜庆军余小锋
- 关键词:伊贝沙坦培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结蛋白肌钙蛋白T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稳定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稳定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3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正常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94)及对照组(n=37)。冠心病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应用SYNTAX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高危亚组(SYNTAX评分≥33,n=43)、中危亚组(22≤SYNTAX评分<33,n=22)及低危亚组(SYNTAX评分<22,n=29)。检测外周静脉血RDW、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比较各组患者NLR和RDW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NLR[(2.90±2.28)%]和RDW[(13.54±0.92)%]高于对照组[(1.69±0.64)%,(12.67±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7.49,均P<0.01),高危亚组NLR[(3.78±2.91)%]较中危、低危亚组[(2.36±1.09)%、(2.01±1.2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56,均P<0.01),且NLR与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高危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OR=2.070,P<0.01)。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NLR、RDW水平显著升高,N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 徐卫峰陈治奎姜庆军廉姜芳周建庆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稳定型冠心病SYNTAX评分
- 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56例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的主动脉瓣钙化者作为AVC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情况,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另选取110例无主动脉瓣钙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非AVC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发生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AVC组冠心病检出率较非AVC检出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明确的冠心病患者中,AVC组三支血管病变比例与Gensini评分均高于非AVC组(P<0.05和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VC与年龄、性别、高血脂及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超声明确诊断的AVC可能提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初步预测和评估冠心病提供另一种方法。
- 周军波陈治奎姜庆军柳俊平周建庆
- 关键词:主动脉瓣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GENSINI评分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11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长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消化道出血明显增加了PCI术后1年的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本文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 姜庆军陈治奎周军波葛世俊周建庆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介入术后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
- 冠脉痉挛性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及生化标志物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比较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CSA)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化标志物,加深对冠脉痉挛性心绞痛的认识。方法对比15例CSA患者和18例SAP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及生化标志物。结果 CSA组患者年龄显著小于SAP组患者(P〈0.05),其余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患者胸痛多发生于静息或夜间。CSA组和SAP组中有意义的狭窄患者分别为10例(66.7%)和18例(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血运重建者(包括支架植入及CABG)分别为7例(46.7%)和16例(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更多发生于有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CSA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0.05),两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SAP相比,CSA常发生于年龄较轻的吸烟患者,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CSA患者胸痛多发生与静息或夜间。CSA组有较低的合并冠脉狭窄比例及较低的接受血运重建比例。CSA更多发生于有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炎症可能是CSA的发病机制之一。
- 姜庆军陈治奎胡万英柳俊平周军波葛世俊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术
- KCNH2突变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药物效果评估研究
- 廉姜芳黄辰周建庆陈治奎孙琦施波姜庆军
- 心脏性猝死(SCD)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占心血管死亡率的40%。大部分SCD是由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引起。我国SCD发病逐年增长,且人口众多,因此对猝死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防...
- 关键词:
- 关键词:功能分析
- 浙东地区汉族人群sLOX-1浓度与LOX-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浆中sLOX-1浓度是否和LOX-1基因多态性相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浙东地区汉族人群住院患者血清中sLOX-1的浓度,并采用Tm-shift基因分型方法对G501C和3’UTR-C/T等位基因型进行检测,其中包括43例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9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结果 3'UTR-C/T位点TT,TC,CC基因型分别为5.4%,37.3%,57.3%,501G/C位点CC,GC,GG基因型分别为5.4%,31.9%,62.7%,3'UTR-C/T TT,TC,CC 3组sLOX-1浓度分别为160.0±56.1,132.7±52.0,128.9±58.0pg/ml,501G/C CC,GC,GG 3组sLOX-1浓度分别为134.0±55.2,127.2±50.8,134.2±58.7pg/ml。不同基因型患者sLOX-1浓度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各亚组间也没有差异。结论浙东地区汉族人群sLOX-1浓度和LOX-1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 徐卫峰叶华丹杨曦叶恭杰黄毅周军波陈治奎姜庆军廉姜芳葛世俊周建庆
- 反复发作的严重冠状动脉痉挛1例
- 对一例反复发作的严重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冠脉痉挛可能导致各种心血管事件,甚至碎死,已屡见报道。胸痛症状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多短暂,但也可持续较长时间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冠脉的高...
- 陈治奎姜庆军周军波胡万英徐卫峰周建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造影疗效评价
- Rapamycin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Rapamycin涂层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行Rapamycin涂层支架植入术为药物支架组,12例行普通支架植入的患者为普通支架组,分别记录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支架植入情况以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药物支架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及高LP(a)者明显多于普通支架组。药物支架组在左前降支植入者20例,占80%,普通支架组左前降支植入者5例,占41.67%;药物支架植入的血管直径较普通支架为小(P<0.05,P<0.01),而最大扩张压力和扩张时间在药物支架组明显高于普通支架组。结论:Rapamycin涂层支架植入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术,在防治PTCA支架术后再狭窄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陈文采周建庆柳俊平姜庆军陈治奎葛世俊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PTCA支架左前降支血管直径植入者
- 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对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和钙泵活性在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时的变化及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除假手术组外 ,其余 4组大鼠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结扎法造成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 ,术后 1周分别用下列药物开始灌胃 :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 2mL·kg-1·d-1,伊贝沙坦组 2 0mg·kg-1·d-1,培垛普利组 2mg·kg-1·d-1及联合用药组 (培垛普利 2mg·kg-1·d-1,伊贝沙坦 2 0mg·kg-1·d-1)。用药 6周后检测左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径、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及钙泵活性 ,免疫组化测定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联合用药组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用伊贝沙坦或培垛普利药组 ,各用药组TDM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心肌肌浆网钙泵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联合用药组钙泵活性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TDM、CaN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钙泵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可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 ,增加心肌肌浆网钙泵活性 ,联合应用对减轻心肌肥厚有协同作用。
- 姜庆军徐耕朱有法
- 关键词:伊贝沙坦培垛普利心肌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