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军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3年
- 开放性跟骨骨折临床常见,早期处理不当,易致跟骨外露、感染,影响踝足功能[1].作者自1996年8月-2003年1月,采取Ⅰ期固定,用带蒂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14例开放性跟骨骨折病人,临床观察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 刘华水刘士懂栾涛谢新敏李德民孟庆军张震
- 关键词:跟骨外科手术
- 克氏钢针内固定整复锁骨骨折
- 1996年
- 贾峰泉孟庆军官士兵王文德谢新敏李德民张成刚刘华水
- 关键词:锁骨骨折克氏钢针内固定
- 医用外固定夹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左夹板(1)和右夹板(2),其特征是左夹板(1)和右夹板(2)相对设置,左、右夹板(1、2)的内侧分别设有海绵衬里3,左、右夹板(1、2)的外侧分别设有外复板(4),左、右夹板(1、...
- 孟庆军刘士懂巩敬
- 文献传递
- 经内踝截骨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旋转后脱位
- 1995年
- 1985~1993年,我们采用胫骨下段内踝截骨术治疗6例距骨颈骨折并距骨体后脱位病人,获满意效果。 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取仰卧位,患侧小腿下垫枕,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切口自内踝尖端上方5cm,越过内踝尖端略前弯,向下稍延伸止于舟骨内侧面。显露内踝及距舟韧带,不游离骨膜,用骨刀凿下内踝长约3cm。
- 贾峰泉李德民孟庆军王文德谢新敏刘升华
- 关键词:骨折距骨截骨内踝
- 带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轴型皮瓣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孟庆军刘华水刘士懂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
- 侧胸皮瓣治疗手指撕脱伤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通过7具尸体、14侧胸壁的解剖观察,描述了肋间血管的解剖,以及皮肤穿支的供血范围,分布、部位等。临床用于62例手指撕脱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证实侧胸壁皮瓣能较好地满足手的外形和功能要求。
- 贾堂宏刘士懂孟庆军李德民李宗宝
- 关键词:侧胸皮瓣修复术
-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 1999年
- 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骨或肌腱外露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足的跖跗关节及其以近与小腿下1/3之间更易发生,创面修复困难,易发生慢性感染而长期不愈。1996年至今,我们利用带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的软组织缺损并骨或肌腱...
- 李德民刘士懂谢新敏王维波孟庆军刘华水
- 关键词:外科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血供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废弃指40例疗效观察
- 1997年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废弃指40例疗效观察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50101)贾峰泉贾堂宏王文德孟庆军王业本张震1986年以来,我们对40例、48个废弃指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腹部皮瓣修复并原位再植,均获成功。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24岁,平均22岁...
- 贾峰泉贾堂宏王文德孟庆军王业本张震
- 关键词:断指再植真皮血管网皮瓣
- 环锯切骨融合距下关节治疗距下关节痛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介绍环锯切骨融合距下关节治疗距下关节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1年10月,利用环锯(Φ11.5mm、12mm、13mm)对18例距下关节痛患者进行环锯切骨融合,男12例,女6例;年龄35~59岁,平均47岁;右足11例,左足7例;创伤性距下关节炎8例,退变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跟距骨桥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顽固性跗骨窦炎1例。应用100mm视觉模糊疼痛量表VAS测试,80~91分,平均83.8分。踝关节后外侧入路14例,踝关节前外侧入路4例;14例行原锯心骨旋转90°回植融合,4例取髂骨骨柱植骨融合。术后踝关节中立位石膏固定12~16周。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平均25个月。术后2周切口一期愈合,4周有骨痂形成,12周应用100mm视觉模糊疼痛量表VAS测试,22~49分,平均32.5分,较术前降低30~59分,平均降低51.3分。均摄X线片示距下关节牢固融合。1例出现轻度足下垂,1例出现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足跟部酸胀痛。结论采用环锯切骨融合距下关节的方法治疗距下关节痛,切口小,易显露,不影响后足的生物力学结构。在距下关节原位状态下融合,对距下关节高度及距舟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应用锯心骨旋转回植不需另植骨。
- 刘华水刘士懂栾涛谢新民李德民孟庆军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行侧后方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人路自胭肌和比目鱼肌间隙,骨折块直视下复位后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22±0.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等手术并发症。影像学评估: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的后倾角、内翻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SSI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依据Rasmusse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58.7%)、良13例(28.3%)、可6例(13.0%)。[结论]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降低前方入路广泛剥离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固定牢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是较好的手术治疗策略。
- 孙启彬王玉孟庆军于庆才
- 关键词:后方入路钢板固定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