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红杰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亚热带
  • 2篇落叶阔叶
  • 2篇落叶阔叶混交...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混交林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2篇八大公山
  • 2篇常绿
  • 2篇常绿落叶阔叶...
  • 1篇地形
  • 1篇性状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植物
  • 1篇植物
  • 1篇山地森林
  • 1篇谱系
  • 1篇区系
  • 1篇中亚热带
  • 1篇种子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3篇孟红杰
  • 2篇路俊盟
  • 2篇卢志军
  • 2篇江明喜
  • 2篇王庆刚
  • 2篇刘海波
  • 2篇郭屹立
  • 2篇鲍大川
  • 2篇徐耀粘
  • 2篇乔秀娟
  • 1篇廖建雄
  • 1篇黄汉东
  • 1篇魏新增
  • 1篇李晶
  • 1篇李晶
  • 1篇何东
  • 1篇张奎汉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珍稀植物连香树在其中国分布区北缘的种子性状及幼苗更新限制被引量:3
2020年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存在严重的幼苗更新限制。为验证生活史早期(种子萌发)限制中国分布区北缘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并探讨其主要成因,本研究在秦岭和太行山脉采集不同种源地的种子,测定其形态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和质量、不同贮存时间的活力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种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分布区北缘,其种子长度(P<0.001)、萌发率(P<0.001)、平均萌发时间(P<0.001)、氮(P<0.05)和磷含量(P<0.001)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区域尺度上(秦岭与太行山),仅种子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天水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最高(21.77%),平均萌发时间最长(11.12d);栾川的萌发率最低(1.38%),平均萌发时间最短(3.47d)。在25℃条件下,济源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10℃、15℃和20℃条件下(P<0.05),而其他种源地的萌发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4个温度条件下,栾川种群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其他4个种源地的初始萌发时间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而种子活力与种子质量、种子的氮和磷含量显著相关。在中国分布区北缘,连香树种子的自身属性(质量、氮和磷含量)通过影响种子活力间接影响萌发率;且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主要表现在萌发时间上。本研究证实种子萌发是限制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的关键阶段,主要原因如下:(1)连香树种子在9月成熟后,10月的温度仍适宜种子萌发,但较短生长期的幼苗在冬季低温下不能存活;(2)连香树种子萌发率低(14.4%);(3)第二年春天种子活力骤降。
李晶李晶李晶李新涛孙斌孟红杰
关键词:连香树萌发率
八大公山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被引量:52
2013年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1000~2000 m中山地带。八大公山位于武陵山系北端,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保护较好的典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了研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和川东-鄂西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于2010-2011年在湖南八大公山(Badagongshan,BDG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25 hm2(500 m×500 m)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Forest Dynamic Plot)。本研究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区系成分、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属于典型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以泛热带分布科(24.50%)和北温带分布属(24.56%)占优势,包括9种珍稀濒危植物。样地内木本植物合计53科、114属、238种(含种下分类单位),186556株存活个体。落叶树144种,常绿树94种。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樟科(Lau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占据优势;个体数超过1000的有38个物种,以常绿树种(63.16%)为主;稀有种(<25株)103个(占样地物种总数43.28%)。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优势树种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亚乔木层(优势种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和灌木层(优势种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和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个体数超过1000的树种和稀有种主要来自灌木层。由于生长型限制,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5.41 cm),DBH<5 cm的个体占优势(68.40%)。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
卢志军鲍大川郭屹立路俊盟王庆刚何东张奎汉徐耀粘刘海波孟红杰黄汉东魏新增廖建雄乔秀娟江明喜谷志容廖春林
关键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区系物种组成
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萌能力被引量:10
2014年
根萌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种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群落中,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对木本植物根萌能力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长期监测样地第一次调查数据,旨在分析根萌能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根萌能力是否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研究发现:(1)样地根萌总数为54184棵,具根萌现象的个体33039棵,占样地总个体数的17.71%;(2)Torus转换检验表明根萌能力与海拔、凹凸度、干旱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地形湿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低海拔的沟谷内受干扰较强,生产力较低,因而增强了物种的根萌能力;(3)样地常见的126个根萌物种的根萌能力有显著但较弱的谱系信号.在不同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层和落叶植物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乔木层、亚乔木层和常绿植物谱系信号不显著.这说明根萌能力在进化历史中是一个不稳定的性状.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木本植物的根萌能力受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的显著影响.
刘海波王庆刚路俊盟徐耀粘卢志军乔秀娟鲍大川郭屹立孟红杰江明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