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30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茵兰益肝颗粒为治疗组,西利宾胺为对照组,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
- 宋洪泉胡冬青
-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中药药理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对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肝抑纤饮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1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其余各组均给予四肢或背部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每周注射两次,同时给予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组成的中药煎剂灌胃,共8周。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GF-β1浓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异常表达;清肝抑纤饮组及合药1组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TGF-β1含量,并能降低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预防用药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清热解毒与凉血活血药物的配伍起主要作用。
- 贾爱芹尹常健王伟芹孙建光张永宋洪泉
-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 尹常健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举隅被引量:1
- 2009年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高球蛋白血症、高血清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西药主要采用激素泼尼松单独或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复发率高达80%,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导师尹常健教授从事肝胆病治疗30余年,对各种肝胆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选取导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胆囊结石1例,报告如下。
- 宋洪泉
- 关键词:名医经验自身免疫性肝炎胆石症
- 一种中医内科医疗器械用过滤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医疗器械用过滤装置,包括工作箱、上料装置、夹取装置、过滤装置、固定装置、下料装置、烘干装置、废料收集箱和上料箱,所述工作箱放置于地面,上料装置安装在工作箱的顶部,夹取...
- 胡冬青宋洪泉任玉莲谢双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人体背部的治疗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背部的治疗仪,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中且开口向前的按摩腔,所述按摩腔中设有按摩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中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中设有活塞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
- 宋洪泉胡冬青栾庆鑫刘强
- 文献传递
- 针刺曲池单穴与针刺曲池、太冲双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针刺曲池单穴与针刺曲池、太冲双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针刺曲池单穴与针刺曲池、太冲双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比研究,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
- 宋洪泉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曲池穴太冲穴
- 文献传递
-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与机制探讨
- 目的:总结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茵兰益肝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西利宾胺片,观察两组的...
- 宋洪泉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4例
- 目的:观察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水林佳为治疗组,易善复为对照组, 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
- 宋洪泉王伟芹
- 文献传递
-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30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茵兰益肝颗粒为治疗组,西利宾胺为对照组,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
- 宋洪泉胡冬青
- 文献传递
- 氧化应激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3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 陈博孙夕童董新茜王伟宋洪泉赵继亭郑雅张宏昊栾庆鑫赵康宁邓华亮孙轸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