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佐辛与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地佐辛抑制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0例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接受全身麻醉,采用相同的麻醉给药方案。术毕麻醉苏醒期地佐辛组与对照组停止输注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地佐辛组患者填塞鼻腔时给予地佐辛5 mg;而瑞芬太尼组停用异丙酚后,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气管拔管。结果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咳嗽、不自主体动显著减少。结论瑞芬太尼与地佐辛均可有效抑制鼻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反应,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同时并不延长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
- 常钧
- 关键词:瑞芬太尼地佐辛心血管反应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中的影响分析
- 2022年
- 对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麻醉,通过认知功能、疼痛情况分析该麻醉方式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分析本医院老年胃癌患者100例,患者在2018.5-2021.5区间入院,针对患者入组后采取数字随机法分组,两组均50例,分析组均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一般组实施丙泊酚单独麻醉处理。对比指标:体征指标(动脉压等)、各量表评分(MMES、VAS等)、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结果:从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结果方面来看,与一般组进行比较,可见分析组与其各时间点该指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VAS评分结果方面来看,与一般组对比,分析组术后3hVAS评分相比一般组更低(P<0.05),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分析组VAS评分与一般组对比指标差异较小(P>0.05);从MoCA、MMSE评分结果方面来看,与一般组相比,分析组术后MoCA评分与其比较具备统计学对比差异性(P<0.05),MMSE术后评分两组近似(P>0.05);从手术相关指标(时间、药物用量等)来看,与一般组相比,可见分析组与其各指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认知功能方面结果来看,与一般组相比,可见分析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麻醉有一定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麻醉效果良好。
- 常钧
-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胃癌术后疼痛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分析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者麻醉效果及预后。
- 常钧牛悦峰冯晋路
-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 肺叶切除手术两种补液方式的比较
- 2019年
- 肺叶切除手术过程中,手术失血可至血容量降低,麻醉药物也会产生明显的血管扩张,致使血容量相对不足[1]。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液体负荷能增加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储备,进而提高其对机体失血的耐受性,有助于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2]。然而,补充液体量过大也会导致肺水肿和循环负荷过重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更应加以关注[3]。本组研究初步分析了不同补液方式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乳酸含量的影响,以探究肺叶切除手术理想的容量管理方式。
- 牛悦峰常钧
- 关键词:循环血容量手术失血血管扩张麻醉药物
- 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期间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高龄人群患者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者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减退,对全身麻醉药物、麻醉性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等多种药物的耐受力下降,因此麻醉药物的恰当应用是麻醉医师应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以及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常引起血流动力学较大幅度波动。因此。
- 常钧
-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老年患者
- 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在肺癌手术中对患者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一直是麻醉医学关注的焦点。临床上,肺癌手术因肿瘤病情、手术创伤等应激刺激的影响,造成机体炎症介质、应激刺激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及免疫系统的平衡,加重肺损伤,威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丙泊酚为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物,但单纯静脉麻醉下对手术应激刺激及过度炎症刺激的抑制效果有限[1]。复合麻醉是近年来麻醉医学应用的新型麻醉方案,旨在通过不同麻醉方式作用机制的有效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牛悦峰朱毅常钧
- 关键词:炎症刺激麻醉方案应激刺激炎症反应丙泊酚
- 舒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单肺通气作为目前肺癌根治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法,因手术特殊体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通气血流比失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机体多种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诱发全身炎性反应[1]。同时,因肺癌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损伤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大,对术后麻醉镇痛效果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芬太尼为临床常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但单纯应用时术后镇痛效果不甚理想。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时对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
- 牛悦峰朱毅常钧
-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手术切除范围术后镇痛效果肺癌根治术特殊体位
- 凯芬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老年胃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凯芬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老年胃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收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男39例,女41例,年龄(71.55±7.79)岁,年龄范围为60~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分别为50 mg凯芬复合0.05 mg舒芬太尼(S1组),50 mg凯芬复合0.10 mg舒芬太尼(S2组),50 mg凯芬复合0.15 mg舒芬太尼(S3组),50 mg凯芬复合0.20 mg舒芬太尼(S4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1、3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1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3.97±0.95)分]低于术后1 h[(5.71±1.18)分],S2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2.46±0.76)分]低于术后1 h[(5.05±1.06)分],S3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1.99±0.65)分]低于术后1 h[(4.54±1.01)分],S4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1.57±0.54)分]低于术后1 h[(3.41±0.97)分],且S4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S1组、S2组、S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10.0%(2/20)]、S2组[15.0%(3/20)]、S3组[15.0%(3/20)]与S4组[20.0%(4/2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芬复合舒芬太尼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50 mg凯芬复合0.20 mg舒芬太尼的高剂量组镇痛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增加。
- 常钧牛悦峰贾毅张魏蔡越
- 关键词:舒芬太尼腹腔镜胃癌
- 全身麻醉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两种不同插管方式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食管癌为临床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逐步成为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对术野的显露要求较高,通常进行单肺通气,一般可采用单腔气管插管联合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法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方法,但对此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各自优缺点的报道较少[1].本研究选取完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手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插管方式(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腔气管插管+CO2气胸)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牛悦峰常钧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插管方式术野
- 监测麻醉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比较被引量:8
- 2019年
- 近年来,由于日间手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如何采用简便有效的麻醉方式,使很多短小手术既能在安全舒适的条件下完成,又能快速苏醒、迅速离院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甲状腺手术单纯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率较高,且麻醉效果不甚完善,手术刺激会使得患者出现一定的疼痛和不适[1],并且甲状腺手术过程中也需要患者维持足够的镇痛和镇静,同时维持可唤醒状态[2]。甲状腺手术在完善的监测麻醉下进行,即局部神经阻滞加合适的镇静药物,可达到此麻醉管理目标。本组研究旨在探究甲状腺手术应用监测麻醉时的两种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效果比较。
- 牛悦峰常钧
- 关键词:麻醉方式咪达唑仑局部神经阻滞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