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外科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及单纯外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生存状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伟斌
- 关键词:预后
-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21例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见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血便,原发灶大多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低分化腺癌。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 廖坚松吴敏华张伟斌伍小军万德森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卵巢转移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83例急性肠梗阻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黄建峰罗慧光罗斐张伟斌
-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
- 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Dukes A期及B期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2月-2003年2月间首次实施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期及B期者65例,随访至2008年2月。局部复发的诊断应用肠镜及病理检查,远处转移的诊断应用B超或CT检查。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共3例局部复发,复发率4.8%(3/65)。6例发生肿瘤远处转移,转移率9.6%(9/65)。肿瘤部位(R=-0.257,P=0.039)及局部浸润深度(R=-0.339,P=0.006)与复发相关。肿瘤局部浸润深度(R=-0.255,P=0.04)、神经受累(R=0.251,P=0.044)、术后放疗(R=0.307,P=0.013)、术后化疗(R=-0.431,P=0.007)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较早期的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仍有复发或者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化疗可减小Duke B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转移的发生。
- 张伟斌黄素娴洪楚源吴礼浩舒阳春何兴祥
- 关键词:大肠肿瘤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测定与转移和预后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检测胃癌组织CD34蛋白的表达,分析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为40.26±12.6;癌旁边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为21.2±9.12;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为12.20±4.21,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胃癌微血管密度高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1.5%,低MVD组患者的生存率则为43.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比其它胃组织高,在一定程度上MVD具有判断胃癌切除术后转移和预后的价值。
- 张伟斌王希成陈丹吴敏华
- 关键词: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1年4月1日在我院住院行肠镜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血脂及其分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人体生理学指标;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资料。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秩相关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指数(RI)与大肠癌呈正相关,年龄≥50岁、男性、血apoA减低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女性患代谢综合征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血apoB增高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密切相关。
- 吴礼浩谢文瑞陈羽马伟钦张伟斌何兴祥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 利用蛋白质组学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模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联合质谱技术筛选大肠癌肝转移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并利用这些标志物以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模型。方法收集大肠癌无肝转移、伴肝转移患者各12例血清样本,同组血清等量混合进行双向电泳,用ImageMaster V5.0软件分析两组蛋白质的差异,差异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鉴定。ELISA法测定差异蛋白及CEA含量。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其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筛选出准确度最高者作为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模型。结果双向电泳显示,大肠癌伴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相比较有4个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个上调的蛋白质分别是Transferrin和Complement component C9;2个下调的蛋白质分别是Haptoglobin和Isoform 1 of Serum albumin。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依次为Transferrin>Haptoglobin>CEA。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以Transferrin和Haptoglobin这两个蛋白联合建立的模型预测准确度最高,为88.57%,其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100%。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Transferrin与Haptoglobin联合的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模型,横断面验证有较高的准确度,开辟了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新方法。
- 马伟钦张伟斌吴礼浩袁瑜陈羽王丽京徐慧鲜何兴祥
-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双向电泳
- 结直肠癌有无肝转移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结直肠癌有无肝转移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筛选诊断肝转移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根据入组条件,收集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病例、有肝转移病例,在两组中随机抽取12例血清样本,同组血清等量混合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两组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用Image-Master V5.0软件寻找两组差异蛋白质点,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查询生物信息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在2倍以上蛋白质有8种,其中5个蛋白质表达上调,3个蛋白质表达下调;两组每个差异蛋白灰度体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库搜索鉴定出7种蛋白质,上调的5个蛋白质分别是Transferrin、Complement component C9、RNA directed DNA polymerase(RNA指导的DNA合成酶)、Conserved hypothetical-protein(假定蛋白质)、SEC14L1 7 kDa protein;下调的2个蛋白质分别是Haptoglobin和Isoform 1 of Serum albumin。结论:结直肠癌有无肝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表达谱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成为诊断肝转移的血清标志物。
- 张伟斌陈丹马伟钦何兴祥陈羽王丽京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差异蛋白质
- 腹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三年的随访发现,观察组中有92例存活,生存率为92.0%,对照组中有84例存活,生存率为84.0%,观察组三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陈丹张伟斌吴敏华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大肠癌根治术疗效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发结直肠粘膜癌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NAFLD患者并发结直肠粘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在201例NAFLD患者和861例接受肠镜检查者,观察结直肠粘膜病变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 NAFL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为42.8%,显著高于对照组32.9%(P<0.01);其中管状腺瘤及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P<0.05),女性发病年龄高峰较男性提前。结论 NAFLD患者易并发结直肠粘膜病变,应定期进行全结肠镜筛查。
- 陈羽袁瑜朱彦华吴礼浩张伟斌何兴祥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结直肠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