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一

作品数:166 被引量:1,136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4篇肝炎
  • 99篇疫苗
  • 70篇乙型
  • 61篇乙型肝炎
  • 56篇免疫
  • 44篇病毒
  • 39篇甲型
  • 38篇甲型肝炎
  • 35篇减毒活疫苗
  • 28篇乙肝
  • 27篇甲型肝炎减毒...
  • 26篇接种
  • 25篇流行病
  • 25篇流行病学
  • 25篇出血热
  • 22篇乙肝疫苗
  • 21篇抗体
  • 17篇乙型肝炎疫苗
  • 17篇活疫苗
  • 16篇流行性

机构

  • 77篇上海医科大学
  • 67篇复旦大学
  • 16篇中国预防医学...
  • 1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1篇国际疫苗研究...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安徽省妇幼保...
  • 6篇浙江省卫生防...
  • 4篇河北省疾病预...
  • 4篇上海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上海市静安区...
  • 4篇黑龙江省卫生...
  • 3篇广东省卫生防...
  • 3篇正定县疾病预...
  • 3篇石家庄市卫生...

作者

  • 157篇徐志一
  • 34篇汪萱怡
  • 20篇刘崇柏
  • 19篇李荣成
  • 19篇赵守军
  • 18篇欧阳佩英
  • 17篇曹惠霖
  • 15篇龚健
  • 15篇阮玉华
  • 15篇顾惠心
  • 13篇柳炜
  • 12篇徐校平
  • 11篇邓新清
  • 11篇吴维寿
  • 11篇杨进业
  • 10篇李艳萍
  • 10篇张勇
  • 9篇孙超美
  • 9篇张国华
  • 9篇姜铭波

传媒

  • 19篇中国公共卫生
  • 15篇中国计划免疫
  • 1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1篇病毒学报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第五次全国病...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17篇2002
  • 15篇2001
  • 11篇2000
  • 15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12篇1996
  • 4篇1995
  • 7篇1994
  • 2篇1993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 (EHF)沙鼠肾细胞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以高发疫区现场青壮年为对象 ,基础免疫 3针 ,一年后加强 1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检测接种后荧光抗体和中和抗体 ,重点观察部分接种者免疫后 72h内的全身体温反应和局部副反应。结果 基础免疫后 2周 ,荧光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99 .0 4%、2 4.5 1± 2 .0 6 ;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平均滴度对 76 118(Ⅰ型 )为 91.30 %、18.2 7± 2 .2 1,对UR(Ⅱ型 )为 88.41%、12 .47± 2 .16。基础免疫后 1年 ,荧光抗体阳转率下降为 37.34% ,中和抗体总阳转率近 80 %。加强后 2周 ,荧光抗体和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 10 0 % ,中和抗体滴度对Ⅰ型为 37.0 9±2 .2 4,对Ⅱ型为 32 .6 1± 2 .0 5。接种后全身体温反应发生率为 0 .46 % ,局部反应发生率为 1.98% ,未见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近期免疫效果良好 。
柳炜徐校平阮玉华翁寿清刘文雪周卫群董关木顾惠心朱智勇徐志一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原性双价灭活疫苗
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概况
1996年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病毒性肝炎共有甲、乙、丙、丁和戊五型,目前仅甲、乙型两种疫苗研制成功。甲型肝炎疫苗自1979年Provost和Hilleman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甲肝病毒(HAV)成功,使得生产甲肝疫苗有了基础。通过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欧阳佩英徐志一
关键词:甲肝疫苗抗体阳转率甲肝病毒保护率体外细胞培养接种者
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策略和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11
1991年
比较了6种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方案,其中一种只免疫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效果最差,群体有效率仅17.79%,成本效益比值亦低。其它5种方案都是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免疫,效果均好。这5种方案是10μg与3μg两种剂量的不同组合,其中用10μgg3JI疫者成本效益比值最高,有效率为78.61%。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按30μg×3,而阴性母亲婴儿首剂用30μg,第2、3剂各10μg,有效率高达87.47%,但成本效益比值最低。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群众的承受能力,对各地区选用不同的新生儿免疫方案。
徐志一奚龙福刘崇柏曹惠霖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血源
上海市黄浦区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23年免疫效果追踪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长期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隔年随访,采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与本底对照(1984—1985年HBV横断面调查结果)以及外对照(1991年开展的相邻区域同年出生但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调查的结果)相比计算保护效果。结果随访队列23年问共计采集血液标本5993份,抗-HBs阳性率随免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从89.01%下降至18.77%),平均为40.39%;抗-HBc各年阳性率平均值在1.87%上下波动;HBsAg阳性率波动保持在1.00%(0.46%~0.98%)以下,平均为0.62%(37/5993),与本底对照相比,各年龄组疫苗的保护效果在81.37%-95.78%;与外对照相比,疫苗保护效果为72.76%。结论血源乙肝疫苗中长期保护效果良好,免疫后23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张焕珠吴维寿宿飞孙超美姜铭波张国华汪萱怡徐志一
关键词: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柳州市大规模人群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考核被引量:41
1995年
应用国产甲型肝炎(下称甲肝)减毒活疫苗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考核,经一年半时间观察,疫苗组发病率为15.91/10万(5/31421),对照组为95.92/10万(30/31277);而接种组中拒(漏)种的2081人中,发病1例,发病率为48.05/10万,对照组误种760人中则无病例发生。外对照的714461人中,发病644例,发病率为90.14/10万。外对照人群、对照组、接种组拒(漏)种人群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接种组发病率与以上三组人群发病率比较,保护率分别为82.35%、83.41%和66.89%,而与对照组的误种人群比较则无明显差别。
江世平黄全诚陈俊民吴才仰李玉霜徐志一欧阳佩英
关键词: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
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长期变异的生态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探讨上海市乙脑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上海市历年来的生态因素 ,如气象条件、水田种植面积、猪饲养数、蚊虫密度、猪群和人群的抗体水平等与近 5 0年来乙脑发病率长期变异关系。结果 水田种植面积和猪饲养数的增多可能是 196 5~ 196 7年乙脑流行的原因 ,但对 196 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下降影响不大。 196 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的大幅度下降可能与乙脑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有关。结论 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乙脑起重要作用 ,乙脑疫苗接种仍需持续。
沈冰丁玎李燕婷陆嘉鼎赵丽丽胡家瑜徐仁权徐大麟徐志一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生态因素发病率
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观察李荣成,杨进业,王树声,龚健,李艳萍农远志,徐志一,刘崇柏,曹惠霖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关键是防止婴幼儿时期的乙肝病毒(HBV)感染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1),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简称乙...
李荣成杨进业王树声龚健李艳萍农远志徐志一刘崇柏曹惠霖
关键词:肝癌高发区免疫效果观察保护率携带率乙型肝炎现患率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不同剂量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效果被引量:3
1991年
HBsAg阴位母亲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分别接种10-10-10μg(1组)、20-10-10μg(2组)和30-10-10μg(3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第一针后一年,检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60%,90.64%和88.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针10μg组免疫后l~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31%、81.08%、80.10%和78.39%,虽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1%,0.49%和0.74%,说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国产血源HBsAg疫苗免疫以10μ×3效果较理想。
陈大保李浩罗述斌周加民颜天强陶运宏刘崇柏王继杰奚龙福徐志一曹惠霖袁玉兰
关键词:乙肝疫苗阳转率保护率血源
建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随机对照现场试验——中期免疫学效果及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被引量:1
1999年
对建德市HFRSⅠ型灭活疫苗随机对照现场随访39个月,采集免前和免后双份血清401人,检测IFAT和MCPENT。免前IFA抗体阴性者369人,免后IFA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15.99%和1.66,免后MCPENT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7.32%和1.12;免前IFA抗体阳性者32人,免后IFA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68.75%和15.35;疫苗保护发病效果为100%,且对Ⅱ型病例也有保护作用。疫苗的中期保护发病效果较好,免后39个月抗体水平下降幅度很大。提示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应以基础和加强接种后2~3周的抗体水平为主要指标。
阮玉华徐校平邵守坤翁寿清童政童政顾惠心徐志一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学效果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发病的保护因素。 方法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和分析有关的暴露因素。结果 调查了 185对病例和对照 ,在单因素 χ2 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室内鼠患、农活、外出、人均年收入和住房地面的材料均有统计学意义。在P <0 .0 5显著水平下 ,室内鼠患、农活、外出、人均年收入和住房地面的logistic回归系数分别为 1.377、1.6 87、1.6 30、- 1.2 16和 - 0 .888。结论 人均年收入的提高和水泥或砖地面的住房可能是EHF发病的保护因素 ,这对EHF的综合防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阮玉华柳炜徐校平翁寿清周卫群邓新清顾惠心朱智勇徐志一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LOGISTIC回归EHF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