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明华

作品数:38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情感
  • 6篇政治
  • 5篇舆论
  • 4篇文化传播
  • 4篇媒体
  • 4篇跨文化传播
  • 4篇国家形象
  • 4篇传播学
  • 3篇实证
  • 3篇媒介
  • 3篇共情
  • 3篇一带一路
  • 2篇电影
  • 2篇新闻
  • 2篇新闻传播
  • 2篇语境
  • 2篇政治术语
  • 2篇中国故事
  • 2篇社会计算
  • 2篇社交

机构

  • 3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37篇徐明华
  • 3篇徐明华
  • 1篇姬德强
  • 1篇张毓强
  • 1篇周敏
  • 1篇周创
  • 1篇何国平
  • 1篇廖欣
  • 1篇汪慧

传媒

  • 7篇对外传播
  • 6篇现代传播(中...
  • 3篇当代传播
  • 3篇中华文化与传...
  • 2篇中州学刊
  • 2篇今传媒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 1篇中国记者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前哨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现代出版
  • 1篇传播与版权
  • 1篇教育传媒研究
  • 1篇媒体融合新观...
  • 1篇中华文化海外...
  • 1篇未来传播
  • 1篇信息技术与管...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与中国的传播策略——基于对中美民众调查的实证分析
2018年
本文通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6-2017年度大型中美民意调查的数据,深入考察了美国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从全局观、大国观、邻国观、趋势认知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中国战略传播的反思与实践启示。
徐明华冯亚凡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被引量:4
2013年
国家形象研究是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温家宝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时发表的演讲《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中提出: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世界公众心目中留下这样的印象——"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推广,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公关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机构的海外建设、在海外传媒推广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方式,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崭新面貌,期望推出一张张鲜活的"国家名片"。应当说,中国在打造国家形象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本期我刊特别组织编发了三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国家形象的传播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言。这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目前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一些前沿思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交流研讨,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徐明华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海外华文传媒解码国家形象塑造跨文化政治立场
内外弥合: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全球价值趋向被引量:2
2022年
自冷战结束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长期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局势变幻、信息尖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媒介演变加速、数字全球化时代全球平台社会的到来等,使得全球信息传播秩序来到了符合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更新迭代的临界点。对于中国国际传播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话语“对外宣传”“文化出海”等在面临当下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与逻辑转型期间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遇到挑战,打破国际传播思维定势与概念框架的束缚和局限对于中国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应辩证理性看待国际舆论场“内与外”的“和而不同”,进而转换思维在全球信息传播意义上寻找共通价值的话语空间、叙事空间。
张毓强潘璟玲周敏周敏徐明华姬德强徐明华
关键词:话语空间
政治术语的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刍议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国际生产力的加速解放和国际互动的日益频繁,全球化趋势为国家政治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全新要求。政治术语作为一国政治现实和治理思想的符号化表述,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发挥出要义凝练和创新表达的效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渐一套中国特色制度体系,相关政治术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出由点及面的传播之势。政治术语的国际传播研究加速跟进,提升政治术语的国际传播效能,需要从文化文明的角度重视完善观念意识,构建多维传播总体布局,在整合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化的术语传播。
徐明华邓博艺
关键词:政治术语
认知宰制的三重解码:国际舆论“武器化”的致效机理研究
2024年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大国间权力博奔的升级,不宣而战、常态在战的认知战成为现代战争的最新形态。国际涉华舆论内隐的“招数”通过塑造社会感知、引导社会判断和建构社会解释实施认知宰制,完成了受众对中国的敌意启动、敌意催化和敌意论证。在这一过程中,藏匿于舆论背后真正的权力实现了认知的统辖、支配与禁,俘获了被服的身体与被规范的意识,并使之成为国际典论场域认知冲突与对抗的前线力量。
徐明华李虹
关键词:扎根理论
“计算”思维和传播学谛视:以现象学为媒
2021年
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的计算手段逐渐被传播学界熟知和认可,以“计算”思维为基础的学科交叉成果不断涌现。但面临新技术与传统理论的学术博弈时,传播学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计算”思维点燃了学科发展新希冀,却又将其引入另一学术研究思维定势。本文试图通过现象学直观的方法,回归“计算”思维的纯粹本体,谛视传播学与自然科学交融诞生的“计算”思维的意义与路径,尝试为“技术”与“人文”交织引发的重大变革延展理路。
徐明华余檬檬徐涵
关键词:传播学现象学
赋意、疏通与形塑:数字变革中的政治术语国际传播路径创新
2024年
数字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步革新,国际传播话语实践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现实着力点,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国际传播实践及相关研究亟待顺应时代语境展开路径革新。在现实主义政治取向下,中国政治术语国际传播呈现统筹主体意义、译介意义与对象意义的树状赋意逻辑。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术语竞争,技术辅助下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治理有助于精准构建以政治术语为核心的情感共同体,基于术语认知图式的技术纠偏能够减少认知噪音,促进情知疏通。此外,在长期术语实践中形塑而成的话语圈层结构,也有助于术语传播对象开展精准归类和差序言说。
徐明华邓博艺
关键词:政治术语人工智能
社会计算视域下传播学研究的嬗变与反思被引量:11
2017年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智能算法时代。社会计算等重要概念的出现,解决了数字时代下人文社科的研究障碍,使得数据利用和理论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研究通过梳理社会计算等重要概念的缘起与发展,总结代表性成果,以社会计算作为新的研究范式,探讨数字化变革对传播学在学科转型与构建新型知识体系时所产生的学科意义与挑战。
徐明华冯亚凡
关键词:社会计算传播学
国际传播中的共情叙事:作用机制与实践策略被引量:17
2023年
叙事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方式,能够内隐地建构认知;共情则是认知激变,促成认同的有利土壤。二者的结合能够达成情感和认知的协同发展,从而有效地吸引注意、唤起共鸣、减少对抗、对接认知。基于这一作用机制,共情叙事或可在当前对外传播共识难达、理解受阻的现状下开辟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思路,并通过共情框架设置策略、共情意象聚类策略、共情模因引爆策略及共情隐喻衍生策略的搭配使用,突破国际传播的实践瓶颈,开创全新的话语格局。
徐明华李虹
关键词:共情
国际传播中社交机器人的转译机制与网络治理启示: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智能媒体时代,人机共生的社会图景随处可见,社交机器人在国际传播中已经成为了具有人格化形象的意见领袖的同时,也成为了各国政党党同伐异的智能工具,对国际政治舆论进行引导和干扰。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可以说人类已经不再理所当然具有超然的中心地位,社交机器人也不再另类和边缘。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框架,分析了社交机器人作为与真实人类用户享有平等转译权利的传播节点,其在国际传播中进行的行为机制及其制造的国际传播困境。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在问题化、利益赋能、征召与动员的转译过程中可能引发泛政治化、话题失焦、扰乱议程与群体极化等问题。因此在人机共生的社交网络中,加深公众对社交机器人的认识并开展全球共治是使得国际传播场域走向舆论民主的可能道路。
徐明华代婉琦
关键词:网络治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