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欣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石器
  • 2篇代人
  • 2篇现代人
  • 2篇旧石器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考古
  • 1篇动物考古学
  • 1篇遗址
  • 1篇中国学者
  • 1篇石器时代
  • 1篇石制品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盆地
  • 1篇全新世
  • 1篇中面部
  • 1篇中石器时代
  • 1篇面部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国家研究委员...

作者

  • 6篇徐欣
  • 3篇高星
  • 2篇裴树文
  • 1篇李锋
  • 1篇陈福友
  • 1篇张双权
  • 1篇王春雪
  • 1篇魏屹
  • 1篇刘德成
  • 1篇牛东伟
  • 1篇吴新智
  • 1篇张乐

传媒

  • 4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现代各主要人群中面部 3D 几何形态的对比被引量:15
2016年
中面部的形态是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各人种的形态对比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面部骨骼形态复杂,骨骼表面不规则,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和比较。本文采用基于三维表面半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东亚现代人中面部的形态及其变异范围,并与其他各大地理位置中的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形态进行对比,为人类演化和对比不同人群的形态研究建立基础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面部形态能够大致区分各个现代人群,其中东亚现代人与除美洲印第安人以外的所有现代人的中面部形状之间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东亚现代人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现代人中面部形状之间的差别最明显,而与欧洲和东南亚现代人的分布范围有部分重叠。东亚现代人群中面部的平均形状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回缩,而两侧的结构向前方和两侧突出。而其他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平均形状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为突出,而两侧的结构回缩的特征。这些特点在东亚发现的化石人类标本中也有很高的发生率,这表明这些中面部特征在东亚人类进化的序列是连续的,并无受到干扰的迹象。
吴新智徐欣
关键词:现代人中面部
东亚现代人的起源被引量:1
2013年
古遗传学过去十年的发展表明,现代人在全新物种——智人的出现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系统发育学意义上的起源,因此,解剖学、行为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现代性并不是一个相同且单一事件的结果。本文研究了东亚解剖学、行为学和遗传学方面的证据,现代性在每个方面都可以被理解为多地区进化过程的一个片段,而不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各自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发展出来,直到晚更新世的人口变化才使三者相互关联起来;人类存活率的提高和不断扩张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行程。
Milford H WolpoffRachel Caspari徐欣崔娅铭(译)
关键词:进化
第5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在俄罗斯召开,中国学者表现抢眼
2012年
2012年7月5-14日,第5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暨第17届"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畔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波兰、以色列等9个国家的40余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应邀出席。
徐欣魏屹牛东伟
关键词:中国学者考古学旧石器
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环境制约因素探讨被引量:10
2021年
在环境因素起制约作用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古人类演化与生存能力的进步,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以中国境内已发表的2110处旧石器遗址的坐标和年代信息为基础,采用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遗址的时间分布进行以蒙特卡洛模拟为基础的时间不定性模拟,对遗址的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估计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环境空间数据集中的海拔、水源、气温和降水信息,对不同时期内各个遗址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旧石器时代,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境内的遗址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也逐渐从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向条件较恶劣的北部和西部扩张。其中,600 ka和57 ka为这一变化的两个关键时间点,600 ka之前遗址数量较少,分布也较为局限;在600 ka至57 ka之间,遗址数量缓慢增加,分布范围也在季风区内逐渐扩大;57 ka之后,遗址数量迅速增长,分布遍布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本文所梳理的中国境内旧石器遗址整体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解读中国早期人类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是古人类的体质演化和技术进步的环境驱动机制提供参考。
丁馨杜雨薇徐欣裴树文de la Torre Ignacio高星
关键词:环境因素统计分析
百色六怀山遗址周边新发现的旧石器被引量:2
2012年
六怀山遗址是百色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2008年12月在其周边进行考查时,新发现旧石器地点3处,采集石制品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等;原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石器毛坯主要为砾石,器型粗大,具有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鲜明特征。初步分析显示,新发现地点属同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结果,进一步的工作将有助于了解旷野遗址人类行为特点,丰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内涵。
徐欣李锋陈福友黄鑫高星
关键词:百色盆地石制品
中国更新世末全新世初广谱革命的新视角:水洞沟第12地点的动物考古学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从动物考古学角度,依照成本与收益模式,根据猎物体型大小以及躲避猎捕的速度等标准将水洞沟第12地点的动物划分为高回馈率的大型动物和低回馈率的小型慢速动物以及小型快速动物三类,利用Simpson指数对三种类型动物数量分布的均衡度进行检测,发现第12地点远古人类对三类猎物的选择倾向性较低,即肉食食谱的均衡度较高.与Stiner的研究结果对比显示,第12地点的均衡度变化应该不是气候改变造成,而可能是肉食广谱革命的结果.与西亚地区的Natufian中石器文化相关数据的详细对比,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张乐张双权徐欣刘德成王春雪裴树文王惠民高星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中石器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