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联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乌审旗气候变化与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乌审旗1961-2010年气象数据与农牧业生产数据,分析了乌审旗近5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年末牲畜存栏变化、及其与农牧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候要素与农牧业收入的"气候-生产力"关系模型和Ricardian模型.结果表明:MT、MTmax、MTmin、WI、CI以及H-PER呈上升趋势,其中MT、Mtmax、Mtmin上升速率分别为0.25℃/10a、0.22℃/10a、0.27℃/10a、7.86mm/10a;AP下降速率为8.67mm/10a.在该时段,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和载畜量呈增长趋势,年末大牲畜头数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与气候要素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MT、MTmax、MTmin、WI、CI、H-PER和SH分别与农牧业产值呈正相关;WS、大牲畜存栏数与农牧业产值分别成负相关."气候-生产力"模型预测的农牧业产值与实际农牧业产值之间的相关性在α=0.01水平上分别达到0.753、0.766,决定系数R分别为0.723和0.729,"气候-生产力"模型比Ricardian模型更适用于乌审旗地区;整体来看,气候因素对农牧业收入的影响大于资本投入对农牧业收入的影响.
- 张彩霞刘华民王立新王炜清华刘东伟卓义成文联
- 关键词:农牧业生产
- 羊草草原在放牧退化与围封恢复过程中群落性状差异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5
- 2000年
- 利用十几年的数据 ,通过差异分析 ,研究了羊草草原退化群落及其围封 ( 1 983年 )恢复群落在年度内和年度之间的群落性状差异性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长期放牧的冷蒿退化群落其内部差异性很小 ,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 ;对其进行围封禁牧后 ,在最初的 8~ 9年时间内 ,恢复进程中的群落与退化群落的差异不大 ,而在 1 991年以后 ,群落性状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 ,已经恢复成以羊草和大针茅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 .此外 ,本项研究表明 ,群落性状的差异性分析可以作为一种群落演替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法 .
- 柳海鹰李政海刘玉虹成文联
- 关键词:羊草草原
- 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及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湖泊湿地管理对策,如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等,为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 包淑梅姚荣成文联刘玉虹刘华民王立新
- 关键词:湖泊湿地可持续发展
- 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0年
- 对近些年来有关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了综合介绍 .根据影响机制可把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 ,即外源的环境变量和内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变量 ,前者主要包括水分和矿质养分等 ,后者包括形态变量、生理变量和生化变量 .但哪种因素能成为限制生物量的因素则依具体情况而定 .如养分是农作物的限制因素之一 ,而对苔藓植物却没有很大影响 .因而了解这些研究能为产量预报及实现农林牧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
- 成文联柳海鹰王世冬
- 关键词:生物量环境变量影响因素
- 紊蒿属的分布区及其区系地理成分被引量:2
- 1999年
- 绘制了紊蒿属的分布区图.阐明了该属的生态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 赵一之成文联
- 关键词:分布区生态地理分布区系地理成分
- 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与同生境下蒺藜科三个种的核rDNA ITS的序列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为揭示分布于西鄂尔多斯高原的中国特有种四合木对生境的适应性及与其他属的亲缘关系,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四合木与同生境蒺藜科(Zygophllyaceae)其他3个种的核糖体DNA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ITS片段长度、GC百分含量和变异位点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ITS1长177~212bp,ITS2长218~237bp;GC含量为57.7%~62%,信息位点比例3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与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Maxim)在系统位置上较相近,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与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较相近.ITS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胚胎学特征相似.
- 张颖娟杨持成文联
- 关键词:四合木白刺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