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宪成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细胞抗原
  • 7篇抗原
  • 7篇肝癌
  • 7篇白细胞
  • 7篇白细胞抗原
  • 6篇人类白细胞
  • 6篇人类白细胞抗...
  • 5篇肝细胞
  • 4篇免疫
  • 4篇肝移植
  • 4篇癌细胞
  • 3篇人类白细胞抗...
  • 3篇肿瘤
  • 3篇肝癌细胞
  • 2篇预后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自然杀伤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6篇曾宪成
  • 9篇陈规划
  • 9篇李华
  • 8篇张彤
  • 5篇陈伟
  • 4篇张琪
  • 3篇杨扬
  • 3篇方天翎
  • 2篇陆敏强
  • 2篇李荣江
  • 2篇黄延年
  • 2篇姜楠
  • 2篇蔡常洁
  • 2篇陈贯中
  • 2篇黄建英
  • 2篇张磊
  • 1篇张俊峰
  • 1篇苏安
  • 1篇陈冠中
  • 1篇薛平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抗原G基因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由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肝癌组织有7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与肝癌直径(P<0.05)、病理分级(P<0.05)、血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组织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有效降低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
曾宪成张彤陈伟陈贯中李华张琪陈规划
关键词:器官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G预后癌旁肝组织无瘤生存率
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6例严重脾外伤病人分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其中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32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34例。观察术后一般情况,术后1天~12个月血常规,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变化。结果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手术时间短于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P<0.05),术后其它一般情况变化、术后1天~12个月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膜后自体带蒂脾移植术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且手术操作简便,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曾宪成李文宏何文广刘其龙苏安黄延年
关键词:自体脾移植外伤性脾破裂腹膜后TUFTSIN病例对照研究
肝癌HLA-E基因的表达及对判断肝癌肝移植疗效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及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其对判断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检测HLA-ABC、HLA-E、抗原提呈辅助分子(β2-M、TAP)抗原在其原发灶和癌旁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石蜡标本中HLA-E mRNA的表达,并将各抗原表达情况与肝移植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巢HLA-ABC表达增强12例(30%),一致21例(52.5%),相对下调7例(17.5%).HLA-E抗原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不明显,癌巢阳性表达(++/+)为29例(72.5%),P<0.01,肝癌标本可检测出HLA-E mRNA的表达.β2-M和TAP在癌巢和癌旁组织中均有相同程度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HLA-E(++/+)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 肝癌HLA-E异常表达影响肝癌肝移植的疗效,提示其在肝癌免疫逃避中的重要作用.
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E肝细胞癌肝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G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应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shRNA载体,探讨其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4个HLA-G-shRNA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至人肝癌Bel-7402细胞,检测HLA-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将NK-92MI细胞(效应细胞)与转染后的Bel-7402细胞(靶细胞)共同培养,以LDH释放法观察不同效靶比时NK-92MI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的序列相符。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重组载体抑制了Bel-7402细胞HLA-G基因的表达。NK-92MI细胞对转染HLA-GshRNA的Bel-7402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封闭NK-92MI细胞KIR2DL4受体后,杀伤作用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HLA-G shRNA载体,下调HLA-G可以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HLA-G与NK细胞表面KIR2DL4受体结合后,向NK细胞传递抑制效应。
曾宪成陈伟张彤李华聂常富张琪陈规划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RNA干扰肝癌
P5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P5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基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力。方法采用携带P53和TERT基因的腺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DC),并将其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 INF-γ和TNF-α分泌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杀伤情况。结果单纯DC细胞诱导CTL、P53基因特异性CTL及TERT基因特异性CTL中,分泌INF-γ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8±1.6)%、(14.8±3.7)%及(17.4±5.4)%,分泌TNF-α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1±1.3)%、(10.9±2.5)%及(15.4±3.2)%,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的INF-γ和TNF-α分泌水平均较单纯DC细胞诱导CTL高(P<0.001)。P53基因特异性CTL在10∶1、20∶1、40∶1和80∶1效靶比情况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11.7±3.4)%、(18.4±5.6)%、(28.6±5.4)%和(44.8±7.2)%,TERT基因特异性CTL在10∶1、20∶1、40∶1和80∶1效靶比情况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14.5±3.9)%、(21.7±4.5)%、(32.6±6.1)%和(50.8±6.9)%,均较单纯DC细胞诱导产生的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5.4±1.5)%、(10.8±4.2)%、(17.7±3.9)%、(25.4±5.8)%]显著升高(P<0.001)。结论 P53和TERT基因诱导产生的CTL具有更强的肝癌细胞杀伤活性,可望成为肝癌有效的过继治疗手段。
李荣江黄建英张磊曾宪成
关键词:P53端粒酶反转录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肝癌细胞细胞免疫
HLA-E siRNA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针对HLA-EmRNA靶序列不同位点,设计合成多个siRNA链,定量分析其对HLA-E(+)肝癌BEL-7402细胞的基因沉默效率,筛选最佳抑制效果的siRNA。方法用IFN-γ(5×105IU·L-1)诱导BEL-7402细胞表达HLA-E基因,经流式细胞技术纯化后作为靶细胞。设计并合成3条HLA-E siRNA链(A、B、C),将各siRNA(0.1mmol·L-1)经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转染至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杂交、实时PCR等定量方法,比较48h后各siRNA的基因沉默效果,并观察HLA-E基因沉默对NK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非特异组相比,3组(A、B、C组)HLA-E siRNA均明显抑制细胞HLA-E抗原、蛋白产物、mRNA、细胞表面HLA-E分子的表达(P<0.01),B、C组抑制效果接近90%,高于A组(P<0.01)。A、B、C组NK肿瘤杀伤率升高(P<0.01),而B、C组肿瘤杀伤效果高于A组(P<0.01)。结论经筛选的HLA-EsiRNA能特异、高效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表达,可能抑制其非经典HLA-Ⅰ途径免疫逃避,为肝癌"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HLA-ENK靶向性
HLA-G基因RNA干扰和过表达在肝癌细胞中对NK细胞免疫监视功能的影响
研究背景: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性肝病和肝癌有效治疗手段,疗效得到医学界肯定,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阻碍肝癌肝移植获得长期疗效。如能采取有效手段增强机体对残余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就可以减少其复发和远处转移,达到...
曾宪成
关键词:肝脏移植自然杀伤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免疫监视
文献传递
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化群抗原(CD)133在肝细胞肝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109例肝癌组织标本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另取41例肝穿刺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收集10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进行术后随访,收集患者存活时间,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的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肝癌组织和41例正常肝组织中CD133的表达水平,分析CD133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直径、肿瘤数量、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等肝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移植后存活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参数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全组肝癌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77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37例,复发部位分别为肝内24例、肺部6例、腹腔3例、全身多发性转移或骨转移4例。随访期间死亡40例,分别死于肿瘤复发35例、胆道并发症3例、肺部感染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各1例。肝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为40.4%,正常肝组织无CD133表达,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1)。CD133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为P〈0.05)。CD133阳性组患者肝移植的1、3、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CD133阴性组患者(χ2=8.008,P〈0.05)。结论肝癌组织存在CD133表达,CD133阳性表达的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较差。
曾宪成张彤傅斌生陈伟陈冠中李华张琪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
RNA干扰白细胞抗原-G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肝癌的免疫监视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构建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凶shRNA载体,探讨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4个HLA—G—shR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检测HLA—G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将NK-92MI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培养,以LDH释放法观察不同效靶比时NK-92MI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的序列相符。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结果均表明重组载体抑制了Huh7细胞HLA-G基因的表达。NK-92MI细胞对转染HLA—G的shRNA的Huh7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升高(P〈0.01)。封闭NK-92MI细胞ILT2受体后,杀伤作用降低(P〈0.01)。结论HLA—GshRNA可以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曾宪成张彤李华方天翎聂常富蔡常洁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RNA干扰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再次肝移植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肝动脉并发症患者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无肝期、手术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P=0.312),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L比(1.5±0.9)L(P=0.005),(4.3±1.8)d比(3.2±2.5)d(P=0.01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5%(5/13),其中移植间隔1个月内死亡1例(1/4),超过1个月死亡4例(4/9)。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8例存活,随访6~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疗效的关键。
杨扬易慧敏汪国营蔡常洁曾宪成陆敏强李华许赤汪根树易述红张剑张俊峰姜楠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并发症再移植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