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昉
- 作品数:69 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怪诞:英国哥特小说与六朝志怪小说审美比较论被引量:1
- 2006年
- 作为鬼怪小说意义上的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给人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们怪诞的存在本身。怪诞的标志就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有意识的融合。在将怪诞与现实有机相融的过程中,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表现出了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的共同特征。然而,它们的怪诞表现又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于怪诞中显温情,令人流连往返;后者则于怪诞中见恐怖,让人毛骨悚然。
- 李伟昉
- 关键词:英国哥特小说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怪诞同质性
-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 2024年
- 外国文学研究不仅需要中国立场,而且更需要基于中国立场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建构。没有基础性、标识性的中国概念作基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百年争论,既说明建构中国悲剧概念的不易,又折射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 李伟昉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莎士比亚中国立场中国悲剧
- 文化自信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建被引量:14
- 2020年
- 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文化自觉程度,体现了中国学者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对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等核心问题的争论,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最持久的焦点。其突出特征表明,中国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是在激烈争论中实现的,彰显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诉求。客观辩证地审视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正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既有利于中国学派可持续健康发展,又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李伟昉
-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阐发研究文化自信
- 西方莎剧材源研究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哈姆莱特》为中心
- 2023年
- 在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后期的两百多年里,西方学术界的莎士比亚创作材源研究集中体现在伦诺克斯《被阐释的莎士比亚》、科利尔和哈兹里特《莎士比亚的图书馆》与布洛《莎士比亚的叙事和戏剧来源》等三部著作中,标志着莎士比亚材源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伦诺克斯作为开启莎剧材源批评模式的第一人,首次整理出萨克索《阿姆莱特的故事》的英译本,并将其与《哈姆莱特》加以比对;科利尔则把由贝尔弗雷斯特故事翻版的《哈姆莱特史》引入莎剧材源视域,为《哈姆莱特》材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解释;布洛更是以翔实全面的来源考证与丰赡宏富的研究视野,成为莎剧材源研究的集大成者。这类研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莎剧创作的材源问题,但更关注莎剧与材源文献相同的一面,虽然也指出莎剧有别于原故事的地方,却没有追问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更缺乏对差异产生的新的审美效果的评价。
- 李伟昉
- 关键词:《哈姆莱特》哈姆莱特西方学术界莎剧
- 梁实秋莎评特色论被引量:2
- 2010年
- 梁实秋莎评具有三大批评特色:浓郁的人性论色彩、学术史的视野与对整体研究的关注以及温和、理性的辩证性。探讨梁实秋的莎评特色既是为揭示梁实秋对莎士比亚的个性化接受及其在中国莎评史上的意义,也是对新世纪真正有价值的多元化莎士比亚批评的期待。
- 李伟昉
- 中国初期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界碑——论茅盾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批评被引量:2
- 2008年
- 茅盾对莎士比亚的评论(以下简称莎评)是中国初期莎评的重要界碑。茅盾从人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层面论及了莎士比亚,但对莎士比亚现实主义价值的看重最能体现他的莎评的特色。他首次借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将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并且通过译文的方式第一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莎士比亚化"这一重要术语及其内涵,对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基调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对莎士比亚完全现实化的接受与评论,直接服务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他的莎评的现实主义倾向性,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语境使然,又与他本人的价值理念密不可分。茅盾并非一开始就推崇莎士比亚,他对莎士比亚的认知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莎士比亚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得以传播与接受的曲折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 李伟昉
- 关键词:莎士比亚界碑
- 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
- 2023年
- 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首次对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理论特征及其基本方法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理论文献,对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温此文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国际传播,无疑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 李伟昉
- 论林纾对莎士比亚的接受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3
- 2016年
- 林纾翻译的《吟边燕语》,是中国以完整的戏剧形式并用白话文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前最重要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翻译,对推动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林纾把莎士比亚理解为一个"好言神怪"的传奇诗人,这种理解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误读。其实,林纾对莎士比亚的这种解读有其明确指向性,旨在借莎士比亚的传奇身份表达对国内一些维新之士为学西方而否定自身传统倾向的不满,认为任何求新与发展不能以丢弃自身文化传统为前提和代价,守护文化传统应该是中西方国家赖以发展、共同遵从的规律,从而彰显其坚守传统文化的立场。
- 李伟昉
- 关键词:戏剧形式传奇作品中西方国家小说类型接受者立义
- 《奥特朗托城堡》文本价值论
- 2009年
- 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文本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因开启西方哥特小说创作先河而获得的文本价值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善于设置迷宫般的悬念和不断交叉移动的多重视角叙事,又是该文本能唤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魅力所在。
- 李伟昉
- 关键词:叙事策略
- 《弗兰肯斯坦》叙事艺术论被引量:22
- 2005年
-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叙事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它那“我”中有“我”的层叠式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所构成的独具一格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的巧妙设置以及重复叙事的魅力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吸引我们去探究,去回味。
- 李伟昉
-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艺术论叙事艺术重复叙事叙事时间雪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