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鹏
- 作品数:41 被引量:33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现代政治文明新形态
- 2023年
-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要义包括:主张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自由、人民主权原则、基于宪法的法治原则、权力运行的民主原则、责任政治原则、人民权利与福利国家原则等。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愈益成为资本操弄的政治工具,内在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国家的民主实践日益偏离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要义。社会主义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探索,打破了西方政治文明的诸多“迷思”。自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学说的成熟为主要标志,现代政治文明进入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为现代政治文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 李军鹏
- 关键词:现代政治文明人民当家作主
- 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被引量:9
- 2021年
- 新时代的政府职能转变,要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变化、城市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新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新变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变化。“十四五”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就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就要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政府职能新格局,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李军鹏
-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关键要素,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首先是新质生产力的范畴、生产要素与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包括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创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理论创新、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其次是新型生产关系的范畴、组成部分与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创新,包括新型生产关系范畴的创新、新型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创新和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创新。最后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创新,包括新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之间关系与矛盾运动的理论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等。
- 李军鹏
- 70年协商民主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被引量:5
- 2019年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史上政党制度的重大创新成果。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与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李军鹏
- 关键词:协商民主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共同富裕政策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被引量:9
- 2022年
- “橄榄型”社会结构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中间阶层构成社会成员的主体、收入极高者和低收入者都相对较少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促进“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的决定性要素主要有自由经营权普及化、劳动就业权充分化、公共服务权均等化、高等教育权全面化四个方面。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各种措施,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共同富裕政策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本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市场主体发展政策、充分就业政策、公共服务与社会分配政策、公共教育政策等共同富裕政策。
- 李军鹏
-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 基层问责滥用的根源、危害与治理被引量:13
- 2019年
- 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责滥用现象,影响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治理基层问责滥用,要坚持权责对等、客观公正、宽严相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党政问责制度办事,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体系与容错纠错机制。
- 李军鹏
- 党的二十大后的“放管服”改革与宜商环境建设被引量:11
- 2023年
- 新时代“放管服”改革面临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要求构建具有可预期性、市场决定性、服务优质性、引才竞争性、公平法治性、可持续性的国际一流宜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持续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显著增强。我国“放管服”改革和宜商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可预期性、市场决定性、服务优质性、引才竞争性、公平法治性、可持续性与智慧性的国际一流宜商环境。为此,要营造可预测的政策环境与可预期的经济治理环境,加强对政府自由裁量权与经济干预权的监督和制约,优化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务与涉企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准入与技术移民制度,完善科学的合规管理制度与竞争中性制度,推进可持续的生态治理与智慧治理。
- 李军鹏
- 关键词:营商环境
- 从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20年
- 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复杂、扩散迅速、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等特征,对一个国家常态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战。应对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须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提升国家卫生治理能力,更好保障和落实公民宪法权利,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完善自然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加强组织人才工作,完善激励问责机制,切实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
- 李军鹏
- 关键词:疫情防控应急管理
- 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 2021年
- 一般来说,现代化是指不断获得“现代性”,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理性化是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最主要特征,现代理性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恩格斯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后疫情时代的理性生活、智能时代人类理性的飞跃、现代化的理性内核,都揭示了公共卫生治理的现代化特征:现代治理理性。
- 李军鹏
- 关键词:理性化
-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现状及未来路向被引量:1
- 2024年
- 人民生活品质是指全体人民群众享有的一种高质量、优品位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意感与幸福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优化、水平提升、全面覆盖、均等可及,使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质量不断提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改善。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仍存在短板弱项,水平与标准亟待提高,一体化、均衡化、可及化进程有待加速。为此,就要求政府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围绕提升人民生活品位,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标准;围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感,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与全面保障;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
- 李军鹏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