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MRI低信号分隔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评价MRI低信号分隔征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共54个纤维腺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低信号分隔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4个纤维腺瘤中,37个纤维腺瘤在MRI可观察到低信号...
- 李明乔鹏岗陆虹马锦琳王怀涛李功杰
-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核磁共振成像病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恶性胸腺瘤13例CT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李明陆虹乔鹏岗马锦琳周娟王金川
-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
- 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腮腺良性肿瘤均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11例多形性腺瘤中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在T_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渐进性强化;8例腺淋巴瘤均位于腮腺浅叶,在T_1WI上高信号,T_2WI上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位于腮腺深叶,1例位于腮腺浅叶,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肌上皮瘤,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腮腺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故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锦琳乔鹏岗李明李功杰
-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 多排螺旋CT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X线及MDCT检查的骨科外伤117例,采用Siemens Sensation 4.0 MDCT机,获取薄层轴位图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后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将X线与MDCT诊断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误诊骨折10处,漏诊28处;MDCT发现疑似骨折26处,排除骨折17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MDCT能够为X线片诊断不明的外伤明确或排除骨折,并能判定骨折损伤程度。
- 盛复庚邢旭东陆虹周娟李明马锦林李功杰
- 关键词:X线骨折
- “常春藤”征评估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的价值
- 目的 评价MRI“常春藤征”在评估烟雾病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术前、术后FLAIR序列上常春藤征的变化,并与术前、术后MR PWI的TTP比较,用于评价烟雾病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178例患者中,10...
- 李明宋培记谢安明乔鹏岗李功杰
- 关键词:烟雾病MRITTP
- CT与X线诊断乳腺癌脊椎骨转移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分析CT与X线平片在诊断乳腺癌脊椎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脊椎转移83例中,在同一部位2周内分别行普通X线和CT检查,共232个部位。用随机双盲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CT及X线平片分别进行判读。结果:(1)乳腺癌脊柱骨转移好发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椎、腰椎、骶尾椎、颈椎;(2)CT对脊柱骨转移的诊断较X线平片准确、客观,CT诊断脊柱骨转移的准确率为74.6%,高于X线平片的509/5;(3)X线平片诊断脊柱骨转移的准确率有随周围结构程度提高,准确率降低的趋势,在对附件转移、转移瘤是否侵及软组织和椎管的判定方面不如CT。结论:当临床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应考虑进一步行CT检查;在怀疑椎体附件或椎管有病变侵及时,应尽早行CT或MRI检查。
- 李功杰盛复庚李明乔鹏岗周娟陆虹邢旭东汪光尧
- 关键词:CT扫描X线乳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MS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与传统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找出能及时、客观评价靶向治疗效果的参数.方法 搜集21例行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在治疗前后行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分别以治疗后PH减小、Tp延长、M/A值减小、灌注值减小为好转标准评价疗效,与病灶最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复查前后参数值的变化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不同参数评价疗效结果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 21例患者靶向治疗后共CT复查33次,以灌注值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7例次好转,6例次稳定,10例次进展)与以病灶最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9例次好转,7例次稳定,7例次进展)一致(U=8.761,P<0.01);靶向治疗后好转患者灌注值有降低趋势[治疗前(0.28 ±0.11) ml·min-1·m1-1,治疗后(0.18 ±0.09) ml· min-1·ml-1,t=-3.2722,P=0.0042],进展患者灌注值有增大趋势[治疗前(0.21±0.08) ml·min-1·rnl-1,治疗后(0.34±0.11) ml·min-1·ml-1,t =2.6064,P=0.0403],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动态增强扫描灌注值的变化与肿瘤最大径的变化一致;通过灌注值的变化可以评价靶向治疗效果.
- 乔鹏岗盛复庚陆虹郭万峰李明邢旭东周娟李功杰
-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重点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结果:肺癌病灶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75s左右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平均达峰时间(76.25±27.52)s;TDC形态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最大增强幅值范围17HU^122HU,平均为(47.36±18.28)HU;M/A平均值为0.22±0.08;灌注值平均为(0.26±0.11)ml.min-1.ml-1。结论:肺癌螺旋CT动态强化特点是强化效应较明显,最大增强值多在20HU以上,峰值到达时间多在2min以内,其时间一密度曲线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这些强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功杰乔鹏岗田宁马锦林李明盛复庚邢旭东
- 关键词:肺癌
- MRI低信号分隔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MRI低信号分隔征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共54个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低信号分隔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4个乳腺纤维腺瘤中,37个纤维腺瘤在MRI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发生率为69%(37/54);其中29个病灶分隔厚度小于2mm,8个病灶厚度大于2mm。37个病灶低信号分隔在T1WI脂肪抑制序列均观察不清,33个病灶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在T1WI增强序列均可观察到。结论低信号分隔征是诊断乳腺纤维腺瘤较特异的征象之一,并且T1WI增强序列观察最佳。
- 李明乔鹏岗陆虹马锦琳王怀涛李功杰
-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病理磁共振成像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最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 李明马锦琳乔鹏岗黄琼陆虹李功杰
-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