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毒性作用机制
  • 2篇溶质
  • 2篇生物稳定性
  • 2篇网络
  • 2篇网络分析
  • 2篇微囊
  • 2篇物理稳定性
  • 2篇醚键
  • 2篇基因
  • 2篇二硫键
  • 2篇百科
  • 2篇百科全书
  • 2篇本位
  • 2篇PEG化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脑屏障通透...
  • 1篇血药

机构

  • 12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洁
  • 5篇何仲贵
  • 4篇孙进
  • 4篇邓意辉
  • 3篇佘振南
  • 2篇王春玲
  • 2篇毛晶晶
  • 2篇裴莹
  • 2篇唐文雅
  • 1篇高坤
  • 1篇王艳娇
  • 1篇杨亚军
  • 1篇唐景玲
  • 1篇杨强
  • 1篇王知斌
  • 1篇张天虹
  • 1篇张艳晶

传媒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剂学杂...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质在磷脂膜色谱与正辛醇/水系统中的热力学分配行为被引量:2
2006年
The thermodynamic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solutes into immobilized artificial membrane(IAM) and n-octanol/water systems wa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acidic,basic,and amphoteric substances.In an n-octanol/buffer system,partitioning process was entropy-dominated for the most studied drugs,while partitioning of oxolinic and nalidixic acids into n-octanol phase was enthalpy-driven.In IAM chromatography,partitioning into membrane for the studied solutes was enthalpy-driven and an exothermal process.In conclusion,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olutes′ partitioning mechanism into either IAM or an n-octanol phase,therefore,present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ffering lipophilicity measuring scale.
孙进张天虹李洁毛晶晶何仲贵
关键词:膜作用
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建立跨膜乙二胺四乙酸铵(triethylamine-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Et3N-EDTA)梯度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大于98%,平均粒径为120.2 nm。结论以Et3N-EDTA梯度法制备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方法可行。
张艳晶杨强李洁邓意辉
关键词: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
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新途径,用PEG末端基团(OH)为羟基的PEG-脂质衍生物来修饰纳米载体,是由末端基团为羟基的PEG和磷脂通过酰胺键、醚键、酯键、二硫键中的一种连接而成。纳米载体包括:乳剂、...
邓意辉王春玲程晓波唐文雅裴莹李洁佘振南
文献传递
磷脂膜色谱保留行为及其与药物吸收分布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磷脂膜色谱为对象,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考察药物在磷脂膜上的保留行为与其结构、以及体内吸收分布的关系。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以适用于建立中性小分子化合物定量结构.保留关系的线性溶剂化能量方程为基础,...
李洁
关键词:血脑屏障通透性
文献传递
介绍一种新型的药物分配和吸收机制的定量评价方法:线性溶剂化能量方程法被引量:4
2007年
线性溶剂化能量方程是研究药物定量结构-保留/活性关系、预测色谱系统中药物保留指数的重要工具。根据线性溶剂化方程建立了生物膜多种体外模拟模型中药物保留因子与其分子描述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阐明药物-膜作用机制。此外,根据线性溶剂化方程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用于预测药物肠吸收、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皮肤透过性。本文综述了线性溶剂化能量方程在定量评价药物分配机制和吸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及其广泛应用,并指出了该方程的局限性,为研究药物分配和吸收提供新思路。
李洁孙进何仲贵
吲达帕胺缓释片的体内外相关性
2005年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缓释片在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吲达帕胺缓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用LC–MS法测定吲达帕安缓释片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按Wanger-Nelson公式计算药物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溶出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吲达帕胺缓释片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单室一级吸收模型,血药浓度在24 h内表现平稳。以体内吸收百分率(Y)与体外释放百分率(X)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0.8991X–2.282,r=0.9945(P<0.01)。结论吲达帕胺缓释片体外释放百分率和体内吸收百分率呈显著相关。
王知斌唐景玲杨亚军李洁何仲贵
关键词:药剂学吲达帕胺缓释片释放度血药浓度
阴离子型胶束液相色谱的溶质保留行为被引量:7
2005年
以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流动相,酸性、中性及两性药物为受试药物,运用三相平衡理论考察影响阴离子型胶束液相色谱(AMLC)溶质保留行为的几个因素。保留由溶质与胶束相及修饰后固定相的综合作用决定。有机调节剂正丙醇的加入改变了溶质从水相到固定相或到胶束相的平衡,保留取决于溶质疏水性和静电性间的平衡。此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同系物的亲脂性与3种细菌最小抑菌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抑菌机理主要取决于药物与生物膜的亲和性。
毛晶晶孙进李洁高坤何仲贵
关键词:亲脂性液相色谱阴离子型溶质胶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理论在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综述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简称EPR效应)的发现历史、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分子药物肿瘤传递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5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大分子理化性质、肿瘤血管结构及血管调节因子对EPR效应有重要影响,临床上使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等外源性物质来提升EPR效应,以加强微粒给药系统的肿瘤靶向效果。结论 EPR效应作为大分子抗癌药物设计的"金标准",为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洁佘振南邓意辉
关键词:大分子药物肿瘤血管药物传递靶向
基于网络分析的大黄毒性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并分析大黄中有毒物质的相关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可以查询到已知的大黄的化合物成分,与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查询到的大黄化合物成分的毒物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大黄中9种有毒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等查询有毒成分的靶点信息,进而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毒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以及靶点之间的互作网络,发现了其中Degree值最高的几种靶点蛋白。使用DAVID生物信息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大黄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产生危害。结果大黄中毒性成分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引起毒性;还可能通过细胞凋亡调节引起毒性及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初步探究了大黄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大黄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李洁郑小松
基于网络分析的鱼腥草毒性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并分析鱼腥草中主要活性物质的相关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筛选出鱼腥草中6种有毒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预测有毒活性成分的靶点信息,进而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有毒活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以及靶点之间的互作网络。使用DAVID(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鱼腥草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产生危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鱼腥草有毒活性成分对应的联系度最高的蛋白PTGS2、PRSS1、MAPT、SLC6A2等以及有毒活性成分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还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引起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初步探究了鱼腥草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鱼腥草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李洁郑小松
关键词:鱼腥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