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君
-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体内激光诱发荧光光谱分析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体内大肠癌、腺瘤性息肉、慢性炎症与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发荧光 (LIF)光谱 ,重点探讨癌前病变的特征性光谱规律。方法 将与氮分子激光器 (激发波长 337nm)耦合的光纤经纤维结肠镜活检孔插入 ,激光由光纤导入 ,分别检测 83例患者体内病变组织 (包括大肠癌 39例 ,腺瘤性息肉 33例 ,慢性炎症 2 3例 )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 ,所得光谱由同根光纤导出 ,由OMAⅢ进行记录、分析处理。结果 癌与正常组织的光谱强度及形态存在差异 :①正常组织的光谱强度明显高于癌组织。②癌组织的主峰波长较正常组织向红光侧移动。③癌组织的次峰下降较正常组织缓慢。根据以上特点 ,选择主峰强度 (x1)、Ⅰ 40 0nm/Ⅰ 5 30nm(x2 )和集成荧光强度 (35 0nm~ 6 0 0nm) (x3)等 3个参数求得判别方程 ,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3.3%和 94.4% ,伴有中 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性息肉 87.1%判别为异常。结论 LIF光谱可以在体内将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区别开来 ,尤其是对不典型增生的鉴别能力较强 ,提示LIF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李静李世荣高革曹建彪李雅君李世拥于波田玉旺
- 关键词:激光诱发荧光光谱分析
- 半定量粪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检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最佳隐血阈值、能否区分不同的大肠出血性疾病以及对大肠癌筛检的作用。方法:连续截取10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并于肠镜检查前收集两次新鲜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半定量BasoFecal OBⅡ(B试验)和Hemoceuh(H试验)隐血检查。B试验的阳性结果按每克粪便血红蛋白含量记为(-)、(+)(50-200μg/g)、(2+)(200-2000μg/g)、(3+)(2000-4000μg/g)及(4+)(〉4000μg/g)。H试验为定性试验,其结果记为(-)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B试验中,以≥(+)为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对大肠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其检出敏感性高于H试验,是最佳敏感阈值。B试验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出血量多于左半结肠癌(P〈0.05)。结论:B试验有助于确定不同人群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如联合免疫化学隐血试验,将获得最佳的大肠癌检出效果。
- 李世荣武子涛晨智敏盛剑秋李爱琴夏长虹田素丽李雅君阎伟余东亮
- 关键词:粪隐血试验大肠癌阈值
- 上消化道间质瘤(附4例报告)被引量:1
- 1997年
- 晨智敏皋岚湘张红光李雅君
- 关键词:上消化道间质瘤上消化道肿瘤病例报告
- 内镜检出微小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的分析
- 1998年
- 1 一般资料:我院消化内镜室自1974年4月~1996年7月间6304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4.9岁。 2 内镜下所见 2.1 病变部位 肿瘤位于左半结肠(包括结、直肠)的有31例,占89%。
- 韩英晨志敏李雅君张红光曹建彪李世荣
- 关键词:大肠肿瘤凹陷型内镜检大肠镜检查隆起型绒毛状腺瘤
- 半量清肠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 1999年
- 我院自70年代初开始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曾多次更换清肠药,其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清肠饮”(本院协定方),因其为等渗灌洗液,清肠后不造成肠道粘膜的充血、水肿,能较准确判断疾病。但该法饮水量较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致使有些检查不能如期进行。为此我们对清肠方法进行了改进,既保持了清肠饮的优点。
- 张红光李雅君晨智敏
- 关键词:清肠饮灌洗液结肠镜
- 上消化道间质瘤1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9年
- 晨智敏张红光李雅君皋岚湘
- 关键词:上消化道间质瘤
- 大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被引量:16
- 1998年
- 清洁的肠道是结肠检查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清楚准确地表现病变,而且对于内镜的保养也很重要。结肠清洁程度的判断标准可分为4种:[1~2](1)满意:全结肠清洁无粪便残渣,肠粘膜血管清晰可见或仅有少量粪水;(2)较满意:粪水较多须反复吸引;(3)尚可:有糊状...
- 李雅君
- 关键词:大肠镜检肠道准备
- 内镜检出微小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的分析
- 1997年
- 微小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近年来受到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日本学者于1977年报告了早期凹陷型大肠癌。嗣后,日本及欧美国家有关平坦及凹陷型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临床角度讲,此类肿瘤易浸润并易恶变,因此早期识别及检出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来所检出的平坦及凹陷性大肠肿瘤的内镜下所见的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以使国内同道对该类病变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内镜下大肠肿瘤的检出率。
- 韩英晨志敏李雅君张红光曹建彪李世荣
- 关键词:内镜检查
- 激光诱发荧光与大肠癌的诊断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激光诱发荧光 (LIF)技术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并对LIF光谱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1.以氮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 ,采用OMAⅢ对体外 60例标本及体内 83例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进行记录、分析。 2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组织各层荧光强度。结果 1.根据体内、外LIF光谱的特点 ,选择主峰强度 (x1)、I 4 0 0nm/I 5 3 0nm(x2 )和集成荧光强度 ( 3 5 0~ 60 0nm) (x3 )三个参数 ,对已知病变求得判别方程 ,利用该方程对未知病变进行分析 ,体外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3 6%和 87.64 % ,体内为 83 .3 3 %和 94 .3 8% ,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 87.10 % ,判别为异常。 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织粘膜下层及肌层荧光较强 ,而正常组织粘膜层与癌组织的荧光均较弱 ;正常粘膜上皮脱落细胞与癌细胞可以产生荧光 ,但光谱强度均较弱。结论 1.LIF光谱可以在体内、外区别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 ,尤其是对不典型增生的鉴别能力较强 ,提示该技术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常组织LIF光谱的来源主要是胶原含量丰富的粘膜下层 ,而癌组织的光谱可能是癌细胞与间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 李静李世荣高革曹建彪李雅君盛剑秋李世拥于波王鲁平
- 关键词:大肠癌激光诱发荧光
- 我国大肠癌普查起始年龄的探讨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索从人群中普查大肠癌的简便快速经济方法。方法 用粪便隐血“序贯法”,即用愈创木脂试纸法测得阳性结果时,续用羧化乳胶免疫法,对仍为阳性者,最后以纤维结肠镜及活检以确诊之。从京、津、及北方9 城市地区选择102800健康人为普查对象。结果 共查出大肠癌25 例,腺瘤109 例。在40~49 岁人群中,大肠癌为1/11000人,腺瘤1/2000人;50~59 岁大肠癌1/2300 人,腺瘤1/500 人;60~69 岁大肠癌1/1300人,腺瘤1/400人。直肠、乙状结肠是大肠新生物的好发部位,占全部大肠癌的80% ,而腺瘤占61% 。结论 50~70
- 晨智敏张红光李雅君王薇
- 关键词:大肠癌粪便隐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