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之

作品数:67 被引量:3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乳腺
  • 28篇细胞
  • 26篇病理
  • 21篇肿瘤
  • 20篇免疫
  • 13篇临床病理
  • 12篇乳腺肿
  • 12篇乳腺肿瘤
  • 12篇腺肿瘤
  • 9篇表型
  • 8篇浸润性
  • 8篇基因
  • 8篇肠癌
  • 7篇乳头
  • 7篇免疫表型
  • 7篇癌细胞
  • 7篇病理学
  • 6篇小叶
  • 6篇小叶癌
  • 6篇免疫组织

机构

  • 58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华盛顿乔治城...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7篇杨光之
  • 34篇丁华野
  • 18篇李静
  • 15篇皋岚湘
  • 10篇王鲁平
  • 7篇丁彦青
  • 6篇刘光
  • 6篇李琳
  • 4篇张小丽
  • 3篇蔺会云
  • 3篇陈健
  • 2篇周志勇
  • 2篇张鋆歆
  • 2篇金华
  • 2篇韩英
  • 2篇王瑾
  • 2篇田迅
  • 2篇高宝琳
  • 2篇刘真喜
  • 1篇郝艳

传媒

  • 23篇诊断病理学杂...
  • 19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全国头颈部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浸润性小叶癌的新认识被引量:7
2009年
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首先由Foote和Stewart在1941年描写的,是一种具有特殊生长形式的浸润性乳腺癌。很长一段时间,对ILC的认识只限于对其经典型的了解。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经典型ILC在形态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小而形态一致,缺乏黏附性,常伴有胞质内空泡;(2)组织结构:肿瘤细胞像撒石头子样散布在纤维性间质中,常见单列线样(列兵样、泪滴状)浸润,或围绕终末导管呈靶样浸润。后来对ILC的变异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变异型包括腺泡型、实性(弥漫)型、小管小叶型、多形型等。
丁华野杨光之
关键词:浸润性小叶癌CARCINOMA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形态ILC
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探讨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3例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境界清楚,主要由梭形-胖梭形细胞组成,与数量不等的胶原束交错呈流水样或席纹状排列,胞质红染或空淡,核梭形,染色体粗颗粒状,部分有细小核仁。1例伴大片坏死,1例伴出血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反应。免疫组化染色3例均CD10(+),2例EGFR(+),上皮标记物CK(AE1/AE3)、CK5/6、CK7、CK14、CK8/18、34βE12及其他肌上皮标记物SMA、p63、calpon in等则(-)。结论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是一种罕见而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的肉瘤,诊断时须借助免疫组化与化生性癌、叶状肿瘤等鉴别。
杨光之蔺会云李静丁华野
关键词:乳腺肿瘤CDIO免疫表型
乳头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3
2010年
丁华野杨光之
关键词:乳头腺瘤
细胞角蛋白在淋巴结固有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在淋巴结非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阐明用角蛋白染色检测微转移的特异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AE1、AE3和CK8在肠梗阻和Crohn病患者肠系膜淋巴结的表达。结果AE3和CK8染色中分别有29枚(45.3%)和64枚(100%)淋巴结出现阳性细胞,AE1/AE3和AE1染色中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同时CK8染色中血管内皮细胞也出现阳性表达。结论淋巴结的纤维型网状细胞也可出现细胞角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时AE1/AE3是可选择的抗体,但同时需结合细胞的组织形态学。
杨光之李丽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淋巴结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0岁,头痛3月余,加重2周伴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T1WI等信号、T2WI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颅中窝,体积较大,血供丰富,无包膜。组织形态学,肿瘤细胞密集,界限不清,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4/10个高倍视野);厚壁血管和血窦丰富,部分血管腔隙呈"鹿角"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和波形蛋白,局灶性表达上皮膜抗原,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7%~20%。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20个月,肿瘤未复发。结论脑膜血管周细胞瘤极易误诊为脑膜瘤,但二者预后相差较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杨光之李静王鲁平
关键词:血管肿瘤周细胞脑膜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p120catenin和34β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简称E—cad)、p120catenin(简称p120)和34β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2000至2010年间主要依据形态学诊断过的ILC81例,其中单纯性67例,导管-小叶混合性14例,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E—cad、p120和34βE12染色,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重新确诊,分析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三项指标在I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1例中64例确诊为ILC,其中单纯性61例,混合性3例。在61例单纯性ILC中,54例表现为E—cad阴性、p120胞质阳性;1例E—cad阴性,p120不典型表达;3例E—cad膜表达,同时p120胞质表达;3例E—cad与p120同时具有不典型表达;61例中有52例表达34βE12。3例混合性ILC中,其中的ILC部分免疫表型为p120胞质阳性,E-cad阴性2例,不典型表达1例;34βE12均阳性。结论ILC是病理诊断的难点,联合应用E—cad与p1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有效辅助诊断;对具有小叶癌彤态特征的浸润性导管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杨光之张小丽李静丁华野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与组织细胞肉瘤组合性肿瘤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男,59岁。因发现左腋窝肿块4年,诊断淋巴瘤3个月于2007年9月27习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腋窝肿块,无全身症状。1年前肿块逐渐增大,同时右侧腋窝亦发现肿块于2007年6月在当地医院行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小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同时CT检查发现纵膈、腹腔、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均肿大。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成熟淋巴细胞为59%。
皋岚湘刘光杨光之丁华野
关键词: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组织细胞肉瘤术后病理诊断腋窝肿块肿瘤
甲状腺透明变性梁状肿瘤几乎均为良性(英)
2009年
杨光之
关键词:透明变性甲状腺肿瘤形态学特点细胞核形态乳头状癌
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54例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进行分析.结果 38例诊断为纤维腺瘤内癌;12例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21例为导管原位癌,低级别、中级别、高级别与大汗腺型分别为4、10、6、1例;1例为混合型导管-小叶原位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16例诊断为叶状肿瘤内癌;6例为良性叶状肿瘤,其中4例为低级别、1例为高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出现经典型小叶原位癌伴微浸润(最大径0.9 mm);3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其中经典型小叶原位癌、中级别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伴小叶原位癌各1例;7例为恶性叶状肿瘤,其中低级别和中级别各2例、高级别与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各1例;1例出现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小叶原位癌与(微)浸润性小叶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弥漫一致阳性.低级别导管原位癌ER、PR弥漫一致阳性(>90%),中级别ER、PR阳性率70%~90%,高级别ER阴性、PR阳性率20%~30%,大汗腺型ER、PR均阴性.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率40%~90%,梭形细胞化生性癌ER、PR均阴性,CK5/6、p63弥漫或散在阳性.结论 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的形态特点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背景上出现原位癌或浸润癌.识别纤维上皮性肿瘤背景与准确判断上皮增生性质及类型是正确诊断的关键,必要时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
杨光之郭莉金华李静丁华野
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腺瘤叶状肿瘤
DcR3-RNAi对人SW-480结肠癌细胞系恶性表型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研究抑制DcR3基因表达的人SW480结肠癌细胞其恶性表型的改变。方法: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小双链DNA,克隆入表达载体,转染进入SW480结肠癌细胞系(DcR3高表达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小干扰双链RNA;识别并降解DcR3mRNA。筛选DcR3低表达转染癌细胞,3H观测其体外DcR3-SW480-RNAi转染细胞的增长率及凋亡表达。结果:转染的DcR3-SW480-RNAi-F1R1细胞可降低DcR3mRNA的转录,凝胶电泳反应产物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cR3-SW480-RN-Ai-F1R1细胞组条带明显减弱;3H掺入细胞的定量分析显示DcR3-RNAi-SW480结肠癌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01;Western印记检测显示凋亡抗体Caspase-3及PARP表达增加。结论:经转染的DcR3-RNAi-SW480结肠癌细胞其DcR3mRNA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数量减少,凋亡表达增加,有一定可探索性抗癌前景。
王鲁平陈健杨光之杨善明徐学明张鲁榕
关键词:DCR3RNA干扰技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