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荣
- 作品数:11 被引量:2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文科博士生读经典的几个问题
- 2017年
-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高校的翻译学博士生,可供相关文科专业博士生参考。想谈谈这个题目主要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我国前几十年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不可忽略的教育断层,使得至少两三代人缺乏比较完整的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这对人文学科的发展来说成为一种先天不足;其二,由第一点引发,后来社会教育中普遍出现'急补'心理,与其他因素结合.
- 杨晓荣
- 关键词:教育高校题目断层心理
- 翻译协调论的哲学基础——兼谈中国当代哲学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
- 翻译是一种协调活动,“好”的翻译应是协调的,这无疑是一种哲学观念,而这种观念在我国翻译实践活动中是广为存在的。翻译理论中的“和谐”主要是基于美学观念的静态描述,“协调”则包含了静态和动态的涵义,同时突显关系,突显相对性,...
- 杨晓荣
- 文献传递
-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反极端倾向及其在翻译批评理论中的反映
- 杨晓荣
- 关于翻译批评的主体被引量:20
- 2003年
- 翻译批评活动中涉及的几个要素构成了批评的不同视角,翻译批评的主体因此有双语专家、读者、译者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翻译批评各自的价值和批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指出:就文学翻译作品而言,专家批评关乎作品作为翻译作品的价值,而读者批评关乎作品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后者同样决定着作品的生存。专家批评、读者批评和译者互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 杨晓荣
- 关键词:翻译批评
- 翻译标准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04年
- 翻译标准是受与翻译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制约的,这些因素错综复杂,涉及许多方面,只有对其予以系统化的整理,才能便于译者和翻译批评者把握,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作者从两个角度入手,对国内外翻译界近年来与翻译标准制约因素有关的各种分析作了梳理和评述:1、从理论侧重上看,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语境、对等、接受、翻译目的、译入语文化以及翻译规范;2、从分析模式上看,可以分为基于文本、基于外部因素、基于过程和基于问题这四种类型。作者认为,和其他类型的分析模式相比,基于过程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视野。
- 杨晓荣
- 关键词:翻译标准翻译活动语境语言学翻译理论
- 汉译英能力解析被引量:74
- 2002年
- 本文探讨构成汉译英能力的p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技能”和“语感”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汉译英能力构成中的作用,并尝试将汉译英所需要的英语语感分解为语法、惯用法、表意、文体、情景、连贯等六种意识。文章认为,语言能力是汉译英能力的主体和基础,提高汉译英能力的关键与其说是技巧训练,不如说是语言潜能的开发。文章说明翻译方向对相关研究具有意义。
- 杨晓荣
- 关键词:汉译英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语感
- 翻译层次说评述兼谈翻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翻译界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层次说,在分别指出其贡献和问题的同时,特别强调论证方法的严谨对于加强学术成果的沟通和延续并进而推进我国翻译研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杨晓荣
- 关键词:方法论
- 略谈我国翻译研究中为什么没有流派被引量:31
- 2004年
- 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本文从学术和非学术因素方面分析了我国翻译研究中学术流派眉目不清的若干原因。文章认为,理论意识不清和研究方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翻译研究中流派的形成,同时,我国以往的翻译研究中也不一定没有流派的踪迹,缺乏的是对其理论特征的总结整理。
- 杨晓荣
- 关键词:翻译研究流派
- 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被引量:113
- 2001年
- 我国传统译论中与翻译批评标准有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由于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却存在一种单向度、静态的思维定势。近年来,这一状况已开始发生变化,其主要动因之一即是国外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现代译学对翻译的接受者和译者这两个要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制约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从而为翻译批评标准研究提供了多向度的、动态的观念。这些观点和观念构成了翻译批评标准的现代内涵,并因此而提高了翻译批评标准的解释力。同时,这对于从哲学的角度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形成一种重视相关制约因素、重视协调与平衡的翻译标准思想具有理论上的支持作用。
- 杨晓荣
-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标准当代翻译理论
- 翻译专业:正名过程及正名之后被引量:16
- 2008年
- 自2006年起,翻译专业的建立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本文核查了有关信息,梳理了我国高校翻译专业以及翻译学科10余年来在相关文件中"正名"的过程,说明在形势发展、学科建设、行政支持的共同作用下,翻译专业已初步形成,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有针对性地作出努力,方可使翻译专业真正实至名归。
- 杨晓荣
- 关键词:翻译专业翻译学科教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