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少雄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文化
  • 9篇艺术
  • 7篇电影
  • 5篇影片
  • 5篇纪实影片
  • 4篇纪录片
  • 3篇电视
  • 3篇审美文化
  • 3篇魏晋
  • 3篇魏晋风度
  • 3篇美学
  • 3篇风度
  • 3篇城市
  • 2篇当代艺术
  • 2篇电影艺术
  • 2篇都市
  • 2篇玄学
  • 2篇学史
  • 2篇易文化
  • 2篇意识形态

机构

  • 30篇上海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30篇林少雄
  • 2篇王振复
  • 1篇张英进
  • 1篇田承龙

传媒

  • 6篇上海大学学报...
  • 4篇艺术百家
  • 2篇当代电影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科学发展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电影新作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广告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上海城市管理...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仰观俯察的自然意识与俯仰自得的宇宙视角被引量:3
2002年
魏晋时代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审美文化的形成,其重要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们传统的观念,由此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社会伦理,转向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宇宙,这种转型的认知标识,便是仰观俯察、俯仰自得的心态以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号召,其深层意蕴则是人与自然的协和共振。
林少雄
关键词:文学艺术宇宙审美文化魏晋风度自然意识
“梦想”照进现实的实践:也论电影中的“技术叙事”
2016年
"技术叙事"是彰显电影技术属性的、区别于传统戏剧、文学叙事的一种新的电影叙事理论概念,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重新厘定电影叙事的框架,以及思索电影如何借助新技术而具有叙事功能方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技术所具有的叙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影创作者"描绘"或真或虚的艺术世界的梦想。同时,技术叙事也为真正确立叙事介质在电影叙事学中的中心地位起到一定的佐证作用。
林少雄田承龙
关键词:电影叙事自我确证
侯孝贤的“反骨”:从《刺客聂隐娘》看其电影的东方美学意蕴被引量:6
2016年
侯孝贤的电影,始终在以"反电影"的方式进行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生命思考与影像呈现。具体表现为反动为静、反言如默、反虚入实、反西归中、反武以文,从而形成了其影片"无导演的导演"、演员"无表演的表演"、关注"前因后果无情节"的特征。这一独特风格及影像叙事语法的形成,既与导演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又与导演对电影艺术本质的体认有关,更与导演所处的华夏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东方文化对人生的洞察理解有关。正因如此,侯孝贤电影以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人文关怀与浓郁东方美学意蕴的影像表述,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林少雄
关键词:台湾电影作者电影侯孝贤东方美学
以易文化研究为本:在文化学与美学之际——王振复教授访谈
2011年
○王老师,据我所知,长期以来,您同时在《周易》文化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建筑文化美学等三个领域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每一学术领域都有收获。论著30余种,论文约200篇,真可谓著作等身,这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以及酸甜苦辣的体会。
王振复林少雄
关键词:文化美学文化研究文化学中国美学史《周易》
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以国家形象片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国家形象的塑造,固然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政治、经济、军事等)与"软实力"(如文化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其作为重要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的国家形象片的拍摄与传播密切相关。国家形象片作为一个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几乎成为当下各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与策略。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实践上的视觉呈现规律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当下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林少雄
关键词:国家形象视觉呈现
“入世”后中国纪实影片面临的挑战
2001年
回溯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真实、客观地表现和记录现实世界,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努力。然而这种理想的真正实现,却要一直到十九世纪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大力促进才得以实现。如果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稍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及早期影片皆为纪实性的影片。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现有电视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然而现在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虚构的多而纪实的少、历史的多而现实的少、肤浅的多而深刻的少、实践的多而理论的少。而那些以贴近现实为其价值取向、关心人的生活状况与生命状态为其丰厚人文底蕴、以非虚构和纪实为其美学风格的电视节目。
林少雄
关键词:纪实影片电视节目入世美学风格收视率
视像时代:命名及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如果从人类文化传播载体形式的特征来看,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主要可分为图画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及视像时代四个阶段。在视像时代,个人文化规范的传承、社会组织形态的构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以至于文化创造的具象表现、文明发展的外在表征,都莫不以视像为其重要的传播手段与存在形式。
林少雄
关键词:电影电视文化文明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被引量:25
2003年
运用梳理关键词的方法,对20世纪后20年中国电影两大导演群体的艺术创作进行文化学的比较研究。
林少雄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文化策略视像
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国家形象的塑造,固然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政治、经济、军事等)与"软实力"(如文化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其作为重要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的国家形象片的拍摄与传播密切相关。国家形象片作为一个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几乎成为当下各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与策略。本文试图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着重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实践上的视觉呈现规律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当下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林少雄
关键词:国家形象电影艺术视觉呈现电视广告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1
2005年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
林少雄
关键词:贾樟柯文化意蕴影像文化底蕴身份认同感悟体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