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玮生

作品数:54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文学
  • 10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神话
  • 12篇文化
  • 11篇文学
  • 11篇比较文学
  • 8篇悲剧
  • 7篇希腊神话
  • 5篇艺术
  • 5篇中国神话
  • 5篇中西
  • 5篇中西文化
  • 3篇神话历史
  • 3篇神话历史化
  • 3篇神话学
  • 3篇史诗
  • 3篇自我
  • 3篇文本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文字
  • 3篇希腊悲剧
  • 3篇历史化

机构

  • 26篇广东外语艺术...
  • 20篇广东外语外贸...
  • 9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4篇林玮生

传媒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文化遗产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第二民族...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外语艺术教育...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国外文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话历史化的“五化”概念析读——兼对茅盾Euhemerize译语涵义的质疑被引量:1
2008年
神话历史化是人类从"神的时代"走向"人/英雄的时代"出现的世界性文化形象。目前,对"神话历史化"的表述出现了意义相关而又相混的五个概念:"神话历史化"、"神话伦理化"、"神话理性化"、"神话史诗化"以及茅盾的译语"欧赫梅鲁司"(Euhemerize)。文章从对Euhemerize译语涵义的质疑谈起,让"五化"概念在相应的语境中得到梳理与界定。
林玮生
关键词:神话历史化
“格义”传译的发生机制:一种“文化形态学”视角被引量:3
2014年
格义是对印度佛教概念进行儒道学说比附而凝结的一个译学方法,它在异文化之间的传译上具有世界性的启示意义。学界对该法的来龙去脉有较多的论述,但对格义发生机制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格义可以追溯至原始人初识世界事物的"类比"方法。格义传译的理据是:他者文化是本己文化的陌生化变形;格义传译的方法是:异文化中同构项/同功项的寻求与想像;格义传译的功效是:对他者文化的"可接受缺形"创想。
林玮生
关键词:格义文化形态学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伦理三阶论”观照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建构起人类伦理演进的"三阶论":前道德、二元道德与超族群道德,并以此为理论尺度,观审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伦理演进。发现中国神话具有较为早熟的伦理形态,而希腊神话则还表现为伦理失缺状态。同时指出,造成这一巨大伦理反差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希腊的海耕文明。
林玮生
关键词:本位
“动态筝形说”:比较文学的另一种界说被引量:2
2023年
百年来,比较文学没有取得一个共识定义,其深层的原因是学者们理所当然地将比较文学视为一个“大整体”,对之进行“整体性叙述”。基于个体性向度,以个体性比较文学为基本单位,比较文学可被界说为“共相与殊相统一体的个体集合”。共相指所有个体共有的形式,是一个恒量范畴,指或跨语言、或跨民族、或跨国家、或跨文化、或跨文明(“五跨”)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殊相指个体独有的相貌,是一个变量范畴,它受制于个体隐结构中“世界文学关系观”与“目的旨向”两大要素。共相与殊相的“统一体”关系,可借助一个动态筝形得到图说:筝形四边的定长(即共相)喻指“五跨”文学关系研究的恒量范畴;筝形上、下的变角(即殊相)喻指隐结构中两大要素所构成的变量范畴;筝形上、下两角变动所构成众多的个体相态,喻指“共相与殊相统一体的个体集合”。
林玮生
从文字选择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分野——以中国象形文字与希腊字母文字比较为中心被引量:1
2006年
文字与文化是同构、互塑的,文字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对中国汉字与希腊文字的差异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多方面表现出"互为对称"的特征。汉字为象形文字,而希腊文字则为字母文字;在文字与口头传统的通约上,汉字与口头传统之间充满着排斥性,而希腊文字则与口头传统之间表现为亲和性。两族文字的选择取向的差异有着深厚的各自地理环境及经济方式的原因。中西文明、文化的分野,如民族的思维方式、对待文字态度、到达真理途径等差异均可以从两族的文字选择中得到解释。
林玮生
关键词:文字象形口头传统中西文化
礼乐与悲剧:深藏着中西文化底蕴的“功能同类项”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发生学”方法对中国“礼乐”与希腊“悲剧”的“功能同类性”进行揭示与论证,可使中西文化形态特征在这两个聚焦点的互照与互释中得到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推演出中西各别的“乐感文化”与“悲感文化”的文化品质。
林玮生
关键词:礼乐悲剧乐感文化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文本差异的文字学解读
2007年
笔者认为中希神话文本的"厚薄"的最直接、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两族口头神话被定格时各自采取的文字载体不同。初始汉字有如画的信息贮藏量,可将时间性的口头语,转化为空间性的象形文字;口头传统与初始汉字之间的通约存在着巨大张力,口头神话的大量信息没能被通约为汉字,而是流失、流损在字化的神话文本之外。希腊文字与口头传统之间的通约则如:"音符"与"曲子"之间的关系,"曲"有多长,"符"随多长。两族神话文本的差异的深层原因要追溯到文字选择的地理母因。
林玮生
关键词:神话文本象形文字拼音文字口头传统
比较解剖学之于“平行研究”:认识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
2021年
近代以来,比较解剖学通过对各种脊椎动物器官的比较,揭开了动物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类的起源之谜。作为甲乙文学生命体之比的"平行研究",因为与比较解剖学的相似性,可从其中获得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启示,重树崭新的学理观念。在认识论方面,亲缘动物身体对应器官之"相同模式"的可比性,可以启悟"平行研究"的可比性问题;动物发育过程中器官组员的"此消彼长"规则,可以阐释文学生命体中某一形态的"此盛彼衰"规律;动物身体中的"痕迹器官"现象,可以解释文学生命体中某一形态在新变语境中的式微与退场。在方法论方面,比较解剖学常用的两大方法:同源器官之比与同功器官之比,可以直接转化为"平行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同源性之比"与"同功性之比"。
林玮生
关键词:比较文学比较解剖学
飞飏于文明与野性的张力之中——“文化范式”视角下女神Aphrodite的神格被引量:1
2008年
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她既是崇高的春天之神、爱情之神,同时,她又是充满原欲之神、淫荡之神,该符号的"神格"出现了"文明"与"野性"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一巨大张力常使国人感到百思不解。这个在以"伦理"为轴力的中国"文化范式"看来充满背谬、分裂的神格,当将其置入以"命运"为轴力的西方"文化范式"时,却是一个亲和、谐调、逻辑的统一体。
林玮生
关键词:文化范式神格
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及其孕含的中西思维范式被引量:1
2007年
神话历史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必然文化现象,是人类早期文明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个重要足迹。不同民族的神话历史化的表征不同,这种表征的特色蕴含了日后民族文化的不同走向。文章认为,中希两族在神话历史化上表现出较大的分化,中国神话演绎为历史化,希腊神话展现为史诗化,或者说,中国神话归化为史记,希腊神话归化为史诗。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孕育了中西各别的思维模式: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及其由此延伸的思维范式的分野,可从各自的大地母亲得到合理的阐释。
林玮生
关键词:神话历史化归化思辨理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