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光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建筑设计产业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系统探索中国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比较国内外建筑设计产业价值链分工、管理制度、企业运行、项目运作等方面的差异,剖析中国建筑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国外行业的主要差距,最后从行业规划、市场准入、行业协会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建筑设计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 梁昊光叶大华
- 60年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新中国60年来,随着城市的转型,以及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资源资产化和环境生态化,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科学问题与政策问题,虽然60年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本文利用时间和空间发展指标测度其地区资源、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及其与外围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对北京城市发展空间的体现,并从立体趋势面分析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变迁对空间干预的影响。
- 梁昊光
- 京津冀一体化对首都人口规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 梁昊光
- 关键词:京津冀人口规模
-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18
- 2009年
-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 翟荣新刘彦随梁昊光
- 关键词:农业结构
- 北京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硬约束与突破被引量:9
- 2008年
- 首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面对人口变动的挑战,需要解决至关重要而又无法依靠外界输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科学发展理念需要切解决水、能源、大气、交通网络与土地开发带来的变化。
- 梁昊光汪小勤
-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城市
- 互联网产业双轮驱动首都文化软实力研究——网络技术创新与网络文化创新的有效互动
- <正>人类文明史表明,科学技术进步造就文化变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作为现代文明的直接体现,文化也在影响和助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
- 梁昊光
- 文献传递
- 垃圾处理地域的生态补偿——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6
- 2008年
- 分析了当前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面临的人口规模膨胀、土地空间有限、处理设施紧缺、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等突出问题;认为实施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是妥善处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从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生态补偿的模式。
- 梁昊光汪小勤
-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生态补偿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2011年
- 世界城市的产业基础与顶层设计
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和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
- 梁昊光
- 关键词:文化创意世界城市高端人才
- 立体思维视角下我国现代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探索被引量:1
- 2015年
-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系列部署,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战略导向渐明、改革路线渐清。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建设扩张红线"三条红线"也正逐步从理念走上实践,底线思维、红线思维和法治思维正成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脉络。本文着眼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空间规划、产权制度、节约集约及管理调控四大方面提出以新型的大自然资源观为引导,构建适应"四化"协调推进战略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的相关建议。
- 张富刚梁昊光张潆文
- 关键词:立体思维土地资源
- 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协作机制的转型被引量:2
- 2014年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核心在于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转型.
- 梁昊光
-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