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玮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泛癌症分析SPOCK1基因的表达及预后评估
- 2022年
- 目的探讨SPOCK1基因在泛癌中的诊断价值及肿瘤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在内的多个数据库,评估SPOCK1基因在泛癌分析中的表达模式,ROC曲线分析SPOCK1基因在泛癌中的诊断价值,Cox回归及Kaplan-Meier分析在泛癌中SPOCK1基因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多个数据库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POCK1的表达在泛癌中不一致的上调或下调,表达模式存在内在的差异.ROC曲线显示SPOCK1在预测14种癌症类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AUC>0.7),在预测宫颈鳞癌和腺癌、胆管癌和睾丸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生存分析则提示SPOCK1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乳腺浸润癌、肾透明细胞癌、肺腺癌、胰腺癌、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间皮瘤及前列腺癌的低存活率相关.结论SPOCK1可能是泛癌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标志物.
- 林晓露梁玮黄小杰杨士杰郭仙斌邓万银
- 关键词:预后
- Smad4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组织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Smad4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及测序、半定量RT-PCR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各自检测4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2例健康人结肠黏膜组织。结果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5例(58.14%)Smad4 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58.14%)及表达水平(0.73±0.25)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88.37%,0.95±0.29)、腺瘤组织(90.63%,1、01±0.37)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00.00%,1.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6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03%)、腺瘤组织(25.0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44.1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40%)、腺瘤组织(87.5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浸润深度加深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随之下降。结论Smad4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及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 郑金辉何利平梁玮沈晓丽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甲基化
- 胸腹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胸腹腔镜(n=56)和传统开胸(n=53)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病死率及随访情况等差别。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但失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病例数、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等方面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8.9%,少于开胸组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3~21个月,腔镜组复发或转移率为5.7%,生存率98.1%;开胸组复发或转移率8.3%,生存率为97.9%;两组在复发或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胸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 徐驯宇陈前顺梁玮欧德彬林兴韩涛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食管切除术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 陈洋洋钟世顺高丽影林静莹梁玮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安全性
- 一种磁感应发光夹子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感应发光的夹子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夹子装置以及设置在夹子装置的夹头部的磁感应发光模块;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与磁感应发光模块无线电感应配合;夹子装置的夹片部经电子内镜伸至体内,两夹片装置在外管配合下,激发并释放...
- 杨士杰邓万银梁玮高祥
- 小麦纤维素颗粒辅助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19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93例和对照组(单用复方聚乙二醇)97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腺瘤检出率和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肠道准备评分[(7.31±1.14)分比(6.06±1.22)分,P=0.000]和肠道准备有效率(95.70%比69.07%,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8%比17.53%,P=0.009),两组结肠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6%比26.80%,P=0.148)。结论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优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
- 钟世顺梁玮陈洋洋陈晓琼郑晓玲陈樑徐丽霞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小麦纤维素颗粒
- 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Pubmed、Cochrane、Embase、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总例数6689例,其中364例发生了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ESD193例,EMR119例,EPMR52例),总发生率为5.45%。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物位于近端结肠(OR:1.83,95%CI:1.31~2.56;P=0.0004)、抗血栓药物使用史(OR:1.61,95%CI:1.19~2.18;P=0.002)、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OR:0.63,95%CI:0.45~0.89;P=0.009)、分块切除(OR:2.71,95%CI:1.32~3.51;P=0.002)、术中出血(OR:2.52,95%CI:1.56~4.10;P=0.0002)、未置入止血夹(OR:2.19,95%CI:1.20~3.99;P=0.01)、黏膜下重度纤维化(OR:3.67,95%CI:2.02~6.65;P<0.0001)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是否有合并症不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肿物病灶位于近端结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分块切除、术中出血、未置入止血夹、黏膜下重度纤维化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 许炎钦林峥嵘钟世顺钟世顺林晓露
-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迟发性出血
- 窄带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121例(年龄≥40岁),利用放大内镜观察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记录分型,并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将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121例中,早期胃癌16例(13.22%)。胃腺管开口形态分析中,圆点状(A型)、管状(B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的病例;绒毛状(C型)共68例,其中1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规则状(D型)25例,其中6例为胃癌,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管结构消失(E型)9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进展期胃癌5例。在微血管形态分析中,规则型(A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胃癌;不规则型(B型)病例35例,其中进展期胃癌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中央部分消失型(C型)11例,其中进展期胃癌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结论:利用窄带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可能提高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 邓万银何利平梁玮郑晓玲郑金辉方超英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炭疽毒素受体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21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炭疽毒素受体1(ANTXR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揭示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多个公共数据库中有关ANTXR1表达和临床数据,分析ANTXR1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包括预后在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下载ANTXR1的共表达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预测ANTXR1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ANTX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分期、肿瘤分期、组织分化以及种族相关;并且ANTXR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均<0.05)。ANTXR1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外结构、胚胎器官发育等过程,并显著富集于多个致癌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通路。结论ANTXR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促癌作用,可能是胃癌的一个可靠的诊疗靶点。
- 郑金辉梁玮林晓露黄正凌王国伟邓万银
-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信息学
- 经口胆道镜联合胆管腔内超声在不确定胆道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POCS)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在胆道狭窄病变诊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共收治的39例胆道狭窄患者,以引进使用POCS的时间为界,分为IDUS组(21例)和POCS+IDUS组(18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插管并应用IDUS于病灶处扫查,IDUS组予透视下活检,POCS+IDUS组予直视观察并精准活检.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疾病进展,综合判断良恶性质.结果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53.33%(8/15)、准确率为57.14%(12/21);POCS+IDUS组分别为92.86%(13/14)、88.89%(16/18),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两组均无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穿孔及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POCS具备清晰的视觉影像,且可精准活检提供病理诊断;IDUS对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以明确恶性狭窄侵犯范围.两者联合应用能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外科患者管理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郑金辉胡嘉庆陈樑王国伟高祥郭仙斌梁玮
- 关键词:胆道狭窄胆管癌ERCPPOCSI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