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泽仁志玛

作品数:40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0篇地震
  • 11篇震前
  • 7篇强震
  • 7篇强震前
  • 7篇DEMETE...
  • 6篇电离层
  • 5篇电磁
  • 5篇DEMETE...
  • 4篇震源
  • 4篇磁场
  • 3篇地震台
  • 3篇地震预测
  • 3篇电磁波
  • 3篇震源机制
  • 3篇网格
  • 3篇网格计算
  • 3篇VLF
  • 2篇地震非均匀度
  • 2篇地震观测
  • 2篇地震科学

机构

  • 3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防灾科技学院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防灾技术高等...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40篇泽仁志玛
  • 15篇陈会忠
  • 11篇胡彬
  • 11篇张学民
  • 10篇申旭辉
  • 9篇李志雄
  • 8篇欧阳新艳
  • 8篇赵庶凡
  • 6篇刘静
  • 5篇路鹏
  • 5篇陆松宝
  • 5篇吴婷
  • 4篇黄建平
  • 4篇陶本藻
  • 4篇何加勇
  • 4篇李圣强
  • 4篇黄建平
  • 3篇钱庚
  • 2篇熊攀
  • 2篇周克昌

传媒

  • 7篇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近20世纪以来大量学者利用非力学的电磁学方法研究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发现在ULF/ELF/VLF的不同频段电磁信号提供了明显的地震短临信息。前人提取地震电离层异常信息研究主要关注了大约地震前后1到2月的较短时段,为了更...
泽仁志玛申旭辉曹晋滨张学民黄建平刘静欧阳新艳赵庶凡
关键词:DEMETER磁场强震
文献传递
地震信息基础架构(Seis-Cyberinfrastructure)的发展战略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作者从新名词Cyberinfrastructure着手,阐释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意义,分析了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信息基础架构是通向科学创新的“金山”之路,现代科研方式的重大变革和革命有赖于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基于对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认识,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未来5~10年里,7个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
陈会忠泽仁志玛胡彬陆松宝
关键词:地震信息
IPv4与IPv6网络共存机制研究
<正>IPv4协议存在地址空间日渐耗尽,IPv4网络中路由器爆炸,缺乏安全机制。IPv6协议将IP地址从IPv4的32位增加到128位,以便支持更多级寻址层次和更多网络节点,及更简单的自动地址配置和可靠的安全传输。传统的...
泽仁志玛胡彬陈会忠陆松宝
文献传递
地震观测信息技术创新思考
2012年
1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地震学发展 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纵贯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地震观测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主要指传感器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震学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典地震学阶段也称模拟地震学,定量地震学阶段也称数字地震学。地震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和高新技术密不可分,高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人类对地球和地震的了解越深入。
陈会忠蔡晋安黄建平泽仁志玛沈萍何加勇王东彬陆松宝
关键词:数字地震学技术创新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地震观测信息技术
从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和海啸看各国地震系统的反应被引量:2
2005年
陈会忠崔秋文杨大克泽仁志玛闻军胡彬
关键词:苏门答腊地震海啸震源机制解地震台
网格计算在地震科学中的研究应用
随着科学家对地震物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数字模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提高,结合信息技术理解地震和海啸的物理机制,为地震和海啸预报提供可行的方法.网格计算为地震科研组织搭建了协同研究的平台环境,共享资源.为此本文讨论了网格计...
胡彬泽仁志玛陈会忠
关键词:地震预报灾害分析网格计算
文献传递
利用seed波形事件数据计算加速度峰值
<正>通常当一个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首先获得的信息是震级和震中位置,但不能及时给出地震的破坏情况,因而会延误紧急救援。我们试图通过对实时地震仪的数据采集、计算地面运动参数和期望的震动烈度值,实现地震震动图的快速的产出...
泽仁志玛陈会忠
文献传递
网格计算在地震科学中的研究应用
<正> 随着科学家对地震物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数字模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提高,结合信息技术理解地震和海啸的物理机制,为地震和海啸预报提供可行的方法。网格计算为地震科研组织搭建了协同研究的平台环境,共享资源。1网格计算及...
胡彬泽仁志玛陈会忠
文献传递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泽仁志玛申旭辉曹晋滨张学民黄建平刘静欧阳新艳赵庶凡
关于数字化地震台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在总结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集约化监控的解决方案。对集约化监控的概念、功能以及效益本文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例说明集约化监控系统在地震观测台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可行性。
李志雄张金祥周克昌路鹏吴婷泽仁志玛
关键词:数字化地震监测集约化监控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